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公開課說課稿
各位同學、老師好,我是來自10師范一班的吳榮妍,非常榮幸今天能站在這兒,今天我講課的題目是《鞋匠的兒子》,是我在教育實踐時教學課文的其中一篇。
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課時、說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帶有濃郁的辯論色彩的文章,記敘的是林肯首任美國總統到參議院演講時發生的一段往事。課文語言平實真摯,多處構成對比,極富感染力。尤其是林肯 說的三段話,言辭懇切,結構嚴謹,層層遞進,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學訓練的好教材。縱觀全文,故事情節簡單,內容通俗易懂,教學時不必拘泥于情節內容,更應 著眼于林肯樸實真誠﹑富有張力的語言表達特色,引導學生在賞讀中品析語言﹑構建語言。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標準》指出:要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和語感,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林肯的三段演講,從中感受林肯的優秀品質
2、過程和方法:采用預習導學的方法,鍛煉學生文章的概括能力;采用有感情朗讀法,體會人物的感情態度變化,并實現自己情感上的認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具有寬容大度、不卑不亢、謙遜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重點難點
《鞋匠的兒子》以生動的事例敘述了兩度當選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生貧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 捍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展現了林肯寬容、誠實、謙虛、自信、真情的人格魅力。這篇文章是一篇演說辭,主要圍繞林肯的三段話展開描述。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演說辭這類題材比較陌生,是第一次接觸,還要在林肯的演說中感悟他的思想,難度頗高。因此我確定以下為重難點。
1、重點:體會林肯說的三段話,了解其含義。
2、難點:理解并學習林肯寬容大度、謙遜仁愛、不卑不亢的優秀品質。
四、說教法學法
1、學法: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以讀促情、以思為重的方法理解我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從而體會林肯這一人物形象。
2、教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我采用閱讀法、對話法等教法教授此文。
四、說課課時:第二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的學習收獲。
2、用課文中的詞完成填空。
二、深入課文
(1)課文第一自然段
1、參議員為什么會感到尷尬?
2、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自主交流。
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而當時美國的參議院里的參議員們都是上流社會的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成為總統的人是一位卑微的人。
(2)課文的2—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通過鞋匠的兒子—林肯在羞辱他的參議員面前說的飽含激情的話,展現了林肯寬容大度、謙遜、不卑不亢的優秀品質。在教學中,我以參議員態度變化為線索,緊緊抓住這三段演講,組織學生反復品讀誦讀,使林肯高達的形象樹立在學生心中。
1、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反映參議員態度變化的詞語。(板書:大笑、靜默、贊嘆)
2、面對參議員的羞辱,如果你是林肯,你會怎么回答他?
這個問題的提出,其實也是為了通過學生的想象,為展現林肯總統的寬容大度、不卑不亢、謙遜的優秀品質做鋪墊。
那我們來看看林肯是怎么做的呢?指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感受到林肯的什么感情?
3、抓住“非常感激”、三個“永遠”等詞,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 “非常感激”和第一個“永遠”是林肯的寬容大度;第二個“永遠”是林肯以自己是鞋匠的兒子為傲;第三個“永遠”是林肯對父親的崇敬和愛戴。
林肯對這位參議員說的這段話,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通過抓住一些關鍵詞語來使學生理解林肯的優秀品質。
(3)聽到林肯的這番話,參議院一片靜默。緊接著,林肯又對那位參議員說了一段話。齊讀林肯的演講,說說你從中又有哪些感受。
這里的“鞋子”僅僅是指穿的鞋子嗎?請學生默讀后思考。引導學生知道改正鞋子也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幫助,領悟林肯不卑不亢的作風。
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同的含義,這就要求學生認真讀書,不僅要讀懂句子表面的意思,更要力透紙背,讀出文字背后的含義。
指名學生以林肯的口氣來說說這段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從中體會林肯從小就具有的勤勞、儉樸的優秀品質。語文學習的關鍵是感悟自得,指導學生邊讀書邊進入角色,解讀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真正理解人物的心聲。
(4)林肯對所有的參議員說的話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我要求學生想象林肯當時的神情,然后自己演講,再聽聽自己同桌的演講,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學生在對上面的兩處話語理解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朗讀感悟,不難理解為什么林肯能贏得大家贊嘆的掌聲?這掌聲中包含著什么?讓學生再次明白是林肯寬容、謙遜品質使人折服
以上三處涉及到林肯的演說,語言深入淺出、充滿感情。老師不必做過多的講解和分析,而是讓學生多朗讀,運用角色體驗,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真正理解文本。
三、課文第六自然段
1、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南北戰爭歷史,使學生了解這里運用比喻的方法,把“裂開的屋子”比作正處于南北兩種制度并存局面的美國。
2、指名朗讀林肯在演說的這句話,理解含義。
“站立不住”、“塌下去”的含義是本段學習的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林肯的話語,老師適當的講解、點撥,體會林肯堅定反對國家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決心。感受他的偉大成就以及他藝術演講的智慧。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角色語氣。
請三位同學分別來扮演林肯、參議員、和旁白,林肯要讀出他的不卑不亢,參議員要讀出傲慢的態度。
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激發興趣參與游戲,并能從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五、總結課文
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兒子—林肯在面對羞辱,以其寬容大度、不卑不亢、謙遜的品質贏得了參議員們的尊重,他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總統。另外,林肯在位時堅定反對國家分裂、維護了美國的統一,所以稱得上是“偉大”的總統。
六、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課外收集一些有關林肯的小資料,再結合本次學習課文中的所悟所感,以“我眼中的林肯”為題,寫一篇小短文。這個過程,是指導學生自主讀書、思考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論文內涵的過程,通過發展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板書設計
21、鞋匠的兒子
品質:寬容大度、不卑不亢、謙遜 偉大 成就:反對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