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導學案(附答案)

發布時間:2017-02-13  編輯:飛藝 手機版

  一、學習目標

  1、品味作品關于童年生活的描寫,體會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

  2、反復誦讀有關片段,學習用鮮活而充滿靈氣的語言描摹事物。

  3、在質疑中體會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人性美的追求。

  二、作者作品介紹

  1、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女作家,黑龍江呼蘭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她一生坎坷:九歲喪母,在暴虐的父親和繼母那兒得不到關愛,只有在年邁的祖父那兒得到溫暖。二十歲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歲開始文學創作,三十一歲去世。短暫的8年創作生涯中,蕭紅留下了60萬字的文學財富。在她不到十年的創作中,留下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馬伯樂》、中篇小說《生死場》、短篇小說《手》《牛車上》等大量作品,這些介乎小說與散文之間的獨特作品,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獨特的生命體驗,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

  眾人眼里的蕭紅

  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30年代的文學洛神”——蕭紅

  有人把張愛玲和蕭紅稱做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耀眼的女作家“雙子星座”,她們同為女性,溫婉細膩,但在溫婉之中卻有著不同的視角和情懷。

  蕭紅是悲天憫人的,她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戕害。她一樣能把握世情世態,一樣能細致描摹,但是,她更投入,情感灌注、融入對于故鄉鄰人的描繪中,盡管語言偏冷,但處處可見她的悲憫情懷。

  2、作品簡介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性、自傳性的小說。作者仍以她慣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寫出兒時難忘的記憶。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為中心的傳統小說模式,而以呼蘭城的公眾生活和環境為中心,輻射出生活的種種方面,正如書名所示,它是為整個小城的人情風習作傳。這里面有活潑的“我”和慈愛的祖父,顯示出一點天倫之樂,但這里更有著悲苦的人生。可以說,它實際上是沉默的國民靈魂的別傳。課文節選部分是活潑的“我”和慈愛的祖父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

  三、自主學習

  (一)讀通文意

  1.給下列加粗的生字詞注音或寫漢字。

  螞蚱 ( ) 閃爍( ) 韭( )菜 倭( )瓜 水瓢( )

  谷suì( ) 玩nì( ) hu

  ǎng( )花 蚌( )殼

  2.通讀全文,用“——”畫出祖父的園子里有什么,用“﹏﹏”畫出我在園子里干了些什么。

  3、你覺得“我”在園中的哪些事最有趣,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批注在課文的相應處。

  4、快速瀏覽課文,用最簡潔的語言回答問題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他們各自的年齡有多大 。

  (2)人物活動的地點在 ,從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 (季節)。

  (3)“我”對自己童年生活感情 。

  (4)你對作者描寫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5)能否盡可能多地回憶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動 物: ; 植物: ;

  自然景物: 。

  (6)不長的文章中出現了這么多的事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

  (二)合作探究

  1.課文里哪些語句反映了“我”的天真爛漫?

  2. 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3.多種形式朗讀第28段,研讀這一段所體現的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情感。

  4.選出文中你認為描寫最美的一個段落,進行誦讀,體味語言特點。

  5、寫《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時,蕭紅已經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為什么她這樣懷念童年的生活?

  6、說說祖父后花園的象征意義。

  (三)當堂反饋

  1、完成填空(3分)。

  本文回憶 生活,表現了 ,寄托了作者 ,對 向往。

  2、閱讀課文第1-15段,完成下列問題(9分)。

  ①第二段劃線句“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蚌殼一樣了。”寫出了榆樹怎樣不同的情態與特點?試做簡要分析。(4分)

  ②讀12、13兩段,品讀“又”,說說“我”是個怎樣的孩子(2分)?

