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陳涉世家》導學案 | ||
學習目標 |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2.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 3.熟讀課文,結合課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內涵,樹立自己遠大的理想。 4.了解這場革命運動爆發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認識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 |
學習重難點 |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2.熟讀課文,結合課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內涵,樹立自己遠大的理想。 3.了解這場革命運動爆發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認識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 |
學 時 | 4課時 | |
知識鏈接 | 1、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前90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因忠言直諫,而身遭大難,以殘疾之身,著不朽之作——《史記》。 作者司馬遷, 10歲“誦古文”, 20歲開始游歷,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歸來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繼承他父親司馬談的官職,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等。他博覽皇帝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后國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他發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 2.關于《史記》 v 《史記》是通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初年間,首尾約三千年。 v 全書52萬多字,包括 v 12本紀(記帝王事跡)、 v 10表(用表格形式編排史料) 、 v 8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等情況)、 v 30世家(記諸侯世系)、 v 70列傳(記個人和少數民族事跡), v 共130篇。本紀記述歷代帝王的事跡;世家主要記述諸侯王國的事跡;列傳則是人臣之傳。 v 本紀和列傳是全書的中心,在書中所占篇幅最多,所以稱之為紀傳體。 《史記》開創了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記載歷史這一“紀傳體”的體裁。《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 |
課前過關 |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陽夏( ) 輟耕( ) 壟上( ) 悵恨( ) 茍富貴( ) 無相忘( ) 嗟乎( ) 鴻鵠( ) 閭左( ) 謫戍( ) 當行( ) 度已失期( ) 數諫故( ) 為天下唱( ) 乃行卜( ) 陳勝王( ) 罾( ) 烹食( ) 間令( ) 篝火( ) 忿恚( ) 笞( ) 蘄( ) 符離( ) 徇( ) 柘( ) 譙( ) 六七百乘( ) 被堅執銳( ) | |
學法指導 | 朗讀法、分析法、探究法 | |
第一課時 | ||
新課導入 | ||
自 學 互 學 | 一、翻譯第一段并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者……也: 少時: 嘗: 與: 傭耕: 輟: 之: 壟: 悵: 之: 茍: 無相忘: 傭者: 若: 為: 何: 也: 嗟乎: 燕雀: 安: 鴻鵠: 之: 志: 二、賞析文段 1.第一段是從籍貫、身世、思想、抱負四個方面來寫陳勝的?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做簡單的分析。 籍貫: 身世: 思想: 抱負: 2.表明陳勝少時身份的句子是?
3.表現陳勝擺脫貧困、改變自身命運的愿望的句子是?
4.表現陳涉年輕時就有非凡抱負的一句是?
5、本段敘述了陳勝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有什么作用? | |
展示 點評 精講 點撥 | 二、個體展示:翻譯解釋; 賞析文段1 2 3 4 三、小組展示:賞析文段5 | |
當堂測評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 當堂測評 作業布置 1.預習第二段 | |
第二課時 | ||
自
學
互
學
| 一、翻譯第二段并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發 謫 戍 屯 次 當行 為 為 度 失期 失 謀 亡 舉 大計 等 死國 苦 少子 也 立 當 乃 以 數 諫 上 使 將兵 或 其 為 數 愛 憐 之 或 以為 亡 誠 以 詐 自稱 唱 宜 應 然 乃 指意 足下 有功 然 之 念 此 威眾 耳 乃 丹 書 王 置 罾 卒 烹 書 固 以 怪 之 間令 之 叢祠 篝火 驚 恐 旦日 往往語 指目 二、文段賞析 1、起義的導火線(直接原因)是什么?
2、這場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形勢分析)
4、陳勝、吳廣為起義作了什么樣的輿論準備?
