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檢測題(蘇教版附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參考和練習,了解自己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第一部分(24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泠泠(líng) 楹聯(yíng) 旋渦(xuán) 淙淙(cóng)
B.古剎(shà) 稠密(chóu) 崛起(jué) 峭壁(qiào)
C.拾級(shè) 蒼穹(qióng) 貯藏(zhù) 積攢(zǎn)
D.溫馨(xīn) 泛濫(làn) 悵惘(wǎng) 侵蝕(qīn)
2.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找出來并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4分)
楹聯 可見一班 仙山窮閣 玲瓏剔透 引人注目
肅穆 生意盎然 惆悵迷罔 瘦骨嶙峋 如愿以嘗
錯別字
改 正
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過了寒翠橋,還沒踏上進山的石徑,叮叮當當的泉聲就撲面而來。
B.途中有一片寬闊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嗇地將它灌滿水,并繼續前行。
C.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
D.它以高和險,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長嘆。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的錯誤,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老師不辭辛苦,三顧茅廬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曉明同學。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講的是劉備三次到草廬中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誠心誠意地邀請或拜訪。
分析:王老師“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曉明同學”是去關心他,沒有“邀請”“拜訪”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誤。
B.在少年隊比賽中,用青年隊隊員參賽,簡直是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這個成語講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讓禾苗長得更快,結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顧發展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將事情弄糟。
分析:“用青年隊隊員參賽”這是違反規定的行為,談不上“不顧發展規律”,所以使用有誤。
C.對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館要采取亡羊補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損失。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講的是一個人丟了羊以后,及時修補羊圈,從此羊不再丟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錯,設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丟失,不存在“出了差錯”,也就不存在“設法補救”的問題,所以使用有誤。
D.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經驗,發展本地區經濟,無異于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講的是農夫因偶然撿到觸樹樁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處,以期再有所獲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經驗”屬于靠突發奇想而獲得“意外的收獲”,含有“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誤。
5.學習完本單元“氣象物候”專題后,小明發現,在古詩文中有許多關于“雁”和“燕”的詩句,并且摘錄了下來。請你幫小明解讀出“雁”和“燕”在古詩文中各自的文化內涵。(6分)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吨傺汀稘O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韋應物《聞雁》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鯙场洞伪惫躺较隆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畎住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鹛烀瘛队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6.名句默寫。(5分)
(1)愿將腰下劍, 。
(2)羌笛何須怨楊柳, 。
(3) ,春江水暖鴨先知。
(4)綠楊煙外曉寒輕, 。
(5)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 。
第二部分(36分)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7分)
鼎湖山聽泉(節選)
①山泉作嬌兒之態,泉聲則是孩子如鈴的笑語。受泉聲的感染,鼎湖山年輕了許多,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著一股童稚的生氣,使進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無雜塵,陡覺輕快。行至半山,有一補山亭。亭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一副楹聯“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
、谡驹谕で巴,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就連腳下盤旋曲折的石徑,也印滿苔痕,點點鮮綠。踩著潮潤柔滑的石階,小心翼翼,拾級而上。越向高處,樹越密,綠意越濃,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悅耳。悵惘間,忽聞云中傳來鐘聲,頓時,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清亮的泉聲,在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相互應答著,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
…………
、蹓粢擦T。醒也罷。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
7.①②兩段文字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分)
8.第②段寫鼎湖山樹的濃密,與文題“聽泉”有什么聯系?(3分)
9.“亭 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一副楹聯‘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內容是什么?(3分)
10.你是如何理解“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清亮的泉聲,在雨后寧靜的 暮色中,相互應答著,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這一句話的?(4分)
1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鼎湖山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卻單選山泉,且又只在一個“聽”字上用足了功夫,單這選材,這角度,足以讓人嘆服。
B.文中多處運用襯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反襯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用低處泉聲反襯高處泉聲的悅耳;用白天聽泉反襯深夜聽泉的清晰。
C.作者聽泉聽得如癡如醉,聽泉聽得百感交集。讀者讀著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過心頭,讓人得到美的享受與愛的升華。
D.文章最后說“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是由于作者聽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飛瀑那優美的歌聲,山泉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9分)
淡 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艷,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蘭花三七,像極薰衣草,卻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誠地朝往一個方向,像被一種崇高使命蠱惑;浮萍無根,卻有心肺,掙脫著隨波逐流的命運。貪婪的蔓,不知羞恥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邊嗜血,一邊甜言蜜語……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
甚至動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爭搶著狗奶媽的乳頭。
甚至那口奇異的千年古井,都像藏著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將井沿繼續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勢,如同陽光雨露 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虛偽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要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這樣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
可是,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
不,那一節節空里,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節空里,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顏色——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爭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境;死可以做篾,成為最土最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之音往來天地之間,優雅散淡而雋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占領腳下的領地,他搖曳著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癲癲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著什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后者,等于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里,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選自《散文》)
12.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13.文章主要寫淡竹,為什么在第3~6段寫到稻子、銀杏、法國梧桐、千年古井?又為什么在第17~23段寫到李白、陶淵明、鄭板橋等人?(4分)
14.文中說淡竹其實不空,淡竹“不空”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15.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新生般躊躇滿腹。
②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
16.結合本文對“淡竹”的描寫,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人生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40分)
17.根據下列要求,任選一道題目作文。(40分)
大千世界的風景很多,或許你喜歡山,或許你喜歡水,或許你喜歡遠游,或許你喜歡的就是你的家鄉……
(1) 讓我陶醉
(2)以“你的一次難忘的出游”為話題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②可以全面介紹,也可以只介紹某個景點;③字數不少于600;④不要出現本人的姓名和校名。
九年級語文(上)(配套江蘇版教材) 第一單元 學會讀書(一) 吟哦諷誦而后得之 檢測題 參考答案
1.B(“剎”應讀“chà”。)
2.
