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閱讀試題及答案
理解閱讀(40分)
(一)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7-8題。(6分)
清江引 秋懷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7. 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景物)來寫“秋懷”的,創設了一幅怎樣的圖景?(3分)
答: ▲
8.“芭蕉雨聲秋夢里”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全曲簡要分析(3分)
答: ▲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2分)
【甲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
【乙文】今有人①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②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③已。”如知其非④義,斯⑤速已矣,何待來年? (《月攘一雞》)
【注釋】①攘:竊取、偷盜。②損:減少。③已:停止。④義:符合道理、事理。⑤斯:那么就應該的意思。
9.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 ②而置之其坐( ▲ )
③或告之曰 ( ▲ ) ④是非君子之道( ▲ )
10.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4分)
①寧信度,無自信也。 ▲
②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
11.下列對加點字“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②而置之其坐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請損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2.你認為【乙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
(三)閱讀《地球之水天外來?》選段,完成13—16題。(共8分)
地球之水天外來?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遼闊無邊的海洋,存在于縱橫交錯的江河,存在于星羅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來的?
對這個問題,科學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時,從那些宇宙物質中分離出來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從地球內部不斷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這由今天的火山活動可以得到證實。從地下分離出水的規模現在還很大。一次火山爆發,它噴出的水蒸氣就可達幾百萬公斤。可以想見,在漫長的地球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樣產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溫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溫度太高,水就會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溫度太低,水都變成冰了。
近來,科學界又有一個重要發現: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來客”不斷得到補充。
據美國科學家最近在美國地質物理協會的一次會議上宣布,衛星觀測表明每天有成千上萬個小型冰球撞擊地球大氣層,它們帶來的水分進入了地球大氣和海洋,對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物理學家路易斯•弗蘭克于1986年首先發現了這一現象。1996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極地探測衛星又發現,每隔5至30分鐘,就會有直徑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擊地球外層大氣,每天撞擊地球大氣層的冰球總數最高迭4.3萬個。
科學家解釋說,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塵埃組成,實際上也就是小彗星。當距離地球1660公里到2.4萬公里時,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當這些碎片暴露在陽光下時,就地迅速汽化,成為厚達48公里左右的云層,然后或被風吹散或形成降水。弗蘭克博士估計,每隔一萬到兩萬年,來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
天文學家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認為隕冰(如余杭隕冰)可能就是這些未汽化的冰球。
13.文章為什么用問句“地球之水天外來?”作標題?(2分)
▲
14.畫線句中的“這一現象”具體指的是什么?(2分)
▲
15.地球上的哪些因素也使水得以在地球上存在?(2分)
▲
16.最后一段句子中“可能”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
▲
(四)閱讀《高貴的生命不卑微》一文,完成17-20題。(14分)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 朱國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對于未來,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歲的那一年,有一天,父親突然遞給他一件舊衣服:“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將它賣到兩美元嗎?”父親用探詢的目光看著他。“傻子才會買!”他賭著氣說。父親的目光真誠又透著渴求:“你為什么不試一試呢?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你的媽媽。”他這才點了點頭:“我可以試一試,但是不一定能賣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凈,沒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陰干。第二天,他帶著這件衣服來到一個人流密集的地鐵站,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于賣出了這件衣服。
③過了十多天,父親突然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這么一件舊衣服怎么能賣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兩美元。“你為什么不試一試呢?”父親啟發他,“好好想想,總會有辦法的。”終于,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請自己學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一只可愛的唐老鴨與一只頑皮的米老鼠。他選擇在一個貴族子弟學校的門口叫賣。不一會兒,一個開車接少爺放學的管家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十分喜愛衣服上的圖案,一高興,又給了他五美元的小費。二十五美元,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能把他賣到兩百美元嗎?”父親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閃著光。這一回,他沒有猶疑,他沉靜地接過了衣服,開始了思索。
⑤兩個月后,機會終于來了。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演拉佛西來到了紐約宣傳。記者招待會結束后,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舉著舊衣服請她簽個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馬上就笑了①。沒有人會拒絕一個純真的孩子。拉佛西流暢地簽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龐,潔白的牙齒:“拉佛西女士,我能把這件衣服賣掉嗎?”“當然,這是你的衣服,怎么處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聲歡呼起來:“拉佛西小姐親筆簽名的運動衫,售價兩百美元!”能過現場競價,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兩百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這件運動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親,還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歡。父親感動得淚水橫流,不斷地親吻著他的額頭:“我原本打算,你要是賣不掉,我就派人買下這件衣服。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親接著說道,“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們有什么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一點,可這又有什么關系?”就在這一剎那間,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連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我還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從此,他開始努力地學習,刻苦地鍛煉,時刻對未來充滿著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名字叫——邁克爾 喬丹!
