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教材:
《最大的麥穗》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通過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著重讀好蘇格拉底說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記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3、聯系實際說說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4、領悟“必須善于抓住眼前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說教法學法:
《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是是運用聯想,借事說理。所以教學時應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發人深省的句子,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文章最后一段話,要讓學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什么?為什么拿在手中的才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時采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例來正反印證。
對于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采用分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含義。
課文最后一小節要求背誦,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學生主要是采用讀書感悟、小組合作討論、舉例說明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簡介蘇格拉底其人其事,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二、初讀課文
默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
指名分段朗讀,檢查自學效果,正音,理解課文脈絡。
四、精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思考、交流:
蘇格拉底與弟子們說話用什么樣的語氣?你認為可以用什么詞來表示?為什么?
2、指名分節讀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
畫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時動作、神態的句子。
探究、交流:
從“看看”、“用心地挑挑揀揀”中體會到什么?從“埋頭”、“低著頭”中體會到什么?從“搖了搖頭”、“又……搖”、“摘了……扔掉”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他們為什么會這樣?他們因何不愿過早地“定奪”,不下決心摘一穗在手呢?
重點品讀,感悟蘇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話。
3、全班齊讀第三段(第7自然段)。
劃分層次,分析各層次間的關系,抓關鍵詞理解文章中心句。
五、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
注: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進行。
我的感悟:
語文課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對學生而言,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熏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要靠讀。學生唯有在讀書中才能學會讀書,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主追求“‘讀’占鰲頭”而努力!
本課的教學步驟比較簡約,但始終把握三個原則:
1、親歷實踐。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本的理解并打上鮮明的印記。
2、放飛個性。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因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閱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樂!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真情、激蕩憧憬;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意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