  ③《呼蘭河傳》是蕭紅成年后漂泊于香港所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下面幾段話選自該作品的尾聲,請結合選文內容,仔細揣摩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3分)

  呼蘭河這小城里,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就完全荒涼了。

  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

  四、課外閱讀

  (一)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5~8題(15分)

  【甲】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魏征曰:“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2)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3)入則無法家拂士 (4)誠自古所希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B(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2)病復作,則不可救矣

  C(1)國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應

  D(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2 )君謂計將安出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

  4、甲文探討了 和 兩個問題,論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乙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3分)

  (二) 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第1—3題。(共8分)

  ①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和民間組織開始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我們把這種平民公益叫做“微公益”。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微公益”行動,讓人如沐春風,心生暖意。

  ②參與“微公益”行動的人能力雖微,但其散發的人格魅力芬芳遠播。八十多歲的甘肅老人陳尚義靠撿垃圾的微薄收入,二十多年收養了45個棄嬰;天津老漢白芳禮幾十年蹬三輪車掙錢助學,惠及學生三百多人;新疆維吾爾族大叔阿里木靠烤羊肉串的收入,八年中資助貧困學生上百名……他們都是普通人,像大地上的一粒粒微塵,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珠。也許有人認為他們渺小,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他人,詮釋良知。他們靈魂深處溢出的芬芳,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彰顯著普通人平凡中的偉大和崇高。

  ③發起“微公益”行動的民間組織力量雖微,但其產生的“正能量”卻不可低估。他們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催生愛心、傳遞善良,帶給人們崇善向上的希望;他們以愛傳愛,以善揚善,匯聚成一股股愛的暖流。在湖北鐘祥,“小紅帽義工”集合起一群個體勞動者,他們堅持走街串巷做好事,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麗風景;在江西豐城,活躍著一群“螢火蟲”志愿者,他們以“螢火蟲雖小,也要為社會送去微弱的光亮”的執著,將愛心傳遞。“眾人拾柴火焰高”,當個人的想法上升為一個群體的意識的時候,當個體的行為演變為一個群體的自覺行動的時候,它的影響就會變得巨大而深遠。

  ④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早已深深融進我們的血脈,成為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談。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的人對此產生了疑慮、困惑。他們看不到個人力量對社會的影響,變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在他人需要幫助、遇到危難時態度冷漠。其實,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愛心、有責任感,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就能積小善為大善,變小德為大德。孟子曰: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微公益”, 。

  ⑤在當今社會,倡導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隨著“微公益”行動的滾雪球效應,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美德必將傳遍神州大地,結出豐碩的果實。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論證過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______ _(不超過12字),其次______ __(不超過24字),然后______ ___(不超過18字)。

  3.請在第④段結尾橫線處填寫一句話,闡明“微公益”與孟子的話之間的聯系。(2分)

  (二)

  媽媽和房客

  [美國]凱·福布斯

  ①媽媽在窗外貼出“租房啟事”,海德先生應租而來。這是我們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媽媽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讓他預付房費。

  ②“房子我很滿意,”海德先生說,“今晚我就送行李來,還有我的書。”他順順當當地住進了我家。平時,他好像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常和善地與我家的孩子逗趣。當他走過我媽媽坐著的大廳時,總是禮貌地彎彎腰。我爸爸也喜歡他。爸爸喜好回憶遷居美國前住過的挪威。海德去過挪威,他能與爸爸起勁地聊在那兒釣魚的野趣。

  ③只有開客棧的杰妮大嬸不欣賞我們的房客。她問:“他什么時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錢總難開口,他會很快付清的。”媽媽答道。但杰妮大嬸只是哼了兩聲,“這種人我以前見得多了,別指望借給人一件新外套,回來還是好的。”媽媽笑笑:“興許你說得對。”她遞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嬸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媽媽擔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讓爸爸邀請他到暖和的廚房和我們一起坐。我的兩個姐姐、哥哥尼爾斯、還有我在燈下做作業,爸爸和海德靠著爐子叨著煙斗,媽媽在洗盤子或是在小桌上靜靜地工作。

  ⑤海德能輔導尼爾斯的高中課程,有時還幫他學拉丁文。尼爾斯漸漸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不再求爸爸讓他停學做工了。當我們做完了作業,媽媽坐在搖椅上拿起針線時,海德就給我們講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歷史和地理,便隨他走入我們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給我們讀狄更斯的書,很快,讀書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寫好作業,海德就夾一本書來高聲朗讀,一個神奇的新世界向我們洞開。