(選自《讀寫月報》,2011-4有刪改)
17.試分析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
18.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有兩處“笑了”,其內涵不同,請加以分析。(4分)
第①處“笑”: ▲
第②處“笑”: ▲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3分)
▲
19.第⑤段中“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有人認為作者把“撲”改成“跪”更好,因為這樣更能打動拉佛西,你認為呢?(3分)
▲
20.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認為本文主人公是兒子,有人認為是父親,還有人認為是父親和兒子。你是怎么看的?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2分)
▲
答案:
7. 用西風、紅葉、黃花、北雁、芭蕉、雨聲這些意象(1分)渲染出一幅蕭瑟(或凄清冷落)的秋天景象。(2分)
8.“芭蕉雨聲秋夢里”這句詩寫出了詩人的漂泊之感,以及強烈的思鄉之情。(1分)家信、歸期未、蕭瑟的秋景分析(寫到2處)(2分)
9. ①測量②同“座”③有人④這(4分)
10. ①寧愿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2分)
②如果知道那不符合道理、事理,就應該很快停止了,為何要等到第二年呢?(2分)
11.B(2分)
12.示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須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借口。(或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就應該馬上改正,浪子回頭金不換。或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意對即可。)(2分)
13. 引起思考設置懸念,引發讀者的興趣(1分);表明疑問不確定,還有待研究。(1分)
14. 每天有成千上萬個小型冰球撞擊地球大氣層(2分)
15. 重力、溫度。(每點1分)
16. 不能,表明隕冰就是這些未汽化的冰球只是天文學家的猜測(1分),去掉表示肯定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語言的準確。(1分)
17.(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悲心理,為下文情節展開作鋪墊;與結尾形成照應,使得文章結構嚴謹。(答出一點得2分,滿分3分)
18.(7分)(1)(4分)第①處“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熱情和純真感染,感到高興,決定滿足男孩的愿望,為他簽名。第②處“笑了”:男孩為實現了自己的“計謀”而感到高興。(答出一點得2分)
(2)(3分)男孩從自備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他心中充滿了信心和希望(2分),增強了自信,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1分)。
19. ①改了就不符合事實;②喪失人格的跪不符合人物的性格;③跪會讓拉佛西鄙視看不起,反而得不到簽名。
20.(2分)(1)兒子:通過三次賣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強了自信,對自我、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正是文章著力要表現的主題。從開篇和結尾看,文章都是圍繞兒子來展開的。對兒子的描寫所用筆墨較多。
(2)父親:父親是兒子的精神導師,兒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親的精神引領,正因為父親的精心引導,才使得兒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沒有這樣的父親,就不會有充滿自信的兒子,更不會有后來名滿世界的兒子,兒子的成功實際正是父親的成功。父親的身影貫穿在三次賣衣服的全過程。對父親的描寫所用筆墨也較多。
(3)父親和兒子:在主題的表現上都是為了體現高貴的生命不卑微,父親是精神引領,兒子是實踐驗證,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在情節的展開上,父子兩人共同推動情節發展。在所用筆墨上,基本均等。
(此題為開放題,可從主題、情節、人物與主題的關系、所用筆墨等方面分析,答出1點即可得滿分)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閱讀試題及答案
閱讀理解與賞析:(共60分)
(一)閱讀盧梅坡的《雪梅》,完成第7題。(6分)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①降(xiáng),服輸。②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7.(1)請說說“梅雪爭春未肯降”中“爭”字的妙處。(3分)
(2)這首詩后兩句蘊含很深的哲理,試作簡要分析。 (2分)
(3)請寫出連續的兩句詠雪或者詠梅的詩句。(1分)
(二)閱讀《牧豎》,完成8—11題。(14分)
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
【注釋】①牧豎:牧童。②跑:同“刨”,獸類用足扒土。
8.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的詞。(4分)
①謀分捉之( ) ②意甚倉皇( )
