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同步練習(附參考答案)
一、語言積累
1.選出下列加點詞注音全對的一組,.[ ]
A、涸轍gù 淅瀝xi 揠苗助長yà
B、攀緣fān 流連lián 急不暇擇xiá
C、珍重zhèn 猗郁qī 毫不猶豫yù
D、蕈xùn菌 囚系jì 永不屈服yǒng
2.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B、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嗎?
C、如果美是專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
D、可不是,單調(diào),有一點兒吧?
3.語意連貫恰當?shù)囊唤M是( )
1,綠色是多寶貴的啊!
2,它是生命,它是希望,這是慰安,它是快樂。
3,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
4、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A、1243 B、1234
C、3412 D、4312
4.仿寫句子:要求內(nèi)容,句式和修辭手法與劃線部分保持一致。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無論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報我以崎嶇,我就是一條歡樂奔騰的小河;
二、課堂點擊
1、我為什么要“囚綠”?最后“我”又什么讓“綠”恢復了自由?
2、文章表達了“我”當時怎樣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歷史背景說
3、怎樣理解“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
4、作者心中的“魔念”是什么?怎樣理解?
5、試說說本文的語言特色。
三、選段連線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當我在這小房中安頓下來,我移徒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的面朝墻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的,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為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獨。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
我快活的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了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1、給下列加點的詞注音并解釋:
涸轍( ) 急不暇擇( )
陌生( ) 揠苗助長( )
2、“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四、拓展延伸
春之懷谷
張曉谷
春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從綠意內(nèi)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從云端到山麓,從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漂漂,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的不講道理,不邏輯,而仍可以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猶自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一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guān)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jīng)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jīng)》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到飛騰,一雙患風濕痛的手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在溪畔在江畔浣紗的素手所猛然感覺到的水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jié)來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shù)學家,他們嘰嘰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tǒng)計數(shù)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shù)。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jīng)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起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的春天。
1.簡答
a)第一自然段中“一首澌澌然”指的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中“一株柳的分號“指的是什么?
2.根據(jù)文章的主旨,理解文句的意義及技巧。
1)第三自然段“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在文中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2)第五自然段寫鳥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3.理解下列兩處寫法的表達作用。
1)第四自然段連用三個“在……之前”,這樣寫在表達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文章前后反復寫到“春天曾經(jīng)是這樣的”,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賞析,正確的三項是( )( )( )
A 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對春天的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
B 本文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運用詩化的語言,把春景寫得美不勝收,映襯作者對美好春景的渴盼。
C 本文標題的意思是“對春天深深的懷念”。
D 本文是對美麗宜人、生機勃勃的春景形象細膩的寫實。
E 本文通過對自然春景的想像和懷念、向往,表達了作者對都市生活的某種厭倦。
F 本文辯證地寫出了春的美麗生機和春的嬌氣敏感。
五、欣賞頓悟
在一朵花中休息
曹應東
這是一朵極普通的花,普通得誰也記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它春天開花的日子,田埂和塘堤四處可見它的蹤影。花的顏色很樸素,介于紅白之間。雖不鮮艷,卻別有一番動人的嫵媚。香氣也不濃郁,但那若有若無、若遠若近的芳馨,更叫人沉醉;花的體積也并不龐大,像那嬰兒小拳頭的樣子,讓人一望就憐愛不已。
那小蜜蜂就在這朵花的花蕊中安靜地休息著,一動不動。偶爾微風襲來,輕輕拂起它柔軟的翅膀,但它卻仍在沉沉地小睡,仿佛在做著一個甜甜的夢。這小蜜蜂竟把小憩的地方安排在花蕊里。難道它也不知道應該把靈魂寄放在美好而潔靜的地方嗎?
小蜜蜂靜靜地在花蕊里睡著。美和美相互映襯,簡直就是一幀絕美的靜物畫。
靈魂歇息的地方,其實不一定需要廣闊堂皇的空間,有一朵美好而潔凈的花其實也就靜了。靈魂也吸有在這樣的花或者花一樣的地方,才能心安理得地悄然入睡,才能遠遠地避開邪惡與危險,才能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勇氣和信心,從而在生活的旅途上更加堅強有力地昂首向前邁進。
如果我們總是沮喪頹廢或煩躁不安,那一定是我們還沒有像那只小蜜蜂那樣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朵花。
思考: 讀了著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六.探索性學習:
綠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巖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便呈現(xiàn)于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濕潤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jīng)過的,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jù)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鉆了進去,再也尋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從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用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1)本文的“文眼”是:
2)對下面加點的詞語運用上的好處的揣摩,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是空空兒的——“踞”,用比擬的手法將亭子寫活了,突出了亭子的高居之勢,給人以凌空突起之感。
B、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浮”與“蒼鷹展著翼翅”搭配,不及“飛翔”好。
C、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擁著;人如在井底了——“擁”字是以擬人的手法寫三面有山,形象生動。
D、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招引”一詞是擬人寫法,將“我”急于要領(lǐng)略梅雨潭的綠的急切心情形象的表達出來了。
3)對下列語段中的幾個句子加以分析,說一說它們的修辭效果。
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1)“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
(2)“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 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3)“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4)“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談了。我又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你認為上面一段話,在上下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答:
《囚綠記》參考答案:
一1d2d3a4略
二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這是慰安,它是快樂。2作者追求自由的象征3抑郁的心情4作者追求生命中的自由。4作者的自私自利,剝奪常春藤生長的自由。5略
三1hé;xiá;mò;yà2排比
四1借喻雪溶時潺潺的流水聲 柳種誕生的新柳
2枯梗苦守老根,屋梁抱著燕巢。 表現(xiàn)春天的天空明澈高深
3突出時間久遠。 前后照應,為全文立骨,表現(xiàn)對美好春天的渴望
4 bce
五1.“驚詫于梅雨潭的綠”
2.b
3.(1)這一句是用比喻來描寫梅雨潭的綠,荷葉的綠在色澤上有相似之處。
(2)“她松松的皺纈著,少女拖著的裙幅”是用比喻來說明梅雨潭的綠,少婦的皺纈的裙幅與梅雨潭潭水的漣漪在形上有相似之處;“像涂了‘明油’一般”,是以比喻描寫潭水的亮度;“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是
以通感的手法(潭水的純凈是視覺感受,這里用觸覺感受來寫)寫潭水的純凈。
(3)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是用比喻來寫潭水的純潔,卻又不是那種一眼見底的透明。
4.用比較法來突出梅雨潭的綠的特點。和梅雨潭的綠相比,“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太淡了,“杭州虎跑寺”的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也太暗了”只有梅雨潭的綠,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恰
到好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