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閱讀試題一
閱讀《地球之水天外來?》選段,完成13—16題。(共8分)
地球之水天外來?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遼闊無邊的海洋,存在于縱橫交錯的江河,存在于星羅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來的?
對這個問題,科學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時,從那些宇宙物質(zhì)中分離出來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從地球內(nèi)部不斷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這由今天的火山活動可以得到證實。從地下分離出水的規(guī)模現(xiàn)在還很大。一次火山爆發(fā),它噴出的水蒸氣就可達幾百萬公斤。可以想見,在漫長的地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這樣產(chǎn)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溫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溫度太高,水就會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溫度太低,水都變成冰了。
近來,科學界又有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來客”不斷得到補充。
據(jù)美國科學家最近在美國地質(zhì)物理協(xié)會的一次會議上宣布,衛(wèi)星觀測表明每天有成千上萬個小型冰球撞擊地球大氣層,它們帶來的水分進入了地球大氣和海洋,對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物理學家路易斯•弗蘭克于1986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1996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發(fā)射的極地探測衛(wèi)星又發(fā)現(xiàn),每隔5至30分鐘,就會有直徑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擊地球外層大氣,每天撞擊地球大氣層的冰球總數(shù)最高迭4.3萬個。
科學家解釋說,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塵埃組成,實際上也就是小彗星。當距離地球1660公里到2.4萬公里時,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當這些碎片暴露在陽光下時,就地迅速汽化,成為厚達48公里左右的云層,然后或被風吹散或形成降水。弗蘭克博士估計,每隔一萬到兩萬年,來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
天文學家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認為隕冰(如余杭隕冰)可能就是這些未汽化的冰球。
13.文章為什么用問句“地球之水天外來?”作標題?(2分)
▲
14.畫線句中的“這一現(xiàn)象”具體指的是什么?(2分)
▲
15.地球上的哪些因素也使水得以在地球上存在?(2分)
▲
16.最后一段句子中“可能”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
▲
(四)閱讀《高貴的生命不卑微》一文,完成17-20題。(14分)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 朱國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qū)。對于未來,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歲的那一年,有一天,父親突然遞給他一件舊衣服:“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將它賣到兩美元嗎?”父親用探詢的目光看著他。“傻子才會買!”他賭著氣說。父親的目光真誠又透著渴求:“你為什么不試一試呢?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你的媽媽。”他這才點了點頭:“我可以試一試,但是不一定能賣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凈,沒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陰干。第二天,他帶著這件衣服來到一個人流密集的地鐵站,經(jīng)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于賣出了這件衣服。
③過了十多天,父親突然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這么一件舊衣服怎么能賣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兩美元。“你為什么不試一試呢?”父親啟發(fā)他,“好好想想,總會有辦法的。”終于,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請自己學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一只可愛的唐老鴨與一只頑皮的米老鼠。他選擇在一個貴族子弟學校的門口叫賣。不一會兒,一個開車接少爺放學的管家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十分喜愛衣服上的圖案,一高興,又給了他五美元的小費。二十五美元,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能把他賣到兩百美元嗎?”父親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閃著光。這一回,他沒有猶疑,他沉靜地接過了衣服,開始了思索。
⑤兩個月后,機會終于來了。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演拉佛西來到了紐約宣傳。記者招待會結(jié)束后,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舉著舊衣服請她簽個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馬上就笑了①。沒有人會拒絕一個純真的孩子。拉佛西流暢地簽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龐,潔白的牙齒:“拉佛西女士,我能把這件衣服賣掉嗎?”“當然,這是你的衣服,怎么處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聲歡呼起來:“拉佛西小姐親筆簽名的運動衫,售價兩百美元!”能過現(xiàn)場競價,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兩百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這件運動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親,還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歡。父親感動得淚水橫流,不斷地親吻著他的額頭:“我原本打算,你要是賣不掉,我就派人買下這件衣服。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親接著說道,“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們有什么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一點,可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就在這一剎那間,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連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我還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從此,他開始努力地學習,刻苦地鍛煉,時刻對未來充滿著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名字叫——邁克爾 喬丹!
