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析
《享受生活》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特雖然患有聾啞殘疾,只能終年處在黑暗的無聲世界里,但她沒有屈服命運,憑著自己的觸覺去感知這個世界,勇敢地挑戰生活,抗爭命運。在本文中,作者以特定的方式,特別的視角,把外界看來很神秘的生活袒露給公眾。那融于字里行間的樂觀、開明的思想情感感染著讀者。
創意說明
閱讀《享受生活》一文,可以采用聯想與想像的方式,這樣我們再去看文章中所說的一些我們平時可能不注意的故事與細節,我們自然會得到更為深刻的理解。“享受生活”,對于海倫·凱特來說并不是像文章中所描繪的那么鮮明,她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感受”來描繪的,很多畫面并不是生活中的實景。而是她通過自己的觸覺感知在頭腦中形成的生活畫面。讀《享受生活》要從“享受”一詞入手,從文章字里行間中去理解海倫·凱特的那種對生活區的豁達態度與愉悅性情所帶來的快感。
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海倫•凱勒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
過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批注研讀品味精彩片段,領悟作者震撼人心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把握作品的內在意蘊及其深刻的主題,從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啟迪,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3、感受海倫•凱勒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培養學生積極、樂觀、進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活動時間
2課時
活動過程
第 一 課 時
初讀·感知
步驟 | 教 師 組 織 | 學生活動 |
1 | 【多媒體展示】 Keep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you can not see shadow. 提問:這是什么意思? 【明確】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 閱讀、交流 |
2 |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 各抒己見 |
3 | 這句話是誰說的呢? | 交流 |
4 | 用一句話動情的介紹你所了解的作者。 【輔助資料】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幼時患病,喪失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她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后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并不存在。后來海倫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全球各地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成為全人類的精神楷模。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杰出婦女之一。 | 交流 |
5 | 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海倫享受到了哪些生活的樂趣?從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享受大自然的賜予 劃船時學會辨別方向 知道雙槳用力平衡 喜歡同風浪搏斗 月夜泛舟感受自然之美 享受與人交往的樂趣 和孩子們嬉戲、講故事、散步 在別人引導下探究樹木野花的秘密世界 享受日常娛樂的樂趣 騎雙人自行車四處兜風 有很多犬友,讓狗陪著散步 喜歡編織和下棋 玩單人紙牌游戲 享受藝術的樂趣 用手觸摸藝術品,獲得樂趣 欣賞歌劇并與演員交流
| 讀讀、思思、交流、明確 |
閱讀·品味
步驟 | 教 師 組 織 | 學生活動 |
1 | 請你根據課文說說作者“觸摸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有哪些方式?作為一個有很多缺陷的人,她為什么能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生活? 【示例一】海倫是個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著拼搏到底的勇氣;有著驚人的意志。雖然她的生命中承受了那么大的打擊,可她卻有著向命運挑戰的決心!她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追求精神的享受,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不因為人生中的坎坷而自暴自棄。 【示例二】海倫有熱愛生命,熱愛人生的寬廣的胸襟,能夠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社會中,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愛奉獻給他人。失去視力的她雖然不能感受雨后彩虹的繽紛,也無法欣賞皎潔明月的清輝,她無法用自己的雙眼云浮領略大自然的美,但她卻能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 【示例三】海倫能夠正視現實,而且在世人認為不幸的人生中尋找自己的快樂。她有遠大的理想,有無窮的力量,她不被客觀條件所束縛,能夠自強不息,充分地發揮自己、創造自己。 | 理解性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
