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28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螳螂捕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從人物對話入手敘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們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文章前后照應,從開頭的吳王有意攻打楚國,到結尾的“恍然大悟”,一脈相承,一線貫通,構成了有機整體。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系實踐和語言環境理解運用“乘虛而入”“不堪設想”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毫不介意”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并擬定小標題。

  [重點、難點]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并擬定小標題。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請跟著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1)螳螂是什么?(昆蟲、益蟲)螳螂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形聲字)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舉例:蜻蜓。你們也找找看?(螞蟻、蝴蝶、螞蚱、蚱蜢)有些動物的名稱中有蟲旁,但不是昆蟲,舉例:青蛙、蛇、蚯蚓。

  (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是一個八字成語。說一說此成語的意思。

  (3)今天學習的《螳螂捕蟬》這篇文章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有一個特點——借一則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么,課文中的這則寓言想借螳螂捕蟬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相信學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會深刻領會到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指名認讀后齊讀。

  諸侯國  稟報  固執  毫不介意 不堪設想

  恍然大悟 打消念頭 隱伏禍患 勸阻

  2、文章中還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讀準嗎?

  處死 打著鳥 轉來轉去 彈弓

  稟報大王 乘虛而入 舉起前爪 露水

  3、分節次開火車朗讀課文,糾正誤音,并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理解詞語的意思。(有的需結合上下文,在具體的語文環境中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讀,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來說一說嗎?

  3、給課文分段,并擬定小標題。

  四、細讀課文,了解起因。

  1、這個故事的起因是——吳王想攻打楚國。課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這個故事的起因。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從讀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交流

  A、吳王是位暴君

  相機出示句子: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固執”是什么意思?找近義詞法理解,可以理解為——頑固

  (2)你能否講講吳王怎么樣,才叫固執?

  (3)學學這位 暴君的樣子,表演朗讀,然后全班一起來學一學。

  B、大臣為國家著想

  相機出示句子: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C、事情發生在戰國時期

  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磥韰峭醯墓虉淌怯性虻摹?僧敃r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

  五、細讀課文,了解結果。

  同學們,盡管大臣們極力勸阻,吳王的態度仍是如此堅決,似乎不可更改。可結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國的念頭。

  1、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一節,邊讀邊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圈畫出來,好好體會體會。

  2、理解“恍然大悟”吳王明白了什么?聯系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3、文章開頭說吳王固執己見,最后又交代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樣的寫作上的安排我們稱之為——首尾呼應。

  那么讀了這兩個自然段后,你又產生了什么新的疑問呢?

  (1)少年說了什么?為什么能使固執的吳王改變主意呢?

  (2)吳王說少年講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這正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重點。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起因 固執攻楚

  經過 巧妙勸說 前后照應

  結果 打消念頭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鬼综合88 | 无遮挡在线看国产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潮潮 | 日韩好吊妞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