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三《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精品導學案

發布時間:2017-12-08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導學案

  【目標與重點】

  ■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感悟作者寬闊的胸懷、科學的態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科學觀。

  【預習與質疑】

  1.知人論世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也經常被稱為“科學史之父”,國際科學史界的最高榮譽“薩頓獎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生于比利時的根特。在大學期間學過哲學、化學、數學、結晶學等專業,1911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創辦國際性科學史雜志《Isis》,擔任該雜志主編近40年,并發起成立國際科學史學會。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一生著作甚豐,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薩頓提出要用科學史在科學與人文間建起一座橋梁的偉大理想,雖然遠未實現,但畢竟已日益深入人心。面對國內科學與人文嚴重疏離的現實,有學者發出“中國需要一千個薩頓”的呼喊,在呼喊背后,是深沉的憂慮。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2.整體感知:研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段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概述文章的主要觀點。

  ①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②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③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④分析這類人的表現和實質。

  ⑤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⑥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⑦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⑧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⑨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⑩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度,以實現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主要觀點:作者針對美國社會輕視東方科學的現象,以科學的態度,以確鑿的材料證明了東方科學對于西方近代科學發展所作出的歷史貢獻,要人們記住歷史,消除種種偏見,建立一個比現代更為美好的和諧世界。

  【探究與拓展】

  3.舉例說明文中的“我完全確信正如東方需要西方一樣,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第3節)這一觀點。

  ▲從2004年底開始,中國在借鑒各國推廣本民族語言文化經驗的基礎上,采取中外合作辦學方式,在海外設立漢語推廣機構“孔子學院”。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掛牌。截至2012年1月,全球已有358所孔子學院,另有500個孔子課堂,分布在105個國家和地區。

  ▲德國柏林得月園,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雕塑,雕塑底座雕刻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說: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

  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國人甚至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美國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而種種行為的背后都是有其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支撐的。美國教育界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更加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并且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儒家思想。美國教育者借鑒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教育學生,教育學生什么是正道的追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是青少年需要達到的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美國教育者希望通過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來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議會在2001年通過決議,將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誕辰9月28日定為“加州孔子日”。

  ▲美國環太平洋研究所所長弗蘭克·布吉尼認為,儒家倫理與美國現代經濟民主主義的巧妙結合,是日本經濟成功的秘密所在。這種經濟形式叫做“儒學資本主義”。日本著名企業家澀澤榮一說:“《論語》加算盤,是企業成功的法寶。”

  ▲將儒學研究與現代文明困境結合起來討論,也是當今世界一個突出的新主題,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十分重視儒家人文精神,并提出了從儒家人文精神出發來反思近代啟蒙以來的文化問題。

  ▲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認為:西方的現代化實際上面臨嚴重的危機,解救西方現代化危機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重提儒家的道德理想主義。可見,儒家與現代化并不沖突,儒家也不只是消極地去“適應”“湊合”現代化,它更在此中積極地盡它的責任,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十一世紀將是智慧的世紀。無論是人工智慧的科技產品,還是人腦智慧的開發,都將極為興盛。但是對人類來講,是福是禍還難以斷言,因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擁有尖端科技和人腦智慧,也只會將犯罪升級。因此,未雨綢繆之計:正視看似不起眼的儒家思想,并使之回到生活之中。

  4.下列各句的表述與原文是否一致?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科學大多數形式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因此,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

  原文是“全部形式的種子”,在“因此”后面有“在很大程度上”進行限制。

  ②對于東方科學采取粗暴態度的人,對于西方文明言過其實的人,絕對不是科學家。他們既無知識又不懂科學。

  原文中的“大概”修飾“不是科學家”,就顯得對前面兩種人的判斷不絕對化,留有余地;“大多數”限制“既無知識又不懂科學”的“他們”,又顯得不武斷,表意周密,無懈可擊。

  ③他將更富有個性,能更好地為真理服務,能更完滿地實現人類使命,將是一個更高尚的人。

  刪去了“也”字。“也”字強調了對東方科學采取謙虛態度做一個高尚的人的終極目的,也反映了前后句子之間的因果關系。

  ④科學的應用都掌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猶如不經過訓練而去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

  原文是“常常”,這里換成了“都”,太絕對。

  5.具體分析下列句子或語段各是運用何種方法來闡述觀點的。

  ①我完全確信正如東方需要西方一樣,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我們不要重蹈希臘人的覆轍,他們認為希臘精神是絕無僅有的,他們還忽視猶太精神,把外國人一律視為野蠻人,他們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們的勝利頂峰曾高聳入云一樣。……偉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機會悄悄地從東方來到我們這里,我們必須伸開雙臂歡迎它。

  舉例論證:以希臘人拒絕接受猶太文化,把一切外國人視為野蠻人而導致衰亡的歷史教訓為例,從反面說明了尊重外來文化的必要性。

  ②科學全部形式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

  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科學的應用常常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猶如不經過教育和訓練而去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

  比喻論證:前者用人們習見的比喻,提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后者以未經教育和訓練的人駕駛大馬力汽車為喻,證明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的觀點。

  【積累與運用】

  □字詞識記:辨形注音:

  大概( ) 瞬間( ) 記載( ) 熱忱( ) 駭人聽聞( )

  □成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不好的事)。

  聳人聽聞:故意說夸大或奇特的話,使人聽了震驚。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課文感悟:讀了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悟?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在线影院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合区久久久 | 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