(選自《讀寫月報》,2011-4有刪改)
17.試分析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
18.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有兩處“笑了”,其內(nèi)涵不同,請加以分析。(4分)
第①處“笑”: ▲
第②處“笑”: ▲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3分)
▲
19.第⑤段中“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有人認為作者把“撲”改成“跪”更好,因為這樣更能打動拉佛西,你認為呢?(3分)
▲
20.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認為本文主人公是兒子,有人認為是父親,還有人認為是父親和兒子。你是怎么看的?請結(jié)合文本說明理由。(2分)
▲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閱讀試題二
閱讀《春》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5-17題。(8分)
“吹面不寒揚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5.對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作者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你對春風有什么感受?用一個比喻句把這種感受寫出來。(2分)
16.文章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征,回憶你讀過的古詩,寫出一句能表現(xiàn)這種特征的詩句。(2分)
17.仿照例句,說說下邊加點的詞好在哪里。(4分)
[例] 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這個詞,從觸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溫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l)……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2)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四)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題。(14分)
蒲公英
那是春日的一個上午,陽光明媚,清風徐來。草綠了,花開了,那些花兒,在遠遠近近的綠草間里像星一樣閃爍。無數(shù)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陽光一樣燦爛。
那時侯我正失意著,騎著車子在堤上亂走。一不留神,車子歪了下去,險些撞著坐在堤下的一個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沒走,就坐在老人身邊。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樣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來,我看見一片落葉,便傷感,覺得自己也是一片落葉。我看見一片落花,也傷感,覺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見流水,還是傷感,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在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樣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說起話來。老人說:“年輕人,怎么這樣無精打采呢?”
我手里纏著一根草,在老人問過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說:“我這輩子將像這根草一樣平凡。”
老人沒做聲,只是看著我。
在老人的注視下我說了起來,我說我是一個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場病休學了一年。此后,學習成績一直很差,勉強讀了高中后,又沒考取大學。我又說一個人連大學都沒有上過,毫無疑問是一個平凡的人,我這一輩子將在平凡中度過。我還說我是一個不甘平凡的人,我從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讓自己的人生輝煌。
說到這里我流淚了,我心里裝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洶涌的洪水,找到了決口。
老人這時開口了,老人說:“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嗎?”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這就是蒲公英嗎,我常在詩人的筆下見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說。
“你沒看見它開著花嗎?”
“看見了,一種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輝煌。”
“在詩人的筆下?”
“不。”老人搖了搖頭,注視著我。俄頃,他站了起來,跟我說:“我?guī)闳タ匆粋地方吧。”
我聽從了老人,也站了起來。
隨后,我跟著老人沿著那條堤往遠處走,大約二十分鐘后,我看見了一個足以讓我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塊很大的河灘,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大。整個河灘上全部是蒲公英,漫無邊際。蒲公英開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黃黃白白的小花,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那樣美,那樣燦爛,那樣妖嬈,那樣蔚為壯觀,炫目輝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這么輝煌么?
