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課時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草原》。
一、說教材
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寫下了《內蒙風光》,本文就節選自《內蒙風光》。
《草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作者到初到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本節課重點突破文章的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風光美,領悟表達方式。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能明白本文的表達順序是從作者進入草原后所經歷的事情來記敘的。對于把握課文的故事梗概和重點詞句,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再結合上述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體驗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4)揣摩優美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體驗:
讀懂課文第一段,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好風光的興趣。
四、 說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草原風光的美好。
而對于大多數生長于南方的孩子,草原是遙遠、陌生的,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時空障礙,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為在教學中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采取我將采取情境教學法和誦讀法進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會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深層次的體味美的意境.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六、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采用“讀文、畫句、想象、討論” 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讀為主,讓學生邊讀邊想,不斷通過讀去揣摩和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終水到渠成,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為了更好的實施上述教法、學法,本節課我將采用傳統的黑板教學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進行。本節課為第一課時的說課內容。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我預設用以下幾個環節,進行長文短教,展開我這節課的教學內容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到外在環境和他人的情感的影響而產生共鳴,基于這一點,開課之初,我用多媒體展播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教師在優美的樂曲中導入:同學們,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是美麗的草原,今天,就讓我們約上著名的作家老舍一同去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民族風情吧。
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二)初讀感知,理清脈絡
1. 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提示學生圈出生字詞,師生共同掃除閱讀障礙
2、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作順序,主要是從哪兩部分來寫草原的?即“風光美”和“人情美”。學生對于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后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三)朗讀品句,感受景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我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第一自然段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再交流品讀。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復朗讀;并借助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
1.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抓住重點詞“翠色欲流”,讓學生感受到草原的遼闊碧綠。
2.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抓住重點字“繡”,理解想象。
在學生反復品讀這些精美語句中,我還將不斷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抓住“一碧千里”一詞,引導學生想象、感悟。相信作者對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也將在學生內心一次次升華。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既要體會課文情感,又要落實語言訓練,因此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同時,適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比較句子。讓學生在實實在在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老舍筆下的草原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品讀之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草原風光圖畫,引讀第一自然段,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在腦海中形成一幅藍天共碧草一色,牛羊與駿馬齊奔的美麗畫卷。激起他們對草原的無限熱愛。
通過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總結寫法。師:作者先寫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明朗、可愛、空氣清鮮,使人心情舒暢;然后寫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這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又寫了遠處的小丘柔美,翠色欲流,近處的羊群似花,牛羊靜立不動,這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這就是方位順序。你們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靈活運用這樣的順序,或者從近到遠,從下到上,都可以。
2、課堂最后,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在優美的旋律中,學生互相交流展示。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個性再次得以釋放,此時的課堂也將再次涌動著創造的生命力。
(五)安排作業,復習強化
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2、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美麗的地方,又孕育著怎樣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現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去會會草原上的鄂溫溫克族人民。”請同學們課后預習剩下“人情美”的段落。
八、說板書設計
空氣(清鮮)
天{
景美 天空(明朗)
小丘(綠) 一碧千里
草原 { 地{ 翠色欲流
平地(綠) 羊群
人美
我的板書力求體現簡單明了,從板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草原的景美和人美,
總之,我以本篇教材為例,力求體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長文短教。但是由于本人經驗的不足,我的設計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