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錄后序》練習題(附答案與解析)

發(fā)布時間:2017-11-14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指南錄后序》練習題(附答案解析)

  一、基礎知識

  1.下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薈萃(cuì) 縉(jìn)紳 紓(shū)禍 翌(yì)日

  B 遽(jǜ)然 羈縻(mí) 詬(gòu)病 造詣(yì)

  C 詆(dǐ)毀 庶幾(jǐ) 酋(qiǘ)長 彷(páng)徨

  D 愧怍(zuò) 自剄(jǐng) 巡徼(jiào) 檄(xí)文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予自度不得脫 何不改乎此度

  B 夜則以兵圍所寓所 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C 竟使遇哨,無不死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D 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微斯人,吾誰與歸

  3.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 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C 以父母之遺體行殆 D 如高沙,常恐無辜死

  4.下列各句句式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 )

  A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

  C 行城子河,出入亂石中

  D 請罪于母,母不許

  5.下列各句加點詞語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A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B 北雖貌敬,實則憤怒

  C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無辜死

  D 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題。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所求乎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余責。將請罪于君,君不許;請罪于母,母不許。請罪于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于師,以為前驅(qū),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yè),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亦義也。嗟夫!若予者,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誠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見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復何憾哉!

  6.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以父母之遺體行殆 (危險)

  B 修我戈矛,從王于師 (整治)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交付)

  D 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寫文章獻給)

  7.下列各句句讀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

  B 請罪/于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D 誠不/自意/返吾衣冠

  8.下列對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

  A 本段議論是在前文敘事的基礎上展開的,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擔憂以及自己“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決心。

  B 作者的報國之志在文中被表達成“終君”之義,認為只要能“重見日月”就死而無憾了,這體現(xiàn)了特定歷史條件下作者真實的思想境界。

  C 文中引用《出師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當年諸葛亮興復漢室那樣為國竭忠盡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闡述了作者的報國之志,說明了自己九死一生、僥幸活下來的意義之所在。

  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

  ----------------------------------------------------

  2)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0-16題。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作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0.為加點字加注音。

  厲王虐,國人謗王( ) 史獻書,師箴( )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11.劃線處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B.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C.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D.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12.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觸之意。

  B.吾能弭謗矣 其中“弭”意為阻止、消除。

  C.阜財用衣食 其中“阜”意為使……增多。

  D.其與能幾何 其中“與”是和,同的意思。

  1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C.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D.而后王斟酌焉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周厲王殘暴兇狠,采用高壓政策來鎮(zhèn)壓百姓的批評指責。

  B.召公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勸說厲王要廣開言路,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C.周厲王拒絕召公的諫言,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厲王被流放到彘的結(jié)局,有力地說明了召公諫言的正確和重要。

  15.下面的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

  A.厲王虐,國人謗王。

  譯為:周厲王非常暴虐,國民都諷刺、挖苦他。

  B.為川者決之使導。

  譯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導。

  C.史獻書,師箴。

  譯為:史官進獻史書、典籍,當老師的進勸誡、規(guī)勸的言論。

  D.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

  譯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會有山川一樣,財用就出來了。

  16.把下列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及詳解:

  1.C [庶幾(jī)]

  2.D (微:無、沒有)

  (度:估計;法度。以:率領;憑借……身份。竟:假使;到……終了的時候。)

  3.D (無辜:無罪)

  [行為:(古)兩個詞,此句意為“大家認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禍患;(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

  [可以:(古)兩個詞,“可以憑借”;(今)助動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遺體:(古)留給(自己)的身體;(今)死者的尸體或動植物的殘留物質(zhì)]

  4. C (省略句,省略介詞“于”;其他各句均為倒裝句)

  5. B (均為名詞活用為狀語)

  6. D (“文”在句中意為“文飾”)

  7. C (其他各句句讀正確劃分依次為: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請罪于/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誠/不自意/返吾衣冠)

  8. A (“作者對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擔憂”在本段沒有表達)

  9.1)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干什么呢?

  2)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無法文飾自己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么講我呢!

  10.虐:nuè 箴:zhēn 衍沃:yǎn wò 阜:fù

  11.A

  12.D(與:幫助)

  13.D(宣言:發(fā)表言論;所以:用它來……的;親戚:與國王同宗的大臣。這些詞與現(xiàn)在的用法有些差異)

  14.C(“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不正確)

  15.B

  16.A.老百姓不能忍受您的暴虐政令了。

  B.因此,國君做事才能不與情理違背。

  [譯文]

  周厲王暴虐,國都里的人公開指責厲王。召穆公報告說:“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厲王發(fā)怒,尋得衛(wèi)國的巫者,派他監(jiān)視公開指責自己的人。巫者將這些人報告厲王,就殺掉他們。國都里的人都不敢說話,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厲王高興了,告訴召公說:“我能止住謗言了,大家終于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是堵他們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厲害。河水堵塞而沖破堤壩,傷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樣。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們,讓他們講話。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獻詩,樂官獻曲,史官獻書,少師獻箴言,盲者朗誦詩歌,朦者背誦典籍,各類工匠在工作中規(guī)諫,百姓請人傳話,近臣盡心規(guī)勸,親戚彌補監(jiān)察,太師、太史進行教誨,元老大臣整理闡明,然后君王考慮實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違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樣,財富就從這里出來;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過的田野一樣,衣食就從這里產(chǎn)生。口用來發(fā)表言論,政事的好壞就建立在這上面。實行好的而防止壞的,這是豐富財富衣食的基礎。百姓心里考慮的,口里就公開講出來,天子要成全他們,將他們的意見付諸實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將能維持多久?”

  厲王不聽。于是國都里的人再不敢講話。三年以后,便將厲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中文字幕日韩午夜精品久久 | 亚洲综合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