  ⑦媽媽也像我們孩子一樣愛聽古挪威俠士傳奇:“太好聽了!”海德還朗讀莎士比亞的戲劇。他悅耳的男低音,聽起來像是大演員。即使在天氣暖和的晚上,我們也不再出去玩耍。媽媽對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歡我們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興的,還是尼爾斯幾乎不再混到街頭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們在街上闖了禍,而尼爾斯正和我們一起聽《孤星血淚》的最后一章。

  ⑧就在我們急于聽完一個騎士的傳奇時,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第二天一早,他告訴媽媽要離開。“我得走了,”他說,“我把這些書留給尼爾斯和其他孩子。這是一張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對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謝意。”我們再也不能聽他讀完那個故事了。

  ⑨我們傷感地看著海德先生離開了,同時,又為能在廚房繼續讀書感到興奮。那么多的書啊!媽媽精心地整理了書堆:“我們可以從這里學到很多東西。尼爾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讀書,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來,這使尼爾斯很自豪。

  ⑩就在這一天,媽媽向杰妮大嬸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還是一件好外套。”

  11幾天后,開面包鋪的克瑞波先生來我家,怒氣沖天地喊道:“那個海德是個騙子,瞧他給我的支票,全是假貨。銀行的人告訴我,他早把款兌光了。”在一旁的杰妮大嬸得意地點著頭,那神態分明是說:“看,我不是提醒過你們了嗎?你們不聽嘛。”“我敢打賭,他也欠了你們家許多錢,是不是?”克瑞波不無希望地探問道。

  12媽媽轉過身向著我們,目光長久地停留在尼爾斯身上,然后走到爐子邊,把支票投入爐火。

  13“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1、請以“媽媽”的口吻概括這篇微型小說的主要情節。(不超過60字)(3分)

  2、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指出其表達效果。(4分)

  (1)但姐妮大嬸只哼了兩聲:“這種人我見得多了。別指望借給人一件新外套,收回來還是好的。”

  (2)媽媽向杰妮大嬸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 ,收回的還是一件好外套。”

  3、第11段克瑞波的出場,在情節結構上有什么作用?請結合上下文簡要作答。(2分)

  4、小說主要刻畫了媽媽和海德先生兩個人物形象,請任選一個,結合內容分析。(4分)

  《呼蘭河傳》答案

  自主學習4、(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歲了,“我”才四五歲。

  (2)祖父的后花園。從鋤谷子、韭菜、摘黃瓜、追蜻蜓、綁螞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節。

  (3)十分喜歡與懷念

  (4)答案不唯一,應該是喜歡、向往、甚至是羨慕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忙于學習、忙于上各種輔導班,不會有這樣成長的環境,也不會有這樣多的自由與快樂。

  (5)蜜蜂、蝴蝶、蜻蜓、螞蚱、鳥、蟲子;果樹、榆樹、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黃瓜、玉米等;大花園、風、雨、太陽、白云等。

  (6)“自由”。

  合作探究1、如:“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自認為是正確的,因而充滿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覺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對祖父也就不那么親近了,很容易受情緒影響。)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抬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去了。”

  “委屈”,一下子就忘記得一干二凈了。

  (在事實面前也只是馬馬虎虎承認錯誤,注意力極易分散。)

  2、祖父在“我”的眼里,是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對“我”非常寬容、慈愛、諄諄教誨、平易近人的人。

  3、如:“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用兒童的眼光來觀察,辨別顏色、形狀、聲響,呈現出來的是景物的本來面目,因而平實貼切,充滿孩子的歡愉和真摯。

  寫小白菜的生長:“小白菜長得非常之快,沒有幾天就冒了芽了,一轉眼就可以拔下來吃了”。(用語明快樸素)

  寫蝴蝶飛舞:“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自言自語,充滿孩子氣。)

  4、這一段使用了十一個“就“字,可是讀起來一點也不顯得羅嗦,反而有獨特的味道,說說它們對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樣的作用。

  思考、交流:前三個“就”,表示強調語氣;后八個“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約束。這十一個“就”,非常有表現力,語氣輕松,一氣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現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長。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長環境。