錯別字 班 窮 罔 嘗
改 正 斑 瓊 惘 償
3.A(“叮叮當當”多形容金屬、瓷器、玉飾等撞擊的聲音,“泉聲”用“泠泠淙淙”形容較恰當。)
4.D(選項D中,“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經驗”不是靠突發奇想而獲得“意外的收獲”,而是一種消極等待的心理,想坐享其成,即坐享他人的勞動成果。)
5.示例:“雁”,秋天來臨,北雁南飛,寄托詩人對故鄉的思念;表明季節是秋天。“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節是春天。或:“鶯歌燕舞”一貫認為是春的景象,因為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此題帶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我們分析時要言之成理。另外,我們分析時,不可脫離詩句,要找出詩句中表現的“雁”和“燕”的共同點分析。)
6.(1)直為斬樓蘭 (2)春風不度玉門關 (3)竹外桃花三兩枝 (4)紅杏枝頭春意鬧 (5)無計留春住(注意一些易混字的書寫,如“度”。)
7.鼎湖山泉水聲歡快清亮、悅耳動聽,充滿生命的活力。[這類題的答題思路是:快速讀懂原文,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整體把握內容(文章涉及哪些方面的 問題)→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內容→按題目要求歸納文段內容。本題第①②段具體寫了鼎湖山泉水的特點,我們可以從此角度入手分析。]
8.寫樹的濃密,表現環境的幽靜,突出“聽泉”的環境特點。(文章情節的安排都是為體現主旨服務的,都是為了表現文章的“文題”。本題中第②段寫樹的濃密,其實是為表現文題“聽泉”服務的,我們分析時,可從此角度入手。)
9.青翠碧綠,了無雜塵。(對文章中具體詞語的理解必須把詞語放在文章的語境中進行,通過對具體詞語前后句含義的分析,弄清所問詞語的含義。一般來說,對所要解釋的具體詞語,答案就在它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直接就在原句中,或者需要同學們稍微變通一下。因此,理解詞語,要瞻前顧后。本題中第①段第二句話已基本作了解答,我們稍微提煉一下,答案不難得出。)
10.這句話寫作者聽到鐘泉之聲相互呼應,把鐘聲與泉聲化為老人與孩子,這成為兩個時代的象征,由此點出泉水活潑流動的青春氣息。(根據文意,談談對句子的理解,需要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中心,以對全文的理解作為理解句子的依托。通覽全文,整體感悟,是正確解答這類題目的基礎。句子“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清亮的泉聲,在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相互應答著,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含義較深,我們分析時一是要聯系全文的主旨,二是要對句子本身加以分析,如句子中的“相互應答”“老人”“孩子”等詞語都提示著一些信息。)
11.B(B項中后兩個“反襯”應為正面襯托。)
1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發了作者對物質上清貧而心靈富足的一類人的贊美之情。(此題需要我們掌握托物言志的定義、作用。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作用是用某一事物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表達某種感情。文中正是用“淡竹”贊美了“物質上清貧而心靈富足的一類人”,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運用手法為“托物言志”,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根據“托物言志”的作用加以提煉。)
13.從反面襯托淡竹的剛強、高潔、淡泊名利的性格(或運用對比手法,為下文寫淡竹做鋪
墊);從正面表現淡竹像這些人一樣具有或頑強、堅持,或超然、坦蕩的個性,擁有自由快樂的心靈。(文章在第3~6段寫到稻子、銀杏、法國梧桐、千年古井,很明顯是為了從反面襯托“淡竹”,是對比手法的運用。后文從第17~23段寫到李白、陶淵明、鄭板橋等人,這些人與“淡竹”具有一樣的個性與品質,可以理解為是正面表現“淡竹”的品質。)
14.豁達智慧;懂得感恩,懂得愛;與朋友和諧相處;不慕名利(笑忘功名利祿)。(對此題
的回答,關鍵是找準信息所在段。本文在第10段中對“淡竹” 的“不空”的幾個方面作
了充分的回答,我 們找準第10段加以概括,答案自然明了。)
15.①采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稻子作為莊稼中的精品,準備繼續生
