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 | 教案實施情 況 | 日期 | 課題 | 醉翁亭記復習 | |||||||
課次 | 班次 | ||||||||||
教 學 目 標 | 1、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簡介 2、疏通課文大意,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的思想。 | 重點 | 疏通課文大意,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 | ||||||||
難點 |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和與民同樂的思想。 | ||||||||||
最低達成度 | 疏通課文大意,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 | ||||||||||
教學過程 | 個人見解及備課組討論建議 (含建議人) | ||||||||||
一、復習文學常識 1、作者 歐陽修2、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二、讀準下列字音 滁 壑 蔚 瑯 潺 釀 輒 暝 晦 傴僂 陰翳 觥籌 攜洌 山肴 野蔌 三、落實下列重要實詞 尤 蔚然 臨 作 名 意 得 開 暝 晦明 秀 負 傴僂提攜 臨 從 四、全文理解 1、概括文章段落內容 第一段: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滁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宴罷歸去情形 2、第一段文字的寫景順序是什么? 由面到點,或由全景到局部。 3、第二段主要寫了什么景色? ——寫山中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和四時之景(野花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高霜潔,水落而石出) 4、第三段中包含幾層意思? (1)、滁人游—表現滁人富足、和平的生活之樂 (2)、太守宴—表現太守的野宴之樂 (3)、眾賓歡—表現太守與賓客的宴酣之樂 (4)、太守醉—顯示作者治理滁州政績顯著(滁人游),表現作者寄情山水的樂趣,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5、貫穿全文的感情主線是什么? 明確:全文圍繞“樂”這一主線展開。 | |||||||||||
6、那么“樂”體現在哪里呢? (1)、山水之樂 (2)、宴酣之樂 與民同樂 (3)、樂人之樂 7、文章點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五、文中成語出處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比喻真相大白。語出《醉翁亭記》。蘇軾在《后赤壁賦》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籌交錯] 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語出《醉翁亭記》。 3、[峰回路轉]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語出《醉翁亭記》。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意: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現在的常用義:形容人別有意圖,言在此而意在彼。
| |||||||||||
板
書
設
計 | |||||||||||
教
后
反
思 |
綜 合 后 本 節課 你 的 教 學 思 路 |
《醉翁亭記》復習教案(表格式)
發布時間:2017-12-17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上一篇:文言文《醉翁亭記》說課稿(原創)
下一篇:文言文《捕蛇者說》復習教學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