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同步練習,歡迎同學們過來了解和練習,希望可以提高大家的語文水平。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辨析詞語的音、形)
lòu( )空 生機ànɡ( )然 裸土( ) 柵欄( )
2.填空 (感知全文)
《環球城市 風行綠墻》從__________與__________的對比入手,介紹了許多國家形式不同而又各具情趣的綠色圍墻,介紹了近年來我國綠化方面取得的進步,科學地說明了建設綠色圍墻對美化凈化__________、保護__________的作用。語言精當嚴密有情趣,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全文綜合運用列數字、__________、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二、閱讀
(一)
①澳大利亞1927年建都堪培拉市,明確規定公私建筑都不許構筑非植物圍墻。②今日堪培拉除了總理府保留一道圍墻,設有一個崗亭和一名警衛外,整座城市不見第二道圍墻。③機關團體為了掩蔽辦公場所,便以參天的合歡樹、桉樹等圍起一道道綠色屏障。④各國使館都引進本國特有花木,精心編織綠色籬墻,讓路人感覺如在瀏覽各國植物園。⑤單門獨戶的兩層宅院,由政府免費提供苗木,以薔薇、仙人掌、珊瑚樹、梨樹等組成矮墻。⑥悉尼市和墨爾本市亦與首都相同,讓茵茵綠墻加入綠化隊伍。墨爾本的公園外緣與街道相連,沒有任何柵欄。⑦悉尼的各種建筑多以樟樹、法國梧桐為屏障。⑧常綠樹和落葉樹適當搭配,冬暖夏涼;別墅區則以矮喬木和灌木叢為籬,以不遮擋建筑物為準。
3.這節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句,課文的層次劃分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課文內部結構關系是( )
A.并列關系 B.總分關系 C.主次關系
5.文中不少語句都運用舉例說明的方法,目的是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6.澳大利亞植物墻的特點,概括起來有這樣幾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大地之腎——濕地
①濕地是指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體,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6%,它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維護生態平衡特別是水平衡,調節氣候,提供珍稀動植物棲息地和保存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源之一,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和作用。
②首先來看濕地的直接利用價值:a.水資源——飲用水、工業用水大都來源于濕地。b.濕地產品——主要有魚、蝦、貝、藻類、藕、泥炭、木材、水稻、蘆葦、藥材等。我國的農業、漁業、牧業和副業生產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于濕地提供的自然資源。c.濕地礦產——濕地中有各種礦砂和鹽類資源。我國的西藏等地區的堿水湖和鹽水湖的種類齊全,儲量極大。鹽湖中還富集著硼、鋰等多種稀有元素。d.能源——濕地中的泥炭是很好的燃料,此外水力發電是人類生活中重要能源之一。
③其次再看看濕地的間接利用價值:a.水調節作用。降雨時濕地可以吸納大量的水,干旱時又能釋放水,這對于人民生活和生產是十分重要的。b.凈化作用。濕地有地球之腎的稱謂。當流水進入濕地后,其中的營養物質會因水流緩慢而沉積,成為濕地植物的養料,同時濕地沉積的有毒物質可被分解。c.生物多樣性作用。濕地物種十分豐富,如我國的濕地植物有2760種;在濕地生活的魚類約1040種,其中淡水魚500種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80%以上;在濕地棲息的動物有1500種左右。其中水禽大約250種,包括亞洲57種瀕危鳥中的31種,如丹頂鶴、黑頸鶴等;濕地是遷徙鳥類的必需停歇地。d.教育與科研價值。濕地生態系統特別是動植物群落的多樣性,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一些濕地中保留著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演化和古地理方面有重要價值。
④我國濕地面積共63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2.7%,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以上,列世界第四位。在我國,不少人,包括一些管理者視濕地為荒地,各類濕地資源成為原始性開發利用的對象。國家林業局最新的報告稱,近40年,我國50%的沿海灘涂已經不復存在,13%的湖泊消亡。黑龍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澤濕地喪失。“八百里洞庭”水面減少四成。
⑤過度的和不合理的用水使我國濕地供水能力嚴重衰減。西北地區塔里木河、黑河等重要的內陸河下游缺水,沙進人退。瑪納斯湖等湖泊已變成干涸的鹽地。不僅如此,許多天然濕地成為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區,水質狀況惡化。我國三分之二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七大水系63%的河段已基本失去了飲用水功能。近海海域無機氮和無機磷超標面廣,從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一直到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的赤潮現象頻繁發生。
⑥有關專家認為,從全國總的情況看,天然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如不再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將更加嚴重地威脅到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存環境。保護濕地已是刻不容緩。
7.既然“濕地是指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體”那么你覺得濕地應包括哪些區域?
