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雪》原文
暖國②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③ ,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④ ;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于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涂在嘴唇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于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為屋里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語絲》周刊第十一期。
②暖國 指我國南方氣候溫暖的地區。
③寶珠山茶 據《廣群芳譜》卷四十一載:“寶珠山茶,千葉含苞,歷幾月而放,殷紅若丹,最可愛。”
④磬口的蠟梅花 據清代陳淏子撰《花鏡》卷三載:“圓瓣深黃,形似梅花,雖盛開如半含者,名磬口,最為世珍。
附魯迅《雪》說課稿
一、說教材
《雪》是蘇教版,九年級(下)的一篇課文,作者:魯迅。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詩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在雪花的紛飛與凝思的幻象中。魯迅為人們譜寫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溫暖心聲,在優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征和寄托了更為深遠的情思。
(一) 教學重點
1、讀懂《雪》的文字,了解寫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繪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點以及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練傳神的描寫語言和雋永含蓄的議論中抒情的語言。
4、背誦課文有關段落
二、說學法指導
人們常因魯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語言而感到深奧難懂,所以,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是本文的一大關鍵。
1、要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語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詩的優美語言。“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語句,并摘抄、背誦。加強語言積累。
3、通過小組探究、品味,提出有創新、有價值的設疑。用心感受,深入體驗,以形成個性化的評價。
三、說教學過程
(一) 以詩詞、畫、導入
看到“雪”的畫面,你會想到哪些詩句,或說一下畫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詩人岑參筆下的詩句向我們展現出一幅意境開闊而又清新的瑞雪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展現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壯麗雄渾的圖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多么靜謐的風景畫。魯迅筆下的“雪”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讓我們隨著魯迅激揚的文字去領略雪的水晶世界去體會魯迅的情感。
(二) 走近作者 了解寫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面對凜冽的朔風。漫天飛舞的雪花的壯美之景。引起了魯迅美好的回憶和遼遠的遐想。此時,作者生活的北京正處在段祺瑞政府的統治之下,于是,作者創作了這篇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詩《雪》
(三)融入文本
1、師范讀,學生傾聽想象。提問:文中描繪了幾幅畫?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感知全文內容
要求:(1)有感情去讀 (2)字詞過關
3、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學生說后出示投影)
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兩段)
(四)誦讀美讀
《雪》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詩,反復誦讀感受其美質,品味。談一點心得
5、學生分組、分段去讀、去品味、去評析
如第一段,暖國的雪景圖。要讀出作者喜愛對故鄉的深情懷念與熱烈贊美之情。
第4、5、6段,朔方雪的壯美。使作者的生命升騰,應讀得高亢、激昂
(五)學生質疑 研討
1、魯迅對雪情有獨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都寫了雪地的樂趣。本文又寫了“塑雪羅漢”
場面。體會融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2、作者從哪幾方面細致寫南國的雪的(①暖國雨,單調,反襯。雪花燦爛⑵直寫雪質顏色⑶雪野中花草來襯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鬧,寫雪野的生機勃勃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異同?你更喜歡哪一種雪?
4、綜觀全文及對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傾向于哪一方的雪?
5、如何理解結尾句
學生探討,老師點拔
(1) 誦讀結尾句
(2) 南北雪聯結來寫的用意,“文如其人”這兩種雪使我們想起了哪兩種性格?
(3) 學生各抒己見
(是對雪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白。從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堅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種生命的升騰)
(六)小結
本文通過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貫串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七)體驗活動
1、面對中考:我要像魯迅那樣
2、談雪:(可談雪之美、雪之樂、雪知識、雪幻想)
(八)作業
1、收集寫雪的詩句,并談談最喜歡一詩句
2、背誦后三段
說課后感:
1、散文詩的重點在于反復誦讀,體味詩化的語言之美。特別是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課后的背誦有助于學生體會其深刻的內涵。
2、本文的難點是對末段的理解。我采取了學生品讀――體會感情――教師點拔――學生各抒己見的步驟,循循善誘,達到分解、弱化難點的目的。
3、針對作者寫雪,其實也是其自身靈魂的呈現面對中考。應讓學生學習魯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使難耐的孤獨)用拼搏去笑對人生本設計也是育人教書的一種體現吧!
板書: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潤美艷 冰冷堅硬
相互粘結 如粉如沙
蘊含春溫 抗擊嚴寒
晴日漸釋 蓬勃奮飛
對美的向往與追求 對嚴寒的抗爭
柔軟 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