  5、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極不安定的情況下,回憶故鄉、回憶美好的童年是一種精神寄托。她曾說過:“若是能回呼蘭我的家鄉去多好啊!”,然而故鄉已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對于蕭紅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戀的是故鄉的后花園、祖父和她構成的溫馨世界,是過去自由、幸福純真的童年生活。

  6、祖父的園子,從作者的生平和整部小說來看,與其說是一個真實存在,不如說是一個不斷依憑記憶、想像再造的精神空間,一個現實生活中無家可歸者蕭紅的精神家園,一個絢麗多彩的精神符號。祖父的后花園,體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當堂反饋

  1、親近大自然萬物,親近小生命的幸福與快樂,童年在祖父后花園的無拘無束的自由,

  對故鄉的懷念,自由純真的生活的。

  2、寫出了風中樹葉刷刷作響;雨中樹似籠著煙霧;太陽下榆樹葉閃閃發亮的不同情態(2分);寫出了榆樹的高大與繁茂。(2分)。

  3、“我”活潑頑皮(好動)、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寫出兩點就給2分。)

  4、對童年美好生活和祖父的懷念之情;三個“就”連用,表現對祖父與我不能長相廝守的悲涼之情;對目前自己漂泊寂寞生活的憂傷之情。(3分)。

  四、課外閱讀。

  (一)5、(4分,意思對即給分)(1)任用,選拔 (2)了解 (3)通“弼”,輔佐 (4)確實,實在。

  6、(2分)A

  7、(6分,每句各2分,關鍵詞語解釋正確,句子通順及給分)

  (1)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 來,以不斷增長才干。

  (2)這之后才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3)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還應當護理調養。

  8、(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處1分)造就人才 治理國家 居安思危

  譯文:唐太宗對親近的大臣們說:“治國就像治病一樣,即使病好了,也應當休養護理,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欲,一旦舊病復發,就沒有辦法解救了。現在國家很幸運地得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民族都服從,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維護久遠,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啊。”魏征回答說:“國內國外得到治理安寧,臣不認為這是值得喜慶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悅。”

  (二)1.答案:在當今社會,倡導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微公益”是非常必要的。

  2.答案示例:(首先)明確“微公益”的概念(其次)從個人和民間組織角度論證“微公益”的意義(然后)指出當前倡導“微公益”的原因

  3.答案示例一:人人皆可為,關鍵在于有無此心

  答案示例二:每個人都能做到,關鍵看你做不做。

  (三)1.我把房子租給了海德。海德與我們融洽相處,給我們家尤其是尼爾斯帶來了積極影響。后來他離開了,我不認為他欠我們什么(后來,我燒毀了海德離開時留下的支票)。(3分,語言簡潔,意思符合即可。)

  2.“哼”字活畫出杰妮大嬸說話時不屑的神態和語氣,從而表現了她對海德的不欣賞、不信任,及對媽媽做法的不認同。(2)“亮出”運用動作描寫,生動地寫出媽媽收到海德的支票時內心的喜悅和自豪感,從而表現出她對海德人品的肯定與維護,同時也是對杰妮大嬸先前態度的有力回擊。(4分,每小題2分,意思符合即可。)

  3.推動情節發展,讓小說扣人心弦,為后文媽媽燒支票做鋪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示例①:從媽媽不調查海德的背景,不向他預收租金,可以看出她淳樸、信任他人;雷雨天她邀請海德與“我們”一起呆在溫暖的廚房,看見她心地善良,關愛他人;燒毀海德留下的支票,可以看出她對人懷有感恩與寬容之心;她“不喜歡孩子們天黑上街”,和孩子們一起沉浸在書的世界里,鼓勵尼爾斯代替海德先生讀書等言行表面她關心孩子成長,而且教子有方。示例②:海德隨身攜帶大量書籍,可見他見識豐富;他輔導尼爾斯高中課程,并教他拉丁文,為“我們”全家朗讀,把“我們”帶入書的世界,可見他有一副熱心腸,善于與人相處,討人喜歡。但最后留下假支票,說明他不夠誠信,令人遺憾。(4分,結合文章內容答到兩點,意思對即可。)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影院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