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提示
一、回憶一:小時候看畫和《水滸傳》插圖,猶如身臨其境。(以趣動人)
回憶二:學生時代讀《千家詩》,編織了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以美動人)
回憶三:兩位國文老師誦讀詩歌的情狀,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動人)
回憶四:老師關于讀書的教導,銘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隨文練習
一、省略
二、尤—猶 頭—投 貽—怡 生—勝 聲—生
三、C
四、1.(1)凝視(2)凝注 2.(1)沉醉 (2)沉浸 3.(1)充滿 (2)注滿
五、1.“傳染”這里是指因接觸而使情緒、感情受影響,發生類似的變化。
2.“花環”比喻夢想和理想;“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的意思是構筑童年的生活理想。
六、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七、課題定為“往事依依”,一是為了適應“金色年華”這個欄目,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學生涯中好些事常縈繞胸懷,十分留戀,故用“往事依依”為標題。
問題探究
一、1.相同之處:講的都是抒情詩,詩詞的作者都是愛國詩人,講課時都采用誦讀,都入情入理。 不同之處:所講的內容是一古一今;講課情態一個是情溢于胸,頭和身子左右搖擺,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2.按邏輯順序展開的。先描寫老師講課的特點,接著寫老師講課對學生的感染力,最后寫老師講課對學生的久遠影響。
3.略
二、1.落筆點題,統領全文,突出愛讀書的感情基調。
2.強調與突出表現作者對《三國演義》(或自選讀物)喜愛之情。
3.讀書越多,知識積累越多,理解能力也越強。(大意如此)
4.冰心認為讀書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寫作能力和文學創作素養。
5.示例:讀書不可毫無目的地去讀,也不是什么書都拿來讀,而應有所選擇和比較。總之,我們要做到如作者所說,多讀書,讀好書。(注意:既要總結前二位同學的觀點,又要有自己的補充。總之不能離開作者“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一中心意思)
小卡片
示例:
于 漪 贈 言
語文姹紫嫣紅,春色無限: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對青春年少的學生而言,能啟心智,長見識,陶冶性情,誘發不盡的遐想。教師要與學生一起走進語文,激情點擊,心領神會,共同欣賞這無邊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