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與運用(30分)
1.閱讀下面文字,請將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依次填寫在方格內,要求書寫工整、規范、美觀。(4分)
倒映在水中的石橋、樹影,還有天上的云彩和飛鳥,都被這不慌不忙的木櫓jiǎo碎,碎成斑lán的光點,迷離閃爍,猶如在風中yàng動的一匹長長彩綢,沒有人能描繪它朦朧xuàn目的花紋……(趙麗宏《周莊水韻》)
2.請選出下列句子中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 )(2分)
A.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B.它們的形狀千變萬化,有立有臥,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側掛。
C.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先生。”
D.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3.請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 )(2分)
A.他長得比一般軍人頎長些,不過肩膀很寬,看上去是個孔武有力的硬漢子。
B.漢字的音、形、義皆具獨特魅力,足以讓每一個接近她的人心曠神怡、渾然忘我。
C.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
D.期末考試前每個同學都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上了考場,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
4.默寫。(8分)
① ,志在千里。 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
③ ,不拘一格降人才。④ ,來者猶可追。
⑤晏殊《浣溪沙》中的“ , ”將自然現象與人的感受巧妙結合,生發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 , ”比喻新穎傳神,是傳誦千古的詠雪名句。
5.名著題。(6分)
①《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 , 國人,他曾擔任牧師,任職期間,他卷入了當時 和 之間的黨派之爭。(2分)
②你一定對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經歷還記憶猶新,利立浦特用 來選拔官員,朝廷官員也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這種技藝,請談談自己對作者描寫這一情節的理解。(4分)
6.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外出旅游已成為假期的主要活動,人們不再滿足于游山玩水。為此,一些主辦者推出了自然風光與人文積淀融為一體的旅游項目。請根據自己家鄉(或本地區,本省份)的特點,策劃一次“××文化主題之旅”,請完成下面的“策劃書”。(8分)
①活動名稱:
②簡潔而富于吸引力的廣告語:
③景點組成:
④文化內涵簡析: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唐朝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后,回答下列問題。(6分)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韋應物自尚書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約在興元元年(784)或貞元元年(785)春,他罷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閑居西澗約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這首詩大約就寫在此時。
7.(1)對于一些好詩,我們常常譽之以“詩中有畫”。這首詩確實就像畫一樣,試用自己的話描寫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2分)
(2)這首詩練字精巧。試分析一下“春潮帶雨晚來急”中“急”字的精妙之處。(2分)
(3)試結合全詩說說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閱讀宋朝司馬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節選)》后,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李愬謀襲蔡州。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 愬然之。命李佑、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自將三千人為中軍,命李進誠將三千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其戍卒,據其柵。命士少休,食干鞴①,整羈靮②,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復夜引兵出門,諸將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諸將皆失色。
注:①干鞴(bèi):干糧。②羈靮(dí):馬的籠頭和韁繩。
8.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 ) ②愬然之( )
③據其柵( ) ④諸將皆失色( )
(2)與例句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諸將請所之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君將哀而生之乎