2 | 反復誦讀文中你喜歡的詩意盎然的句子,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仿佛看見了這照耀如同白晝的月光正在經過,我觸摸到了她的衣裳。偶爾,一條大膽的小魚從我手指間滑過,一棵睡蓮含羞地親吻我的手指。” ——寫月下泛舟,充滿了詩意,富有情調。 “當我的指尖觸摸到這些藝術品的線條時,就能感受到藝術家們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從神話英雄雕像臉中,感覺他的愛和恨、勇敢和愛情,正如我能從活人的臉上摸出人的情感和品格一樣。” ——撫摸雕像,表現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藝術修養。 “我常以崇敬的心情撫摸他英俊而憂傷的面龐。我對他莊嚴的額上每一道皺紋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輪,刻著憂患的印跡。在冰冷的灰石中,他那一雙盲眼仍然在為他自己心愛的希臘尋求光明與藍天,然而結果總是歸于失望。那美麗的嘴角,堅定、真實而且柔和。這是一張飽經憂患詩人的臉龐。啊!我能充分了解他一生的遺憾……” ——這些話表現出對荷馬遭遇黑暗的無限同情和深切的理解,也表達了作者的精神追求。 “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無論處于什么樣環境,都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 ——這些恰到好處的議論和抒情,表現出作者寬闊的胸襟和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揭示出能夠享受人生、愉快一生的精神源泉,使所敘述的生活內容得到了精神升華。 | 閱讀、思索、交流 |
仿寫·體驗
步驟 | 教 師 組 織 | 學生活動 |
1 | 結合課后探究練習四以“忘我是快樂的”為開頭寫一段話。 | 仿寫一段話 |
課后學習
了解作者生平資料及帶給你的啟示。
第 二 課 時
賞讀·延展
步驟 | 教師組織 | 學生活動 |
1 | 一個殘疾人能夠享受到健康的人生,那么一個正常的人又該擁有怎樣的人生呢?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春風何其美!落葉何其美!你如果懂得欣賞,就能獲得享受。說說你是怎樣享受生活的。 | 聯系生活、各抒己見 |
2 | 泰戈爾說:“我們看錯了世界,卻反過來說世界欺騙了我們。”世上有溫柔之美、和諧之美,也有蒼涼之美、悲壯之美。如果你能夠欣然接受一些“缺憾”,你就能享受。讀下面的故事,說說你從中體會到的人生哲理。 有個小女孩,她天生是個盲人,從小時侯起,她一直夢想看一看色彩斑斕的世界,哪怕只看一眼。 每當她聽到小鳥啾啾鳴叫,她會開心地和小鳥一同歌唱,因為她想:雖然我看不見美麗的小鳥,但能聽見它的歌聲,我可以和它一起歌唱,讓別人分享我的快樂;每當她坐在窗口,微風吹拂著她快樂的臉龐,她就會想象著湛藍的天空,和天空中潔白而又柔和的云彩,她的心也在藍天白云間飄蕩;每當她聞到陣陣花香,她的心會變成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上下翻飛,和花兒捉迷藏。 有一天夜里,天使來到了她的夢境,對她說:“孩子,從明天起,我給你三天的光明,讓你好好看看你深愛著的世界。” 第二天,天亮了,小女孩真的看到了光明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美好,甚至超出了她的想象,她看到光明,看到歡樂,看到了愛充滿人間…… 三天以后,又是那灰暗的世界,小女孩懷著一顆虔誠而又感恩的心,感謝上蒼給她的快樂,給她的光明,她能夠用心靈看到快樂的世界、幸福的人間。 有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一樣,也是一個盲人。當他知道他不能看見世界的時候,他放聲大哭,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別人都在享受陽光、享受快樂、享受幸福,為什么偏偏是他得不到這一切? 小男孩不愿去聽小鳥歌唱,不愿感受風的吹拂,不愿去聞撲鼻的花香,他成天的浸在痛苦之中,他抱怨這個世界,抱怨得不到光明,抱怨世人的冷酷與自私,總之,他抱怨一切。 天使又一次降臨,同樣給了他三天光明,希望他能愛這個世界。 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院子里開得太過艷麗的花朵,會反射陽光刺傷他眼睛的風鈴,還有綠得發黑的樹陰…… 光明過得很快,他又回到了黑暗之中,他越發憎恨這個世界,因為他看到的一切都刺痛了他早已受傷的心靈,他更加想不通。 他開始詛咒世界,詛咒天使為什么給他帶來光明,詛咒花朵的盛開,詛咒悅耳的風鈴,詛咒小鳥的歌唱,他覺得一切都是對他失去光明的嘲笑,都是對他的不公。他拔掉了花朵,扔掉了風鈴,砍掉了大樹,趕走美麗的小鳥,他成天郁郁寡歡。不久,小男孩因沉郁過度而死去。現在,他真的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不僅失去了光明,還失去了生命。 面對不幸,面對災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與思維方式,更有不同的結局。開朗的心能使人快樂,使人幸福;悲哀的人唯有孤寂與苦難,永遠面對自己沉郁的心。在不快樂的時候,換換思維,堅持自己的信念,要相信,世上沒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心。 | 學生書面準備后,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 |
閱讀資料
天才與苦難
上帝象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幾倍于天才的苦難。