我們再沒說話,就那樣佇立著,起風了,花兒輕輕地向我涌來。我忽然覺醒了,心里一下子飄滿了那些美麗的蒲公英。
我覺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現(xiàn)在,那漫無邊際的蒲公英還在我眼里爛漫著,而且,在那里我看見了自己。
18.仔細閱讀文章,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那段日子“我”失意的原因。(2分)
答:
19、下面摘錄的是文中的兩處景物描寫,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處進行賞析。(從修辭手法、語言特點、表達作用等方面賞析作答)(3分)
[甲] 那是春日的一個上午,陽光明媚,清風徐來。草綠了花開了,那些花兒,在遠遠近近的綠草間里像星一樣閃爍。無數(shù)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陽光一樣燦爛。
[乙] 那是一塊很大的河灘,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大。整個河灘上全部是蒲公英,漫無邊際。蒲公英開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黃黃白白的小花,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那樣美,那樣燦爛,那樣妖嬈,那樣蔚為壯觀,炫目輝煌。
答:
20.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出文中“我”的心態(tài)變化過程,寫在方格內(nèi)。(3分)
答:□□ □□ □□
21.仔細閱讀文章,結(jié)合下面兩句話所出現(xiàn)的語境,具體分析語句中兩次出現(xiàn)的“毫不起眼”一詞是否意思一致。(3分)
A:“看見了,一種小花,毫不起眼。”
B:蒲公英開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黃黃白白的小花,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
答:
22、閱讀下面兩則材料,請談談對你有什么啟示。(3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
8.蘇教版2016-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檢測卷(附答案)
[!---empirenews.page--][材料一] 弱小的草呵!驕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裝點了世界。 -------冰心《繁星》
[材料二] 整個河灘上全部是蒲公英,漫無邊際。蒲公英開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黃黃白白的小花,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那樣美,那樣燦爛,那樣妖嬈,那樣蔚為壯觀,炫目輝煌。
答: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閱讀試題三
閱讀短文,完成12—14題。(共10分)
①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亞南部發(fā)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沒了近50萬hm2的林地,燒死了成千上萬的動物。這些突然爆發(fā)的大火是怎樣引起的呢?科學家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樹自燃引起的。原來,這年2月份的平均氣溫達40℃以上,桉樹分泌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易燃物質(zhì)——香油精,再加上長時間干燥無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②非洲赤道地區(qū)和歐洲的西班牙有一種自焚樹。它材質(zhì)優(yōu)良,很受當?shù)厝讼矏邸5斔L到十四五年時,樹內(nèi)就會分泌出許多低燃點的樹脂。驕陽的照射,常常把樹脂點燃,使自焚樹變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樹只需一小時,即會連枝帶葉化成一堆灰燼。
③白鮮生長在我國x疆天山地區(qū)。春天一到,白鮮的花朵就漸漸變得鮮艷起來;到了夏季,更是越長越美麗、越長越成熟,終于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然而,在炎熱干燥的晴天,它卻會突然起火燃燒,不長時間,一株白鮮便燒成了一堆灰燼。原來,白鮮的葉子含有醚,醚的燃點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會達到它的燃點。當白鮮的果實日趨成熟之際,醚的儲量也幾乎達到飽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強烈的太陽光直曬,白鮮也就自燃了。
④此外,物體相互摩擦生電或靜電感應,或山石反射聚集陽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說,每隔5年~25年,森林會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僅可以控制森林幼樹生長的數(shù)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樹、枯枝,為森林中各種樹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適當?shù)目臻g。著名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里的森林,原來每隔20年都會自燃起火,但是該公園得到人工保護后,80年未發(fā)生火災,導致森林生長緩慢,新生林減少。1988年的那場大火,不僅沒有毀滅黃石國家公園,反而讓黃石國家公園的森林更加充滿了生機。
(選自《科學之友》2010年第1期,有刪改)
12.請你為文章擬一個題目。(3分)
13.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植物自燃有哪些原因呢?(4分)
(四)閱讀陳文芳的《倒過來思考的哲理》(節(jié)選),完成15—17題。(共10分)
①倒過來思考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思考方式,它能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思維習慣,帶給我們有益的人生啟示,舒暢我們的身心。
②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也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說天下有兩種人: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種人先挑最好的吃;另一種人則相反,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這兩種人都不快樂,前者認為他的葡萄越來越差;后者則認為他吃的每一顆都是剩下的葡萄中最壞的。
③我不同意這種觀點,我認為后一種人應該快樂。因為他吃到的越來越好,他應該一刻比一刻活得更有味道。這就好比晉代的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吃甘蔗的時候,“恒自尾至本”,也就是說總是倒過來吃,從根端開始吃,人們就奇怪了,問他道:你為什么這樣倒著吃呢?顧愷之挺幽默地說:嘿嘿,這樣吃的話,可以漸入佳境。從差一點的地方開始,慢慢品嘗生活的甘美,看來顧愷之早已領(lǐng)悟出倒過來的好處了。
④人生就好比是一串葡萄,或者是一根甘蔗,如果你先揀好的吃,那就意味著你的日子越來越枯燥,越活越?jīng)]甜頭。真正的做法是倒過來,循序漸進,漸入佳境,越來越有滋味。
⑤當然,我不是強迫誰一定要倒過來思考或做事,而是要提倡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在有些情況下,我們應該有倒過來思考的意識,趕走生活中的苦悶,讓快樂永駐心間。
⑥更大的甜頭在前方呢,讓我們一起漸入佳境吧!