C.漁人甚異之 D.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9.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停兩處)。(2分)
由 是 賊 中 險 易 遠 近 虛 實 盡 知 之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文言句。(4分)
(1)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11.根據選文,試概括李愬襲取蔡州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這表現了李愬怎樣的軍事才能?(2分)
(三)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后,回答下列問題。(10分)
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電信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世界第二、技術裝備躋身世界一流,中國電信正逐漸成長為一個“電信巨人”。
②我國第一個電話交換機是于1882年在上海開通的,到1949年的67年,我國的電話通信網發展十分緩慢,交換機總容量僅31萬門,用戶22萬戶,電話普及率為0.05%,每1萬人只有5部電話。電信部門提供的業務只有電話和電報。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電信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第二大固定電話網,電話進入千家萬戶,普及率達到28.4%。長途業務電路達288萬路,是1949年的1000倍;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達518萬路端,是1978年的2780倍;局用交換機容量達1.6億門,是1949年的514倍。建成了“八縱八橫”格狀型國家光纜骨干網,光纜總長度達100萬公里。建成了中日、中韓、亞歐等多條陸地、海底光纜,大大拓寬了國際傳輸通道。與此同時,我國還擁有微波通信、衛星通信、應急通信等輔助和迂回手段,擁有數據通信網、多媒體通信網、智能網等多種新業務網,使中國電信網的立體化程度日益提高。
③一批世界先進的通信技術已在中國電信網上普遍應用,中國電信網的技術裝備水平也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全國局用交換機程控化比重達到100%;長途傳輸數字化比重達到100%;新建光纜已普遍采用10G;SDH傳輸設備以及國際先進的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的運用,使傳輸網的技術層次、規模容量躍入世界先進行列。隨著電信管理網、7號信令網和數字同步網等3個支撐網的建設,電信網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進一步得到保證,加強了靈活承載新業務的能力。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異步轉移模式ATM寬帶交換系統等高新技術正在網上大量采用。這些都標志著我國電信網的技術水平已發生了質的變化。
④中國電信已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建成世界第一大電話網,城市電話與世界發達國家不相上下;數據通信用戶位居世界前列;光纜網絡將真正成為快速、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大增強國際光纜網絡實力。(選自“東方網”,有改動)
12.第②段劃線句子運用了 、 兩種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 。(3分)
13.第③段劃線句“這些都標志著我國電信網的技術水平已發生了質的變化”中加點詞“這些”指的是 。(3分)
14.從全文看,“中國的電信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電信正逐漸成長為一個‘電信巨人’”主體體現哪些方面?(4分)
(四)閱讀余源培的《牢固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后,回答下列問題。(10分)
①人才強國是一項覆蓋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戰略。從根本上說,人才強國體現的是以人為本、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戰略。它只有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形成千軍萬馬、萬眾一心的努力,才能切實得到貫徹。為此,特別需要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
②首先這是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需要各類人才的大量涌現。從“世情”看,科學技術發展快速,經濟全球化進展迅猛,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人才越來越成為最具價值的第一資源。再看“國情”,相對于13億人口,我國物質資源顯得十分短缺,人均耕地僅為世界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為1/4,人均能源不足1/2,人均礦產資源排在第53位。這種嚴峻的事態告誡我們,只有逐步由物質資源的優先開發轉變為人力資源的優先開發,才能變人口包袱為動力。
③其次這是解決現實人才矛盾的緊迫要求。我國社會既存在著人口資源豐富和人才資源缺乏間的矛盾,又存在著人才資源結構性的矛盾。據統計,我國從1990年到1999年新增勞動力總數約為1.89億,其中大專以上技術人才僅占3.5%,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畢業生大約占14.5%。接受過初中教育的只占46%。大約有36%的新生勞動力還達不到初級技師所要求的文化程度。越是高素質的人才越是匱乏。在全球47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排名中,我國合格工程師、信息技術熟練工人和熟練勞動力的易獲得性,分別排在倒數第一、二、四名。
