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工具書認識理解杰出、修筑、設計、施工、阻擾、轟動、毅然、鏟平、勉勵、惡劣、泥漿、岔道、居庸關、懸崖峭壁、狂風怒號、惹人譏笑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研讀描寫詹天佑言行、想法等關鍵詞句,說明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人”字形線路的精妙。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意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點: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
學法分析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充滿愛國精神的故事,會讓他們受到心靈的震撼。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所以課前要求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了解。
本節課我以新課程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采用了課前搜集資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配合板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法分析
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創設頒獎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引導、質疑、探究、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關于詹天佑的資料;教師準備課件。
四、教學時間:
1課時(本文要求2課時完成,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內容)
五、設計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臺灣的鄭成功、航天飛人楊利偉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圖片以及簡介)
請一位同學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詹天佑。
(學生介紹)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新課學習,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上課伊始我就布置學生查閱了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資料,為學習課文做了全面的鋪墊。】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感知,我給出兩個閱讀要求:
1、快速瀏覽課文,畫出課文的新詞語。
杰出、修筑、設計、施工、阻擾、轟動、毅然、鏟平、勉勵、惡劣、泥漿、岔道、居庸關、懸崖峭壁、狂風怒號、惹人譏笑
2、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課件出示: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設計意圖:六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閱讀方法,通過自由讀,掃清文字障礙,訓練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創設情境,研讀精髓,合作學習。
1、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創設一個頒獎晚會,今晚要頒發給詹天佑的獎項是:“勇挑重任獎”、“杰出才華獎”、“不怕困難獎”、“身先士卒獎”、“精益求精獎”、“熱愛祖國獎”。
2、下面我們分組來為詹天佑頒獎,注意頒獎的程序是:
以“我們組要給詹天佑頒發**獎項,我們的理由是——……下面由誰宣讀頒獎詞。”
3、先請個人做好準備,再由小組合作完成
【設計意圖,教師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頒獎晚會這一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匯報交流,突破重點。
我挑選了“杰出才華獎”這一板塊作為教師指導理解內容,這一項也是課文難點,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杰出才華獎:
1、宣布獎項:我們組要給詹天佑頒發“杰出才華獎”。
2、陳述理由:
(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他想出了“兩端鑿進法”和“中部鑿井法”,縮短了很大的工期。
(2)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時,坡度特別大,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人”字形線。
“人”字形線路:學生畫示意圖,教師媒體演示。
這是獨一無二的創舉!
(3)根據學生完成隨機板書
接受任務 熱愛祖國
詹天佑 勘測線路 吃苦耐勞
杰出 愛國 開鑿隧道 身先士卒
設計線路 才華橫溢
【設計意圖:學生陳述理由的過程就是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適時點撥一下,總結一下,充實板書,在學生的表述中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表達能力。】
(五)教學小結
師: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想像:如今,當游覽中國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的銅像,看到京張鐵路這一偉大工程,都會贊嘆不已,他們會發由衷的贊嘆?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繪話練習,擴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口語表達,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詹天佑的確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激發樂學生愛國意識。】
(六)布置課外作業
將自己想對詹天佑先生說的話寫在作文本上。
六、可能預見的問題:
由于課文離孩子們生活的年代太久遠,他們可能無法體會到詹天佑當時所承受的壓力,所以教師一定要課前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文章的背景。另外由于課文比較長,在課堂上教師不可能給學生太多的閱讀時間,在課前一定要布置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關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教育,不能靠補課,也不能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