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理解練習(有答案)

發布時間:2017-08-11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導語:練習可以幫助同學們鞏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語文知識水平。下面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閱讀理解練習,歡迎過來做一做。

  1.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

  3.文中的"君子"指 (人),"委而去之"的又是 人。

  4.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分別從 和

  兩個方面逐層論證(用原文回答)

  5.孟子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 其中起決定的因素是 ,從中可以反映出孟子 的政治思想。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作者寫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7."戰必勝"的根本原因是

  8.孟子認為怎樣才能得道?得道的結果怎樣?

  9、本文闡述的觀點是什么?這一觀點與孟子的什么主張相符?

  10、首段中文中起什么作用?

  11、第二段論證 是從進攻方面的失利來說,

  第三段論證            是從防御方面的失利來說。

  12、第四段著重談      的實質即施行    ,取得     的支持。

  13、第四段排比句強調了                    。

  14、為什么"得天時者"而不勝?(用原文回答)

  15、在論證過程中,作者先用"……不以……"三句,摒除了"人和"以外的因素,得出"                  "這一結論,繼而又進一步

  從正面"             "和反面"            "推論下去,對比十分鮮明,向人們揭示了爭取"人和"的實質。

  16、"故曰"歸納觀點,是根據上文兩方面的情況得出的,這兩方面的情況是

  ⑴                 ⑵

  17、文中"君子"指的是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19、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參考答案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施行仁政 3、施行仁政的人(得道者),失道者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天時、地利、人和,人和,仁政6、地利不如人和7、施行仁政(得道)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順之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10、提出中心論點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得道,仁政,人民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1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7、施行仁政的人(得道者)18、施行仁政19、得道 天下順之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日本有码在线中文字幕 |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日本免费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