8.第①段中的最后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9.第②段“飲用水、工業用水大都來源于濕地”這句話中的“大都”如果換成“全部”行不行?為什么?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0.閱讀第③段,說說人們為什么把濕地稱為“地球之腎”? (篩選信息)
11.第④段中畫線語句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觀點和態度?
12.第⑤段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13.請說一說你所生活的環境中濕地保護或破壞的情況。
14.請將你讀了本文后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三)
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人類
我們知道,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結合成為氣體,在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光化學作用下造成的。臭氧處于地球上空約10至50千米平流面內,其濃度最大處在離地面約20至25千米處,是罩在地球上僅3毫米厚的一層薄薄的“面紗”,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臭氧層。別看這薄薄的3毫米,在大氣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卻很大,臭氧層能“吞沒”掉90%以上的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從而避免了紫外線對人體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傷害。
科學家最近的研究觀察表明,從全球來看,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減少。科學家們通過衛星的觀測計算,年減少速率約為1%。目前,溫帶地區上空的臭氧減少了6~7%,而南極上空減少了40%,出現了臭氧“空洞”。科學家預測,今后50年內,大氣中的臭氧含量還將減少5~9%。現今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擴展到相當于北美洲那么廣闊,有珠穆朗瑪峰那么高。科學家們還發現,目前甚至在北極、歐洲的上空也出現了“臭氧空洞”。
影響大氣中臭氧含量變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與太陽黑子活動有關外,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也可影響到臭氧含量的變化。如火山噴發可使大氣中臭氧含量減少。而核爆炸、衛星發射、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及工農業生產、生活、機動車輛等所排放的大量廢氣和氯氟碳致使大氣中的臭氧大量地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減少。不久前美國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種化學品,排放各種有毒化學氣體,21世紀臭氧層還將被消耗16.5%。
臭氧層被破壞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紫外線輻射到地球,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威脅。其危害主要有:a.引發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發生。專家們研究測算表明,大氣中臭氧每減少2.5%,就會給世界帶來47萬個皮膚癌患者,其發生率增長近20%,將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和生命。b.臭氧層被破壞,會改變農作物生長的地理環境,而造成農作物的大幅度減產。c.臭氧含量減少會給整個地球氣候帶來變化,可使氣候變暖,雨量增多,加速極地冰塊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大片海濱地區有被淹沒的危險。
面對臭氧層變化的趨勢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科學家們發出呼吁:世界各國必須攜手加強合作,刻不容緩采取措施,嚴格控制工農業生產、生活廢氣的排放,盡量不使用各種化學品,以至完全停止使用氟化碳及各種化學用品,加速開發各種氟化碳的替代物,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臭氧層免遭進一步破壞,以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
15.根據第一段的內容,給臭氧層下定義。(不超過40個字) (注意科學性、簡潔性)
16.臭氧層對人類生存環境起哪些作用?
17.在第三段中,作者運用科學家最近研究觀察的資料說明了什么? (舉例子的表達作用)
18.文中所說的影響大氣中臭氧含量變化的人為因素是什么?
19.概括回答臭氧層被破壞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的主要威脅: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防止臭氧層免遭進一步破壞的具體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運用哪種方法說明影響大氣層中臭氧含量變化的自然因素的?
答案
一、1.鏤 盎 luǒ zhà
2.中國 外國圍墻 城市 生態環境 作詮釋
二、(一)3.第一 C 4.B
5.公私建筑都注重營造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
6.筑墻材料以花卉果樹為主 四季常青 不擋視線
(二)7.河流、瀑布、湖泊、沼澤、內陸三角洲、海岸水域、池塘、水庫等。
8.過渡作用。
9.不行,因為飲用水和工業用水還可以來自地下水等其他的途徑。如果換成“全部”,表達就不準確嚴密。
10.因為濕地具有沉積營養和分解毒素(凈化)的作用。
11.表達了作者對盲目開發和利用濕地現象的憂慮。
12.“過渡的和不合理的用水使我國濕地供水能力嚴重衰減”;舉例子、列數字。
13.略 14.略
(三)15.臭氧層就是大氣層內距離地球表面20至25千米處臭氧集中的一層。
16.臭氧層能“吞沒”掉99%以上的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從而避免了紫外線對人體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傷害。
17.從全球來看,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減少。
18.核爆炸、衛星發射、噴氣式飛機的飛行以及工農業生產、生活、機動車輛等所排放的大量廢氣和氯氟碳致使大氣中的臭氧大量地被分解成氧分子。
19.引發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產生 改變農作物生長的地理環境,從而造成農作物的大量減產 給整個地球氣候帶來變化,使氣候變壞
20.嚴格控制工農業生產、生活廢氣的排放,盡量不使用各種化學產品,以至完全停止使用氟化碳及各種化學用品,加速開發各種氟化碳的替代品
21.舉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