世界超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時接受兩項饋贈,又善于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湊到極限的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難者。四歲時一場麻疹和強直性昏厥癥,已使他快入棺材。七歲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四十六歲牙床突然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五十歲后,關節炎,
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機體。后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形翻譯他的思想。她僅活到五十七歲,就口吐鮮血而亡。死后,尸體也備受磨難,先后搬遷八次。
上帝搭配給他的苦難實在是太殘酷無情了。但他似乎覺得還不夠深重,又給生活設置了各種障礙和漩渦。她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練琴十至十二小時,忘記饑餓和死亡。十三歲起他就周游各地,過著流浪生活。除了兒子和小提琴,他幾乎沒有一個家和其他親人。
苦難是他的情人。他把她擁抱得那么熱烈和悲壯。
其次,他才是一位天才。三歲學琴,十二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并一舉成功,轟動輿論界。之后,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他的演奏是帕爾馬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為徒。他的親身使盧卡觀眾欣喜若狂,宣布他為全國首席小提琴家。
他不但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而且發展了指揮藝術,還創作出《隨想曲》、《無窮動》、《女妖舞》和八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許多吉他演奏曲。幾乎歐洲所有文學藝術大師如大仲馬、巴爾扎克、肖邦、司湯達等都聽過他演奏并為之激動。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這四根弦中包含桌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啊!”
上帝創造天才的方式便這般獨特和不可思議。
命運對霍金同樣十分殘酷。17歲時,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學,21歲時,卻患上了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醫生說他至多只能活兩年半。就像正要開放的花朵遭到嚴霜的打擊,霍金的人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如果他在命運面前軟弱一下,對自己說“算了,反正一共只有兩年半了”,就可能痛苦的生活,平庸的消失。但是,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運的能耐再大,最壞也不過如此。他對命運說:“隨你的便吧。”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 疾病不斷地向他進攻。他的病情漸漸加重,肌肉一天天的萎縮下去,走路越來越不穩,連站也變得困難起來。為了與咄咄逼人的病魔斗爭,他努力鍛煉。他堅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樓。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著扶手艱難地走上樓去。
病情不斷的加重。霍金終于站立不住,坐上了輪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動能力,十個手指中,只有兩個還能活動。1984年,他說話已經相當困難,吐字不清,說幾個詞要花好長時間。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療時切開了氣管,從此就再也沒有發出聲音,只能在心里講話。后來,人們為他在輪椅上安裝了一臺電腦和語音合成器。他用僅有的兩個完好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出要說的詞,組成相應的句子,經過語音合成器發出聲音來。他就用這個辦法,進行學術交流,做學術報告。
命運帶給霍金的苦難實在是太多了,是常人難以想象,難以忍受的。但命運在他頑強的挑戰面前似乎退卻了,一個兩年半過去了,又幾個兩年半過去了,他還是堅強地活著。
但霍金向命運的挑戰,不僅僅是指它能活著,更是指它的創造。腳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不行了,走路、吃飯、說話都要別人或機器幫忙,體重只有 四十公斤 。但是,他的大腦還很行。他讓助手把資料攤在小桌上,一頁頁的閱讀。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飛出了太陽系,飛出了銀河系,飛到了上百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飛向了神秘莫測的黑洞。他在大腦中想像著,論證著,推理著,計算著。他思考著宇宙從什么時候開始,時間有沒有盡頭。他發現了黑洞的蒸發性,推論出黑洞的大爆炸,他還建立了一種非常美的科學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達1000萬冊。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為只有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才能躋身的盧卡遜數學講座的教授。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跡表明,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