長結實,走向輝煌的豐收。②語言簡練,句式工整,贊揚了物質上清貧,心靈上富足的一類人。[句子賞析題的答案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式,主要是指修辭、句式、選詞煉句、表達方式等本身的特點和作用;二 是內容,主要是指對句子思想內容的分析概括(有時思想內容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中能找到蛛絲馬跡)。因此解答時要圍繞句子的內容、修辭、句式、選詞煉句、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作用來作解答,也可多角度思考。解答這類句子賞析題我們通常分三步走。即:(1)怎樣寫的;(2)寫了什么;(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或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或哲理啟示。根據以上的思路,本題不難作答。]
16.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樣剛強、高潔、淡泊、坦蕩,做擁有自由快樂心靈的人。(此題為
開放性試題,關鍵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談人生理解時思想要積極向上。)
17.思路點撥:(1)①確定題目和寫作內容。此題不需要自己重新擬題,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題目。首先要思考,你打算選擇什么事物來寫。譬如,一幅畫、一張照片、某個工藝品、某處勝景、某本書、某首詩歌、某部電影等,并把確定要寫的事物填在文題的橫線之上。同時明確選定一種文體后,就應該按照這種文體的要求寫下去。要先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去組織安排好材料。②不要平行式地泛泛寫來,人和事的記敘、描寫要具體,取材時“以小見大”,寫自己熟悉的生活。③注意寫出新意。作文,貴在創新。內容新穎、結構精巧、語言鮮活等創新寫法都能引人入勝。
(2)這是一道話題作文題。
首先,我們要擬好題目,題好一半文,題目要精彩。
其次,要明確文體,注意選材。題中已明確要求寫成“游記”,那么我們就不可脫離“游記”的文體限制。
最后,我們要注意如何寫好“游記”。游記文章一般有以下幾點要求:
、侔从斡[的順序寫。我們在參觀或游覽一個地方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而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游覽為線索,由先而后依次記述游覽過程中所見到的景物,這樣,讀者才會對你游覽的地方有一個清晰、全面的印象。
、趯懗鼍拔锏奶攸c。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認真回味游覽
時的所見所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體的描寫,并對重點部分
進行生動細致的刻畫,運用聯想,采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寫出來,使景物形象逼真,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
、鄯智逯鞔卧斅。我們在寫游記時,面對繁多而又千姿百態的景點,美麗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寫什么好呢?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詳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動、最令自己難忘的景物,當作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述,如景物怎樣美、怎樣奇,你和游人怎樣感嘆,你凝望著什么,展開怎樣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寫或不寫,這樣重點就突出,游記也就生動了。
④融入真情實感。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到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所思所感,這樣可以豐富文章內涵 ,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
感染力。
(1)例文:
鄉村讓我陶醉
鄉村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鄉村是一個靜寂的地方,鄉村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地方,鄉村是一個純樸的地方……
——題記
春姑娘把我帶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我在這兒好快樂,小鳥為我唱起了圓潤的歌,蝴蝶為我翩翩起舞,青蛙為我敲起了清脆的小鼓,蟈蟈為我彈起了心愛的吉他,樹伯伯為我送來了甜甜的果子,風阿姨為我吹來陣陣花香,蜜蜂弟弟為我醞釀了噴香的蜂蜜,小草哥哥為我鋪起了柔軟的床被……
一切都好驚奇,一切都好留戀,一切的一切都好美好,這個神奇的地方是哪里?這個神奇的地方就是鄉村!
是什么賦予了鄉村的神奇?是什么讓鄉村如此地充滿生機、富有吸引力?是大自然,是鄉村人。鄉村人以其粗獷的性格,友 好善良的心地造就了這美麗的地方。鄉村沒有都市那種籠子般的套間,鄉村人沒有都市人那種鉤心斗角的心理,鄉村人沒有都市人刻意追求華麗的習慣……
我愛鄉村,愛她的樹木成林,愛她的野花斗妍,愛她的流水潺潺,愛她的麥田片片,愛她的露珠調皮,愛她的魚兒跳躍,愛她的蜻蜓點水,愛她的蝴蝶飛舞,更愛她的人心善良!