④鼓勵人人成才,當務之急是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什么是人才?以往我們過分看重學歷和職稱,忽視了能力本位,有的地方還假文憑泛濫幾成公害。在全社會確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需要破除狹隘的人才觀念,要有大人才觀。有學者指出,著名的橋梁專家林元培先后參加設計了上海的楊浦、南浦、徐浦、盧浦4座大橋,但他只是中專畢業。還有學者指出,《華盛頓郵報》一年多的科技類招聘廣告有3544則,其中2799條完全是沒有任何學歷要求,要求學士學位的僅206條,要求碩士的僅77條。這些都很值得人們深思。“行行出狀元”,無論是善于治黨治國治軍的黨政干部,或是人類知識創造者、傳播者和使用者的科技人員,還是企業經營管理者,都是人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積極貢獻者,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我們應當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不拘一格選人才。
⑤人人都可以成才,要使這種可能轉變為現實,需要一些必備條件:
⑥一是發展社會教育。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成才。目前我國人均受教育為8年,而發達國家為11-14年。為此,政府需要確立人力資本優先的理念,加大教育投資。上海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主要是依靠物質資本優先積累,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在教育投資的20倍以上。最近幾年情況雖有所改變,但仍然跟不上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的要求。當然,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能只靠政府,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就要舍得花錢對職工進行培訓,努力構建學習型企業;個人為了成才,更加需要重視對終身教育的投資。
⑦二是加快體制創新,不斷優化社會成才環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人都可以成才。這既要求機會的平等,又意味著激烈的競爭。保持其間的動態平衡,需要改革用人制度,變“閉門相馬”為“公開賽馬”,在社會實踐這個“賽馬場”上比能力和業績。上海要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和整體推進,在加強整體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著重培養造就高層次人才。為此,特別需要營造開放、寬松、寬容的社會氣氛,形成育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環境,使上海成為人才輩出之地、優秀人才匯聚之海、智慧創意涌流之源。
⑧三是個人的努力。成才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在成才之路上少不了坎坷曲折。“天生我才必有用”。個人要有成才的強烈愿望,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類型;要善于抓住成才的機遇,又要敢于突破種種傳統的、保守的、惰性的習慣勢力的束縛;要持之以恒,勇于競爭,不怕失敗。努力實現個人的成才,既是獻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也是實現個人價值和全面發展的體現。
15.本文先論述了 ,然后論述了 。(3分)
16.第④段列舉了著名橋梁專家林元培只是中專畢業的事例來論證科學的人才觀應不唯學歷,你還能再列舉一個這樣的事例嗎?(3分)
17. 原文中有下面一段話:
上海雖然人力資源相對較為豐富,但矛盾同樣尖銳:一是人才的基礎平臺不堅實,如專業技術人員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仍占約15%;二是高級人才嚴重不足,占人口的比例只為0.51%左右,僅是日本的1/10,新加坡的1/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三是人才結構需要調整。這些矛盾既對人才開發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時也為人人成才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你認為這段話應當放在文中第 段與第 段中間,請說明你的理由:(4分)
(五)閱讀冰云的《孤島琴聲》后,回答下列問題。(20分)
①那一夜,他重歸琴島,挾一把陪伴他幾十年的小提琴。他袖上的黑紗還沒有脫去,他沉重的胳膊已托不起一個音符。面對波飛浪涌的大海如對已逝的母親和妻子,他的嗚咽甚至嚎啕很快就被拍岸的驚濤吞沒了!淚灑琴板,他艱難地舉起琴弓,如絲如縷、如泣如訴的一曲《梁祝》在月夜的孤島上流淌,似乎連浪花也放慢了奔跑的腳步,駐足傾聽。
②他,內地一個慘淡經營的省級樂團的首席提琴手,動蕩的歲月幾時能容下肩頭那把小小的提琴?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是他最快樂的日子,剛從上海交響樂團畢業的他就被內地一個文工團招走了。一個個音符從他那纖細敏感的指間飛出,《良宵》《牧歌》《新春樂》都是他的保留曲目。只是兩個半月后,一頂大右派的帽子莫名其妙地飛到了他的頭頂,提琴被砸,他被下放農場監督勞動,砸礦石、挑煤渣、開荒種地。八年的勞動,饑荒貧病沒有讓他趴下,而他纖長的十指卻已腫大變形,傷痕累累,布滿老繭,再捧提琴時,他的惶恐陌生只化作一聲輕嘆。
③幾乎是從頭學起,幾乎是再攀登了回云頂天都。他的琴聲不復八年前的華麗,卻喑啞深沉,凄清渺遠,攝人魂魄。重登舞臺,再拉一曲《梁祝》,二十五分鐘的曲子,他像拉了一個世紀。雷鳴般的掌聲里他幾乎暈厥過去。
④他成為重放的鮮花,他成為音樂的使者。只是再一次讓他承受斷弦之痛的卻是相濡以沫的愛人,他毫不猶疑地放下了提琴,悉心照料纏綿病榻八年的妻子,直至她“化蝶”而去。