5、怎樣看待他們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6、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 |
展示 點評 精講 點撥 | 個人展示:翻譯解釋; 賞析文段1 2 4 5
小組展示:3 6 | |
當堂測評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 當堂測評
作業布置 1.預習第三段并理解全文。 | |
第三課時 | ||
自
學
互
學
| 一、翻譯第二段并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素 愛 為 故 數 亡 恚 之 果 笞 劍挺 佐 并 召 令 徒屬 公等 當 借第令 而 固 十六七 且 即已 即 舉 寧 受 詐稱 從 欲 袒右 為 盟 以 為 收 而 攻 下 乃 將 徇 以 之 比至 車 乘 騎 獨 乃 入 據 數 號令 召 與 會 計 被 堅 執 銳 伐 無道 誅 復立 之 社稷 功 宜 為 王 立 號 為 刑 長吏 以 應 二、文段賞析 1、第三段寫了哪些內容?
2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思想含義是什么?
3、結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4、請概括課文三個自然段的段意。
5、請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 |
展示 點評 精講 點撥 | 個人展示:翻譯解釋; 賞析文段1 4 5 小組展示:2 3 | |
當堂測評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 當堂測評 1、《陳涉世家》節選自 ,作者 是 (時期)的 家 , 家。這是他用畢生精力著成的我國第一部 通史 ,全書共 篇。 2、從文中可以看出: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策略是 ,起義軍的標志是 ,他們打出的旗號是 , 起義的第一步是 ,惹惱軍官的做法是 ,起義軍的組織領導是 。 3、表明陳勝年輕時代為人傭耕時就有遠大抱負的句子是 ,其意思是 。 4、道 出 千 古 志 士 之 胸 臆 的 一 句 話是 ,其意思是 。 5、陳勝、吳廣起義的導火線是 ,他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 。 作業布置 1.重新翻譯課文,做到逐字、逐句、逐段弄通、弄懂。 | |
第四課時 | ||
自
學
互
學
| 語法歸納 一、一詞多義 1.會: 會天大雨 與皆來會計事 2.將: 項燕為楚將上 使外將兵 3.次: 皆次當行 之次所旁叢祠中 4.書: 乃丹書帛 得魚腹中書 5.乃: 陳勝、吳廣乃謀曰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6.應: 傭者笑而應曰 殺之以應陳涉 7.故: 廣故數言欲王 扶蘇以數諫故 8.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 陳守令皆不在 9.數 以數諫故 卒數萬人 10.道: 道不通 伐無道 11.為: 為屯長 為天下唱 為壇而盟 項燕為楚將 二.詞性活用 1.陳勝王 王: 2.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丹: 書: 3.狐鳴呼曰 狐: 4.忿恚尉 忿恚: 5.將軍身披堅執銳 堅: 銳: 6.夜篝火 篝: 7.皆指目陳勝 目: 三、古今異義詞 1.嘗與人傭耕 嘗 古義: 今義: 2.茍富貴,無相忘 茍 古義: 今義: 3.楚人憐之 憐 古義: 今義: 4.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誠 古義: 今義: 5.固以怪之矣 固 古義: 今義: 6.卒中往往語 往往 古義: 今義: 7.夜篝火 篝火 古義: 今義: 8.等死 等死 古義: 今義: 9.借第令毋斬 第 古義: 今義: 10.與皆來會計事 會計 古義: 今義: 四、通假字 1.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2.為天下唱 3.固以怪之矣 4.將軍身被堅執銳 五.虛詞 (一)之 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陳勝佐之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輟耕之壟上 (二)以 1.祭以尉首 2.以激怒其眾 3.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4.扶蘇以數諫故 5.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6.固以怪之矣 7.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三)而 1.收而攻蘄 2.傭者笑而應曰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
展示 點評 精講 點撥 | 個人展示:全部內容 小組展示: | |
當堂測評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
作業布置 一、研討與練習一。 二、研討與練習二。 | |
文言文《陳涉世家》導學案(共四課時)
發布時間:2017-12-12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上一篇:《詩人談詩》導學案(蘇教版九上)
下一篇: 很抱歉沒有了
相關推薦
- 01-26
- 文言文愛情對白愛情經典語錄12-07
- 新課標八年級文言文通假字一覽(上下冊)09-02
- 文言文式辭職報告范文10-24
- 11-29
- 新課標七年級文言文通假字一覽(上下冊)09-03
- 高三勵志教育:怎么樣才能準確的翻譯文言文08-12
- 高中文言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