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活水對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說理詩,知道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懂得“只有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的深刻道理。 4、培養獨立鑒賞古詩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激發讀書、學習的興趣。 學習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活水對方塘的重要性,同時感受古詩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學習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學前準備; | ||
學習時間:1課時 | ||
方法指導: 1、積累名人名言,是我們積累語言素材很好的一個做法。 2、初步學習古詩時,要學會帶著具體的問題自主學習。 3、古詩的學習,應正確、流利讀出節奏感、讀出韻味,這里只是初讀,讀準確字音和節奏就行。 4、理解詩句的意思,應找出詩眼,抓住重點字“鑒”和重點句“天光云影共徘徊”。 5、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哲理,可以從理解古詩內容和古詩題目的關系入手。 6、古詩的意思和哲理學習完畢,朗讀應該達到更高一個層次,應該讀出詩的韻味。 7、理解性記憶學過的故事有點難,但是這也是積累古詩和語言素材的一條好途徑。 | 學習過程: 一、品讀名句,初識作者: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活到老,學到老。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2、請大家自由讀。你能讀懂嗎? 它們都是關于讀書的,能給我們很好的警示,我們一定要熟記于心。 齊讀三句名言。 3、知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言是誰說的嗎? 4、請把你搜集到的朱熹的名言分享給大家,并簡介朱熹。 朱熹先生是勤奮讀書的典范,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于是,他頗有感觸的寫下了一首詩《觀書有感》。 二、品析詩句,理解詩意: 1、 (1) (2) (3) (自主思考完畢,可以在在組內交流) 2、 (1)同學們,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聲音響亮、清楚準確的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嗎?(要讀準“鑒”、“徘徊”。) (2)詩有了節奏,就會給人美的享受,誰又能讀出這七言絕句的節奏呢? (3)古詩大多運用句號和逗號,這里有個特殊的標點符號,你發現了嗎?你會讀出它的正確語氣嗎?請齊讀三四句,體會一問一答的句式。 3、 (1) (2) “鑒”字是什么意思? “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什么意思? 藍天和白云一起一起映入水塘,慢慢的移動著,它暗示了我們什么呢? 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明麗清新的自然風光總是讓人喜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來朗誦這兩句,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學們,雖是一方小小的景觀,卻很能夠感染人,它親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名讀后,請同學們美美的背誦這兩句。 4、 (1) (3) (4)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活水涌來,方塘會怎樣? 三、辯論明理,享受詩趣: 1、 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使池水 2、全詩運用了比喻,詩人用“半畝方塘”來比喻 3、誦讀展示:此時此刻,我們該怎樣去讀這首詩呢? 四、拓展延伸、溫故知新: 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正像一首詩中所寫:(
|
《觀書有感》表格式導學案
發布時間:2017-12-12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上一篇:蘇教版六上《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導學案
下一篇: 很抱歉沒有了
相關推薦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