⑤他復又漂回這座小島,這座留下過他童年啼哭和腳印的小島,這座據說是音樂的島。他獨自居住在他母親留下的山頂上一座年久失修的洋樓里,這里的浪濤都鼓蕩著音樂,這里的空氣都充滿馨香,這里的佳木蔥蘢最善于傾聽。清晨鳥兒的啁啾是他的定時鬧鐘,夜晚,他要么下山面朝大海拉兩個小時的琴,要么在他的小屋里調弦試音,蟋蟀、四腳蛇都會搖頭晃腦地跑出來傾聽,它們是他的聽眾。小小的琴島是他詩意的棲息地,是他隨心所欲、不眠不休、無拘無束、無人喝彩的舞臺。
⑥沒有人知道這個經常不刮胡子,不打領帶,趿一雙沙灘鞋的流浪樂手的故事,人們只依稀仿佛聽過那天籟般的琴聲。這個現代的魯濱遜,偶爾也帶幾個學生,時不時友善地指點路邊賣藝樂手的指法,興致高時還會即興拉上一曲。
⑦他與眾不同的琴聲夜夜在孤島上響起,有幾分落寞,幾分遺世獨立。這是一個孤島,一個流浪藝人的精神高地。
⑧是的,這里是琴島,這是不是維也納。但他是琴島上唯一的莫扎特。
(選自南方出版社《時文選粹?銳利小小說》)
18.閱讀全文,簡要敘述文中“他”的生平經歷。(6分)
19.文中加點的“化蝶”的實際含義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4分)
20.文中第③段中說“他的琴聲不復八年前的華麗,卻喑啞深沉,凄清渺遠,攝人魂魄”,你認為這僅僅是描寫主人公的琴聲嗎?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如何理解這一段中的“二十五分鐘的曲子,他像拉了一個世紀”?(6分)
21.小說中的人物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作分析。(4分)
三、作文(60分)
22.請以“一定要記住”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文體不限,抒寫真情實感。
2.文章不少于600字。
題目:一定要記住
答 案
1.攪、斕、漾、炫
2.C(C項中感嘆號應改為逗號,感嘆號應放在最后)
3.D(“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因而與語境不符)
4.①老驥伏櫪;②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③我勸天公重抖擻;④往者不可諫;⑤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①江奈生?斯威夫特、英、托利黨、輝格黨;②比賽繩技、斯威夫特借這一情節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昏聵無能,無情地諷刺了高官厚爵獲得者們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
6.略。
7.(1)西澗邊上峰巒疊嶂、樹高林密,一叢叢綠草惹人憐愛,就在這一片靜謐之中,從林木深處傳來了黃鸝那婉轉悅耳的歌聲。(2)“急”字寫出了潮和雨的動態,形象地寫出了急雨驟至,春潮帶雨,澗水猛漲的飛轉流動之勢,襯托出山澗的閑淡寧靜。(3)全詩傳達出一種悠閑恬淡的心情,以及一個歷經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脫離繁華塵世,追求自然閑靜的心態。
8.(1)①因此;②認為……對;③柵欄,這里指營寨;④臉色。(2)D(例句中和D項中“之”都是動詞,往,去;A中是結構助詞,的;B中是代詞,我;C中是代詞,代漁人所看到的景象)
9.由 是 / 賊 中 險 易 遠 近 虛 實 / 盡 知 之
10.(1)(李愬)留下五百人鎮守那里(指張柴村),用來斷絕洄曲和各條道路上的橋梁。(2)現在果真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
11.選文記述了李愬襲取蔡州的一系列準備工作:親自調查、掌握敵情、制定方案、部署兵力、搶占前哨陣地、切斷援敵通道、軍情嚴格保密;表現了李愬治軍嚴明、用兵神速、出奇制勝的軍事才能。
12.列數字、作比較,中國電信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3.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異步轉移模式ATM寬帶交換系統等高新技術正在網上大量采用。
14.①電話普及率從1949年的0.05%發展為目前的28.4%;②一批世界先進的通信技術已在中國電信網上普遍應用,中國電信網的技術裝備水平也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③未來五年將建成世界第一大電話網;數據通信用戶位居世界前列;光纜網絡將真正成為快速、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
15.先論述了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的意義;然后論述了實現人人成才的基本要求。
16.如數學家華羅庚原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后刻苦學習取得巨大成功。
17.這段話應放在第③段與第④段之間。因為這一段緊承第③段,分析了上海人才資源中的矛盾。
18.文中的他出生在琴島,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在動蕩的年代被戴上右派帽子而勞動改造。等到命運好轉時,他又通過艱辛的鍛煉重新將小提琴技藝發展到極致。可是,這時妻子又重病在身,他又用八年時間照顧妻子,直至她離他而去。然后他又回到島上,尋找到了他精神的棲息地。
19.其真實含義是指妻子逝世,此處借用了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化蝶的故事。其作用是與上文的小提琴曲《梁祝》相照應。
20.這里不僅僅是描寫琴聲,而是含蓄地描寫了主人公艱辛曲折的人生。“二十五分鐘的曲子,他像拉了一個世紀”這句話含蓄地表達出他是在用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拉琴,琴聲里融注了自己多年苦難生活的深刻理解。
21.小說中的人物是個熱愛自己的事業、并具有高超的藝術水平、為人善良而懂孝道的人。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