15.本文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3分)
16.文章第②、③兩段作者各舉了一例,但作用不同,你能說說它們的作用分別的什么嗎?(4分)
17.第⑤段中的“在有些情況下”,你能結(jié)合實際舉一例嗎?(3分)
(五)閱讀的孫道榮的《危機》,完成18—21題。(20分)
①寧靜的小區(qū)道路兩旁,停滿了私家車。誰也沒有想到,平時停得好好的小車,瞬間慘遭毒手,被利器劃得傷痕累累。粗略估計,僅這些劃傷的修理費,就需要四五萬元。車主們都憤怒了,有人報了警,他們發(fā)誓要揪出惡意劃車的人,重加懲罰。
②小區(qū)的監(jiān)控被調(diào)了出來,從監(jiān)控錄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干的,大一點的像個小學生,腳下還踩著滑板車,小的估計才上幼兒園。他們一路走,一路劃。這是誰家的孩子?膽子也忒大了!太沒教養(yǎng)了!但監(jiān)控看不太清,沒人能認出這兩個孩子。
③警方開始調(diào)查。網(wǎng)絡和第二天的報紙上,都報道了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婦女給派出所打電話說,說劃傷汽車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個小區(qū)。她是第二天才從網(wǎng)上看到小區(qū)車子被劃傷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兩個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應該是她同學的孩子。當時,兩個孩子下樓去玩。時間、地點、兩個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趕緊跑到小區(qū)物業(yè)處,調(diào)看了監(jiān)控錄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冷靜下來后,她是這樣處理的——
⑤給派出所打電話,毫不猶豫地告訴民警:“車是我的孩子劃的,我們將承擔全部責任。”
⑥晚上,兒子放學回家。她問兒子:“是不是你干的?”兒子低頭不說話。她對兒子說:“你是男子漢,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認。”兒子承認是他干的。她又問他:“如果你的折疊車被人劃傷了,你心不心疼?”兒子說:“心疼。”她說:“你的折疊車幾百元就可以買到,而人家的車,一二十萬,有的甚至上百萬,你說人家會不會心疼?”兒子向她連鞠了幾個躬,說:“媽媽,我錯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劃傷的車主表達歉意,并表示承擔全部責任和修理費用。致歉信復印了幾十份,和孩子一起把它們張貼在小區(qū)所有的出入口和樓梯口。
⑧她聯(lián)系了一家信譽很好的汽車修理廠,負責修理所有被孩子劃傷的汽車。
⑨第二天、第三天,連續(xù)兩個晚上,等兒子做完作業(yè),她領(lǐng)著孩子,挨家挨戶登門道歉。她要求,門鈴都由兒子自己來摁。兒子在課余折疊了很多張紙船,上面都醒目地寫著“對不起”三個大字,他要將這些船作為禮物,送給車主們。每到一家,孩子一進門就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劃車的后果這么嚴重,請你們原諒我。”所有的車主都接受了紙船表示原諒孩子。
⑩她對兒子說:“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諒了你,但是,你要記住,千萬不要把別人的包容當成自己犯錯的借口,你要敢于擔當,知道什么叫責任心,要學會感恩。”
?一場危機,被這位母親成功地化解了。
(選自《讀者》2010年第9期,有刪改)
18.請試用四字短語概括文章的情節(jié)。(6分)
19.文中與劃線句子照應的句子是哪一句?分析這兩句話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4分)
20.“一場危機,被這位母親成功地化解了”。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分析,這位母親化解的“危機”是什么?(4分)
2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結(jié)合本文內(nèi)容或聯(lián)系實際,發(fā)表你的見解。(6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
8.蘇教版2016-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檢測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