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復習試題——課內(nèi)練習
(一)
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1.寫反義詞:
平整( ) 緊密( )
2.這段話介紹了胡夫金字塔_________ 和 _________的特點。
3.面對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的金字塔,你一定浮想聯(lián)翩,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周圍靜得(奇怪 出奇)。路兩邊近百畝的竹林郁郁蔥蔥,與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鮮明 明顯)的對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 竟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1. 將括號內(nèi)用得不恰當?shù)脑~畫去。
2. 破折號一般有兩種用法:①表示轉(zhuǎn)折;②解釋說明。文中的“ ____”屬第_________ 種用法。
3. 文中“郁郁蔥蔥的竹林”和“高大的人工刺槐林”與灰椋鳥的生活有什么關(guān)系?對比,你有什么感想呢?把它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樂廳或電視里看到過交響樂團的演奏爸,這可算得上是人與人合作的典范呢了。你瞧,指揮家輕輕一揚手里的指揮棒,悠揚的樂曲便從樂師的嘴唇邊、指縫里傾瀉出來,流向天宇,也流進人們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樂師,數(shù)十種不同的樂器合作得這樣完美和諧?我想,這主要是依靠高度統(tǒng)一的團體目標和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每個人必須具有的協(xié)作精神。
1. 寫出下列詞的近義詞。
典范( ) 傾瀉( ) 和諧( )
2. 在括號里填寫合適的詞。
( )的樂曲 ( )的力量
( )的目標 ( )的精神
3. 說說文中兩個問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科學家發(fā)現(xiàn)( )海洋是個聚寶盆( )它蘊藏(cang zang )著豐富的石油( )天然氣( )煤( )鐵( )銅( )錫( )錳( )硫等( )目前陸地上的煤、石油等礦藏(zàng càng ),由于長期開采,已越來越少,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鬧“能源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便把目光轉(zhuǎn)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礦產(chǎn)資源的開發(fā)。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 屹立 聳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洋深處,新近的海洋探測器已潛入深海大顯神威。
1. 在文中方框內(nèi)加上標點。
2. 畫出括號里不正確的讀音和詞語。
3.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海洋是個聚寶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讀讀畫“——”的句子,用帶點的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人類開發(fā)、利用海洋,除了這段介紹的之外,你還知道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少傾,另一位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說:“我得到了一個啟示——對于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zhàn)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shù)淖尣剑郧蠓磸椀臋C會。”
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
1.寫出“少傾”的三個近義詞。( ) ( ) ( )
2.旅行者從雪松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讀文中畫“——”的部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叫 _________號,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
(六)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1. 文中的“飛來橫禍”指什么?用“——”畫出。
2.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 )( )人總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輕于鴻毛( )我如果就這樣死了( )不是比鴻毛還輕嗎(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 )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1. 在文中的括號里加上標點符號。
2. 文中最能體現(xiàn)司馬遷的人生價值的一句話是 _________,正因為如此,他才忍辱負重,完成了長篇巨著《史記》。
3. 你覺得哪個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 滔)洶涌。自從人類社會(誕 延)生以來,人與海
洋的關(guān)系就非常(密 蜜)切。海洋給人類提供(gōng gòng)了航行的便 (biàn pián)利;它慷慨地給 (gěi jǐ)予人類豐富的水產(chǎn)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鹽。但是,海洋發(fā)起脾氣來,也會無(情 晴)地掀翻船只,沖(跨 垮)海堤 (dī tī),毀滅沿海的城鎮(zhèn),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
1. 劃去文中括號里不正確的漢字和讀音。
2. 用“ ~~~ ”畫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說說這段話圍繞中心句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
3.人們熱愛海洋,是因為_________ 人們畏懼海洋,是因為_________
(九)
然而,在 的大門內(nèi),夾竹桃卻在那里 ,一朵花 ,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 ,又長出一嘟嚕。在 里,在 里,在 里。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 一直到 ,無不 。這一點 ,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1. 將最后一句改為陳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一節(jié)主要寫夾竹桃的 。用“~~~”畫出文中最能表現(xiàn)這一特點的兩個句子。
3. 用“無……不……”,“無不”分別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_________ 。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 把短文補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最大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指 _________,“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月光下的夾竹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xiàn)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
1.月光下夾竹桃的影子有兩個特點:一是 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
2. 文中的“亞洲”指夾竹桃在月光下地圖一般的影子_________,那么,“大海”是指_________ ,“遠渡重洋的海輪”是指 _________,而“游魚”其實就是_________ 。
(十二)
少年說:“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少年接著說,“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段話寫了少年向吳王講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_________,講述時_________,少年抓住了 _________, _________, 的動作,蟬是 _________,_________ ,螳螂是 _________, _________,黃雀是 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講得生動,傳神。其實,這是少年借題發(fā)揮,以蟬、螳螂、黃雀影射國事。少年想告訴吳王的道理是 _________。這段話表現(xiàn)了少年的 _________。
(十三)
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馬遷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1. 寫出這段話中畫虛線的這句話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悲憤交加”的意思是 _________,司馬遷“悲憤交加”的結(jié)果是 _________。
3. 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文中畫“_________ ”的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這句話表達了司馬遷( )
A. 不怕犧牲。
B. 仇恨當時的社會制度。
C.一定要完成編寫《史書》這部著作的決心。
(十四)
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再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jīng)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1. 填空
這段話主要寫了弟子們 _________。從_________ 、_________ 可以體會到弟子們摘麥穗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從 _________、_________ 又可以看出他們的眼光不夠開闊;從_________ 、_________ 還可以看出他們不能當機立斷。
2. 說一說他們?yōu)槭裁礇]有摘到最大的一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