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文言文期末復習練習題及答案
《古代寓言二則》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鄭人買履( ) (2)遂( )不得履 (3)寧( )信度
(4)遽( )契( )其舟 (5)先自度( )其足
(6)寧信度( ),無自信也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反歸取之
(4)遽契其舟 (5)楚人有涉江者 (6)寧信度,無自信也
3.辨別下邊語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
4.解釋下列語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劍之所從墜 是:
(2)你不要把他說得一無是處 是:
(3)韓非是《韓非子》的作者 是:
5.解釋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歸類。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
(1)做代詞,代物的:
(2)做動詞用的:
6.翻譯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3)寧信度,無自信也。
(4)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5)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是吾劍之所從墜。
(7)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狼》
1.解釋加點的字。
①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 )有剩骨。途中兩狼,綴( )行甚遠。
②屠懼,投以( )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從( )。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顧( )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 )奔倚( )其下,弛( )擔持( )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④少時( ),一狼徑( )去,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 )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 )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將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斷其股( ),亦斃之。乃( )悟前狼寐,蓋( )以( )誘( )敵。
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寐,蓋以透敵。
3.下面兩個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
恐前后受其敵 一狼洞其中
4.下邊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轉/視/積薪后 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幼時記趣》
1.解釋字詞。
(1)私擬作群鶴舞空( )(2)項為之強( )
(3)又留蚊于素帳中( ) (4)果如鶴唳云端( )
2.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土礫( )②怡( )③壑( ) ④癩蛤蟆( )
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①凹者為壑( )
②不覺呀然驚恐( ) ③捉蛤蟆,鞭數十( )
4.解釋句中的文言虛詞。
①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 )②使與臺齊( )
③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 ④余年幼,方出神( )
5.分別指出加點詞所指代的內容。
①常蹲其身(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③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 )④鞭數十,驅之別院( )
6.翻譯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作青云白鶴觀
(3)鞭數十,驅之別院。
(4)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三峽》
一.加點字注音
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 )不見曦月( )沿溯阻絕( )
素湍綠潭( )絕巘多生怪柏( )飛漱其間( )屬引凄異( )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釋:略無闕處
三、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古義: 今義: )
2、至于夏水襄陵(古義: 今義: )
四、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林寒澗肅
3、空谷傳響
五、一詞多義
1.絕:沿溯阻絕( ) 哀轉久絕( )
2.自:自三峽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六、重點詞語解釋
1.至于夏水襄陵( ) 2.或王命急宣( )
3.則素湍綠潭( )( ) 4.良多趣味( )
5.屬引凄異( ) 6.不見曦月( )
七、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八、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
5、寫山高的句子是: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
8、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
九、開放性試題: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論語>八則》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論( )語 不亦說乎( ) 人不知而不慍( )
誨女知之乎( ) 是知( )也 罔( )殆( )
而內自省( )也 默而識之( ) 何有于我哉( )
2、原文填空:
⑴ ,不亦說乎?
⑵ ,可以為師矣。
⑶學而不思則罔, 。
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
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慍,( ) ⑵學而不思則罔( )
⑶思而不學則殆( ) 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⑸學而不厭( ) (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
(7)溫故而知新( )( )(8)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
(9)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 )
4、摘出出自《論語》十則中現在常用的成語。
5. 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 誨女知之乎? C.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E. 思而不學則殆。
6. 翻譯下列句子。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參考答案
《古代寓言二則》
1.(1)lǚ(2)suì (3)nìng(4)jù qì(5)duó dù
2.(1)同“座”(2)拿,攜帶(3)同“返”(4)立即,匆忙(5)渡,從水上經過(6)不,不要
3.(1)量長短,是動詞(2)指量好的尺碼,是名詞。
4.(1)這,這兒(2)對,正確(3)表示前后兩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斷)
5.之①:指量好的尺碼之②:到……去之③:指劍(1)①③(2)②
6.(1)等到這個鄭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經散了,終于沒有買到鞋。(2)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腳試鞋呢?”(3)我寧愿相信尺碼,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腳。 (4)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里。(5)船一停,那人便從他刻有記號的地方潛入水底去找劍。 (6)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落下去的。 (7)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荒唐了嗎?
《狼》略
《幼時記趣》檢測與評價 參考答案
1.(1)比做(2)僵硬 (3)白色的 (4)鳴叫。
2.①礫(lì) ②怡(yí)③壑(hè)④癩(lài)
3.①山谷 ②驚異的樣子 ③用鞭子打
4.①在 ②同 ③把 ④正
5.①自己 ②叢草、蟲蟻、土礫 ③二蟲 ④癩蛤蟆 6.
6.(1)我心里這樣想,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2)(我把這個景象)比做“青云白鶴”的景觀。(3)用鞭子打幾十下,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里。 (4)舌頭一吐,二蟲全部被它吞下。
《三峽》
一.加點字注音
略無闕處(quē)重巖疊嶂(zhàng)不見曦月(xī)沿溯阻絕(sù)素湍綠潭(tuān)絕巘多生怪柏(yǎn)飛漱其間(shù)屬引凄異(zhǔ)
二、通假字:略無闕處(闕通缺)
三、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至于夏水襄陵(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 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五、一詞多義
1.絕 *沿溯阻絕(隔絕) *哀轉久絕(消失)
2.自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六、重點詞語解釋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3.則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
5.屬引凄異(屬:連接)6.不見曦月(曦:陽光或日光)
七、重點語句翻譯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empirenews.page--]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輕風,(仍然)不認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峽谷的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重疊的山巖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八、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朝發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九、開放性試題: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