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短小精致、語言優美的寫景精品,吳均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秀麗雄奇的奇山異水圖,表現了自己的獨特感悟。教學中要讓學生靜心體味文中的美景,進而能領會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欣賞富春江山水的特色。
2.基本領會作者在文字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基本領會作者在文字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慧眼識山水
1.導入: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不勝數。浙江境內的富春江就被很多文人墨客廣為贊頌,一千五百多年前,博學多才但又仕途坎坷的南朝文人吳均就深深地被這美景給打動,揮筆寫下了《與朱元思書》,因為年代久遠,現在只留下了144個字的短文了,但還是非常值得學習欣賞。
2.請同學們試讀一遍全文,邊讀邊理解,爭取讀準字音。
3.全班齊讀一遍后教師糾正字音和節奏。
二、靜心賞山水
1.思考:文中有一句話是概括富春江美景的,是哪一句?
2.繼續思考: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何處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采用這樣的句式:富春江的水/山真( )啊,你瞧……
明確:A.“異”在水之色澤,“縹碧”; “異”在水之深度,“千丈”; “異”在水之清澈,“見底”; “異”在水中之物,“游魚細石”; “異”在水之湍急,“甚箭”、“若奔”。
B.“奇”在山之氣勢——險峻陡峭雄奇(皆生寒樹,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奇”在山之聲音——悅耳動聽(泉水叮咚,百鳥唱和,蟬鳴猿啼)
“奇”在山之陰暗——時明時暗(在晝猶昏,有時見日)
三、凝神悟山水
1.見了這么奇異美麗的景色,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慨?
明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思考:
A.這是怎樣的山峰和山谷?
B.作者為什么會說見了這樣的山峰和山谷“人們會平息追求功名利祿的心,會流連忘返?”
明確:
A.山峰是雄奇險峻的,山谷是美麗舒適的,這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命狀態。
B.(屏顯吳均生平資料)明確:吳均在官場里活得較累,一點都不灑脫,覺得找不到自由自在的感覺。
3.小結:吳均在欣賞了這樣的美景之后,聯想起自己以前的生活,才發出“望峰息心,窺谷忘反”的感慨。這是他自己的獨特感悟,也是對朋友(朱元思)的期待。
我的感悟與評析:
在《語文學習》上看了楚云老師的教學設計,覺得他的文本解讀非常好,對“息心”一詞進行了深入而又細致的品鑒。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四個環節也很不錯,只是第三個環節“巧語辯山水”并不十分貼切,于是在做自己的教學設計時總體上采納了他的思考成果。
可是在刪去了“巧語辯山水”這個環節之后,覺得整篇教學設計的重點不突出,于是就開始搜尋其他資料來。楊聰老師在浙江省第二屆初中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的教學視頻被我相中了,他的兩個追問特別精準,我把這兩個追問采納了進來。這樣,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就做好了。
看了XX老師的教學視頻后突生一種感慨:文本細讀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文本里徜徉、徘徊考驗的是你的耐心、毅力和能力,自己還需修煉、修煉、再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