③故令嗥( ) ④號如前狀( )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始望見之”中的“之”字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至之市 B.兩狼之并驅如故 C.豎下視之 D.久之
9.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停兩處)。(2分)
其 一 豎 又 在 彼 樹 致 小 狼 鳴 急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文言句。(4分)
(1) 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酈道元《三峽》)
11.同是人與狼的較量,教材專題中的屠夫與選文中的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2分)
(三)閱讀短文,完成12—14題。(共10分)
①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亞南部發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沒了近50萬hm2的林地,燒死了成千上萬的動物。這些突然爆發的大火是怎樣引起的呢?科學家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樹自燃引起的。原來,這年2月份的平均氣溫達40℃以上,桉樹分泌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易燃物質——香油精,再加上長時間干燥無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②非洲赤道地區和歐洲的西班牙有一種自焚樹。它材質優良,很受當地人喜愛。但當它長到十四五年時,樹內就會分泌出許多低燃點的樹脂。驕陽的照射,常常把樹脂點燃,使自焚樹變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樹只需一小時,即會連枝帶葉化成一堆灰燼。
③白鮮生長在我國x疆天山地區。春天一到,白鮮的花朵就漸漸變得鮮艷起來;到了夏季,更是越長越美麗、越長越成熟,終于結出豐碩的果實。然而,在炎熱干燥的晴天,它卻會突然起火燃燒,不長時間,一株白鮮便燒成了一堆灰燼。原來,白鮮的葉子含有醚,醚的燃點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會達到它的燃點。當白鮮的果實日趨成熟之際,醚的儲量也幾乎達到飽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強烈的太陽光直曬,白鮮也就自燃了。
④此外,物體相互摩擦生電或靜電感應,或山石反射聚集陽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說,每隔5年~25年,森林會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僅可以控制森林幼樹生長的數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樹、枯枝,為森林中各種樹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適當的空間。著名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里的森林,原來每隔20年都會自燃起火,但是該公園得到人工保護后,80年未發生火災,導致森林生長緩慢,新生林減少。1988年的那場大火,不僅沒有毀滅黃石國家公園,反而讓黃石國家公園的森林更加充滿了生機。
(選自《科學之友》2010年第1期,有刪改)
12.請你為文章擬一個題目。(3分)
13.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植物自燃有哪些原因呢?(4分)
(四)閱讀陳文芳的《倒過來思考的哲理》(節選),完成15—17題。(共10分)
①倒過來思考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思考方式,它能改變我們傳統的思維習慣,帶給我們有益的人生啟示,舒暢我們的身心。
②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也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說天下有兩種人: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種人先挑最好的吃;另一種人則相反,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這兩種人都不快樂,前者認為他的葡萄越來越差;后者則認為他吃的每一顆都是剩下的葡萄中最壞的。
③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認為后一種人應該快樂。因為他吃到的越來越好,他應該一刻比一刻活得更有味道。這就好比晉代的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吃甘蔗的時候,“恒自尾至本”,也就是說總是倒過來吃,從根端開始吃,人們就奇怪了,問他道:你為什么這樣倒著吃呢?顧愷之挺幽默地說:嘿嘿,這樣吃的話,可以漸入佳境。從差一點的地方開始,慢慢品嘗生活的甘美,看來顧愷之早已領悟出倒過來的好處了。
④人生就好比是一串葡萄,或者是一根甘蔗,如果你先揀好的吃,那就意味著你的日子越來越枯燥,越活越沒甜頭。真正的做法是倒過來,循序漸進,漸入佳境,越來越有滋味。
⑤當然,我不是強迫誰一定要倒過來思考或做事,而是要提倡一種積極的心態,在有些情況下,我們應該有倒過來思考的意識,趕走生活中的苦悶,讓快樂永駐心間。
⑥更大的甜頭在前方呢,讓我們一起漸入佳境吧!