早晨,踏著露珠的痕跡,迎著朝陽的氣息,聞著撲鼻的芳香,聽著鳥兒的歌唱,拎著魚竿,來到清清的小河旁,坐著石凳,學著姜太公和魚兒嬉戲,心里是那般的坦蕩無私,毫無雜念;隨著火辣辣太陽的腳步,再次踏上原來的路,回到鄉村大伯家,吃著香噴噴的鄉村飯,心里有說不出的舒暢!
鄉村就是這樣的神奇,鄉村就是這樣的美妙,鄉村就是這樣的富有活力,鄉村就是這樣的令人神往……
【點評】從文章看,小作者非常善于觀察,也善于感悟,要不然,在常人眼里普通的鄉村也不會這么五彩斑斕、溫馨美麗,充滿歡愉和欣喜。文章敘述了多個極具動感的美妙畫面,并構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形成了一種空靈、唯美的意境。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顯張力,是本文不可缺少的一個閃光點。開頭的題記使用也很巧妙,鋪墊、烘托了氣氛。
(2)例文:
古東瀑布之旅
仲 夏時節,蟬鳴日燥,我同家人一起踏上了清涼舒適的古東瀑布之旅。在那里,一片神秘的自然山水在等著我們……
漫步在大青石鋪成的小道上,先前的一身燥熱已在山間清涼的空氣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被奇異的綠簇擁著,身旁到處都是參天古樹,有時還有幾株高大的龜背竹棲息在古樹下,陽光從樹葉的空隙間灑下,被碎成斑斑光點。我醉了,沉浸在這山間小景中,我盡情地呼吸著周圍濕潤的空氣,心中無比澄澈。
小路的前方傳來重重疊疊的水聲,仿佛悠遠神秘的江南絲竹。過一座小橋,再轉一個彎,眼前頓時豁然開朗。抬起頭,滿眼的驚異,難道是七仙女織的雪綢從天而降?一條白練從上而下,山面巨石突起,經過一番急劇撞擊,玉帶便碎成了數不清的水花。在陽光的折射下,飛濺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遠望去,就像一朵朵小巧可愛的梨花,微雨似的紛紛揚揚。飛揚的調皮的水珠親吻著我的臉頰,撥弄著我的發絲,眷戀著我的肌膚。我也盡情地張開雙臂,水珠便倏地鉆進我的懷抱,但卻再也尋它不著。我頓感清爽徹身,仿佛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被洗禮了。這就是古東瀑布——神龜飲澗。雖說我沒有看到什么神龜,但大自然雕琢的這條玉帶已著實讓我神傾。
順著石板路再往前走一段,又有著大自然另一神奇之筆——書生展卷。清澈的山泉從密林之中引涌而出,輕柔平穩地順山勢而下,在山間,山泉沿路展開,就像是一位苦讀多年的書生,從容地展開金榜題名的考卷。透過明凈的水面,我清晰地看到了樹根和枯葉浸泡在沙石間,偶爾一兩只灰黑色的小魚會去光臨,在其間陶陶自樂?吹竭@悠閑自得的小魚兒,我也感受到了一份久別的輕松自在和恬靜閑適。
撥開身子左邊的樹枝,一幕翡翠密簾掛在面前,閃爍著耀眼的瑩白。瀑布嘩嘩地拍打著水面,但聲音卻不是很大,宛如一支動人的小曲兒,卻無法用人類的樂器模仿出任意一個音符。微風拂起,平鋪于瀑布下墨綠色的潭便漾起了層層碧波,像翩翩起舞的少女皺纈的裙幅,輕輕地擺弄著。我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將雙腳伸進潭水里,一陣清涼掠過我的全身,我頓覺心曠神怡,疲憊也被這無污染的山泉帶走了。潭邊一些樹也將自己的手臂盤曲著伸入潭中,與游人共享潭水的清涼。樹下還有一些刻于褐色木板上的金色詩文,也為這娟麗的美景增添了幾分韻味。
古東瀑布雖沒有德天瀑布的壯麗,也沒有壺口瀑布的雄偉,但她那靈凈的水洗滌了我的心靈,撫去了我的疲憊……
【點評】這篇習作給人的感覺除了清爽還是清爽。
用語清爽。從清涼濕潤的空氣到奇異的綠,從雪綢到白練,從清澈到靈凈……詞詞清爽,沁人心脾,怡人心靈。運用多種修辭,將景物描繪得細膩而不平淡,如將水花比喻為梨花,就讓人從水的世界中體味到了綿綿的柔情;詳略得當,收放自如,如用了大量的筆墨寫了水,而對作襯景的樹、魚等則惜墨如金。
構思清爽。先用蟬鳴日燥營造出一個讓人焦躁的環境,繼而筆鋒一轉,便如潺潺流 水般造出一個又一個清涼的世界,讓人耳清目明。
這篇游記,不僅讓小作者的身心受到了清涼的洗禮,同時讓讀者也隨之而心無雜念,自由翱翔,疲憊緊張的心靈得到了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