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14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正確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復述內容;會寫三個生字;初步感受科普小品文形象生動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資料,并結合資料體驗觀察、思考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概括復述,分析寫法。

  難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指名帶讀生字詞。

  進入小學階段以來,我們已經學習了3000個生字。其實,除了書本上的文字外,大自然中也有許多文字,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著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去進一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1.1回憶上一課的學習,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貼板書:星、云、石——石灰石、花崗石)

  1.2這四種文字分布在哪里?這“文字”既有天上的,又有地上的,正如課文所說——

  電子白板出示: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齊讀)

  2結構分析

  2.1學生依據課文說出大自然這本書分為《天書》《地書》(師板書)。

  2.2這些文字既有天書里的,又有地書里的,作者是怎么把這兩種內容連起來的?

  電子白板出示第4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說這句話中全文的作用(過渡),哪個詞讓你看出來的?(也)——這句過渡句把“天書”與“地書”巧妙地串聯起來。

  (板書:巧妙過渡)

  學到這里,我們發現,課文的結構層次非常清晰。先總寫“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然后分寫了4種文字,中間用了“過渡句”巧妙地串聯,值得我們學習。

  2.2讓學生仿照這種寫法給課文2、3節加個總起段

  (我們頭頂的這片藍天,在會讀它的人看來,是一本神奇的書)

  3概括復述

  這本書我們已經編了一部分,你能借助課文的描寫,給大家當一回解說員,分別介紹一下書上的四種自然文字嗎?

  電子白板出示:

  大自然是一本書, 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寫在 ,告訴我們 。

  北極星 天空 哪邊是北方

  砧狀云 天上 就要下雷雨

  石灰石 地上 曾經是汪洋

  花崗石 地上 曾經有冰川

  小結:讀了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用處?

  (板書)

  4品讀拓展

  在剛才翻閱大自然這本書的時候,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有興趣?

  【以下使用超鏈接,非線性出示!

  4.1星

  4.1.1教寫“熊”

  4.1.2這一段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舉例子、敘述)

  出示圖片演示小熊星座——北極星

  先找到小熊星座——再找北極星——然后就找到北方,這個過程作者寫得非常清楚,讓人一看就懂,這樣的方法叫做“敘述”。

  4.2云

  4.2.1教寫“慫”

  4.2.2課文是怎么描寫云的?(云山 鐵砧)

  云山——把“云”說成“山”,你有什么體會?云體積大、數量多——讀出“大”“多”

  鐵砧——見過鐵砧嗎?(出示鐵砧圖片)

  這就是鐵砧,長條狀、兩頭尖,打鐵用的墊板。你能看著它猜猜砧狀云的樣子嗎?

  (出示砧狀云圖片——出示砧狀云和鐵砧的對比圖片)

  把陌生的事物比作常見的熟悉的事物,這就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板書:打比方)

  4.2.3你知道哪些云還預兆著天氣變化呢?

  俗語說:“云是天氣的招牌”。智慧的飛行員們通過觀察積累,懂得這個道理,勤勞的農民在耕作中積累著經驗,也成了他們的習慣,有幾條諺語請大家讀讀。

  (白板出示、自讀、說說理解、齊讀)

  4.3石灰石

  寫法:“普通”與“不普通”作比較。

  簡單講解地殼運動“地質變化”

  4.4花崗石

  4.4.1這段話里有三個問號,這是什么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這種先提出疑問,再解答的敘述方式,我們寫作時也可以借鑒。

  4.4.2研究第一個問題:是誰把它搬來的?自然界中主要有三種力量可以搬動巖石——風、水、冰,根據你掌握的科學知識,你覺得誰最有可能搬運花崗石?說說理由。

  我很奇怪,冰會搬東西嗎?(不會)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擬人)讀一讀花崗石文字,在文中像這樣的動詞還有很多,找一找還有哪些字運用了擬人?(搬、穿、爬、帶、走)冰也活了!可是這么大的石塊,冰怎么搬來的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4.3同學們知道得真多;◢徥且幌伦泳捅话徇^來了嗎?這個“爬”為什么加引號呢?

  (因為用擬人的手法,也說明了冰川流動的速度非常慢)

  4.4.4下發打印出來的“漂礫”詞條解釋,訓練默讀

  注意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讀完提問:

  (1)你讀懂了什么?

  (2)對比伊林的這段文字,你更容易接受哪一個版本?為什么?

  伊林的科學小品用生動的語言介紹深奧的科學知識,百科全書中的文字更加嚴謹、準確,這是針對不同讀者所選擇的語言風格?破照f明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枯燥的科學知識通過生動的語言來表達。

  伊林用了一個“爬”字就把大自然中的“漂礫”現象形象地介紹給我們,這就是語文,每個字值得咱們細細品味!同學們,讓咱們再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吧!

  5方法總結

  伊林的父親是實用化學家,又喜愛文學。哥哥是詩人。妹妹是兒童文學作家,她創作的《古麗雅的道路》也是我國讀者所喜愛的。這個科學和文學氣氛很濃的家庭,對伊林成長為一名偉大的科普作家是有重要影響的。

  伊林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歡讀普希金、羅蒙諾索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他九歲時第一次嘗試寫過一首火星的詩。兒童時代的伊林還寫過火山、熱帶森林、美洲豹和鱷魚的詩。

  伊林早在童年時期就對大自然、對科學、對詩歌發生濃厚興趣。他有時到鄉間去守在螞蟻窩旁,觀察螞蟻生活習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父親的工廠制造肥皂的過程使小伊林看得入迷。他把家里的廚房當成試驗工廠,試制肥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書上的配方制成皮鞋油,用它把皮鞋擦得锃亮。這時,他高興得歡呼起來:“科學勝利了!”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這卻使他懂得,科學試驗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5.1聽完伊林的故事,回到文中找找,伊林為什么會成功呢?

  源于他走進自然、注意觀察、深入思考、善于請教。(板書)

  看來,大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發現和閱讀文字的眼睛。

  5.2拓展衍生

  就讓我們學習伊林的寫作手法,介紹一種你已經讀懂的大自然的文字吧!盡可能發揮想象力,運用各種修辭方法,讓你的文字活起來,可以借鑒花崗石的介紹方法。

  (提供幾幅圖片,請幾位學生展示復述)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 精品免费人成视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