15.本文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3分)
16.文章第②、③兩段作者各舉了一例,但作用不同,你能說說它們的作用分別的什么嗎?(4分)
17.第⑤段中的“在有些情況下”,你能結合實際舉一例嗎?(3分)
(五)閱讀的孫道榮的《危機》,完成18—21題。(20分)
①寧靜的小區道路兩旁,停滿了私家車。誰也沒有想到,平時停得好好的小車,瞬間慘遭毒手,被利器劃得傷痕累累。粗略估計,僅這些劃傷的修理費,就需要四五萬元。車主們都憤怒了,有人報了警,他們發誓要揪出惡意劃車的人,重加懲罰。
②小區的監控被調了出來,從監控錄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干的,大一點的像個小學生,腳下還踩著滑板車,小的估計才上幼兒園。他們一路走,一路劃。這是誰家的孩子?膽子也忒大了!太沒教養了!但監控看不太清,沒人能認出這兩個孩子。
③警方開始調查。網絡和第二天的報紙上,都報道了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婦女給派出所打電話說,說劃傷汽車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個小區。她是第二天才從網上看到小區車子被劃傷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兩個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應該是她同學的孩子。當時,兩個孩子下樓去玩。時間、地點、兩個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趕緊跑到小區物業處,調看了監控錄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冷靜下來后,她是這樣處理的——
⑤給派出所打電話,毫不猶豫地告訴民警:“車是我的孩子劃的,我們將承擔全部責任。”
⑥晚上,兒子放學回家。她問兒子:“是不是你干的?”兒子低頭不說話。她對兒子說:“你是男子漢,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認。”兒子承認是他干的。她又問他:“如果你的折疊車被人劃傷了,你心不心疼?”兒子說:“心疼。”她說:“你的折疊車幾百元就可以買到,而人家的車,一二十萬,有的甚至上百萬,你說人家會不會心疼?”兒子向她連鞠了幾個躬,說:“媽媽,我錯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劃傷的車主表達歉意,并表示承擔全部責任和修理費用。致歉信復印了幾十份,和孩子一起把它們張貼在小區所有的出入口和樓梯口。
⑧她聯系了一家信譽很好的汽車修理廠,負責修理所有被孩子劃傷的汽車。
⑨第二天、第三天,連續兩個晚上,等兒子做完作業,她領著孩子,挨家挨戶登門道歉。她要求,門鈴都由兒子自己來摁。兒子在課余折疊了很多張紙船,上面都醒目地寫著“對不起”三個大字,他要將這些船作為禮物,送給車主們。每到一家,孩子一進門就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劃車的后果這么嚴重,請你們原諒我。”所有的車主都接受了紙船表示原諒孩子。
⑩她對兒子說:“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諒了你,但是,你要記住,千萬不要把別人的包容當成自己犯錯的借口,你要敢于擔當,知道什么叫責任心,要學會感恩。”
?一場危機,被這位母親成功地化解了。
(選自《讀者》2010年第9期,有刪改)
18.請試用四字短語概括文章的情節。(6分)
19.文中與劃線句子照應的句子是哪一句?分析這兩句話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4分)
20.“一場危機,被這位母親成功地化解了”。根據全文內容分析,這位母親化解的“危機”是什么?(4分)
2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結合本文內容或聯系實際,發表你的見解。(6分)
答案
7.(1) 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寫出了二者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的情態。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
(2) 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3) 例如: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二)8.(1)①謀劃;②神情、態度;③故意;④前面、先前。(2)C
9.其 一 豎 /又 在 彼 樹 /致 小 狼 鳴 急
10.(1)兩個牧童興奮地下樹一看,大狼已經斷氣,死了!(2)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
11.贊同屠戶的做法,是因為屠戶面對的是惡狼,被迫自衛,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的;而牧豎殺狼則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張揚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譯文】有兩個牧童在山上放牧,看到一個狼窩里有兩只小狼,兩個牧童想戲耍一下,于是就各抓住一只小狼,各自爬上一棵大樹。不一會大狼回窩,在第一棵大樹上的牧童就扭起小狼的雙腳和耳朵,弄得小狼嗷嗷叫喚。大狼聽到樹上小狼的叫聲,就直奔樹下,急得亂叫亂嚷。此時另一牧童又在第二棵樹上把小狼弄得嗷嗷直叫,大狼看見那只小狼后,便又跑離第一棵大樹。等大狼跑到第二棵樹下,第一棵樹上的小狼又被牧童弄得嗷嗷大叫起來,于是大狼又掉頭跑回第一棵樹下,可是剛跑回第一棵大樹,第二棵樹上的小狼又被弄得大叫起來。就這樣兩棵樹上的小狼輪番叫著,大狼的口里也不停地叫著,腳下不停地奔跑。幾十個來回之后,腳步慢了,叫聲也小了,最后累倒地上,氣息奄奄地僵臥著。兩個牧童興奮地下樹一看,大狼已經斷氣,死了!
12.神秘的植物自燃。
13.舉例子,通過具體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世界上不同地點植物自燃的不同原因,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具有說服力。
14.體內含有易燃物質香油精、樹內分泌出許多低燃點的樹脂、葉子含有燃點低的醚、物體相互摩擦生電或靜電感應、或山石反射聚集陽光等。
15.我們要有倒過來思考的意識。
16.第②段中通過對錢鐘書觀點的反駁引出自己的觀點,第③段中通過舉顧愷之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17.比如考試失利……
18.發現危機、解決危機、化解危機。
19.所有的車主都接受了紙船表示原諒孩子。表現危機化解了,贊美了母親的美德,肯定了她教子有方。
20.兩個危機:一是劃了別人的車,車主們要重罰;二是孩子的道德教育問題,該不該劃別人車,該不該承認。
21.言之成理即可。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8.蘇教版2016-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檢測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