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要求
我說的篇目是《邊城(節選)》,是高二年級的教學內容,編排在必修五第一單元。本單元學習的是小說,三篇小說題材各異,主題思想豐富多樣,風格也不盡相同,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小說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2、文章分析
《邊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全篇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作者描寫湘西秀麗風光、純樸民風旨在表現“優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好其分的說明”。本文節選自《邊城》第三至六節。第三節敘述了第三個端午節,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著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第四節追述了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英俊勇敢又關心體貼人的儺送占據了翠翠的心。她和儺送相識時儺送說的“大魚咬你”的玩笑話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從此象征著愛情的“魚”的意象維系著儺送與翠翠的關系。第五節回到現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節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時巧遇大老天寶的情景。祖父拿天寶試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儺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對愛情的執著。這種情感上的執著,以及拒絕其他選擇和外來誘惑,讓爺爺擔心會導致不幸。第六節又回到現在,重點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著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這四節小說,時間的回環往復銜接得天衣無縫,情節鋪設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勝。
讓學生在熟悉小說情節的基礎上認識翠翠、認識爺爺,并通過他們來體會作品中的風俗美與人情美。
二、教法學法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小說的語言。《邊城》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愛與美的世界,寫了湘西江城的一個戀愛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謳歌山村田園生活的質樸、純真,與庸俗、墮落的社會形成對照。《邊城》是一部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但文章較長,所以首先要讓學生預習,了解翠翠的心理發展過程;然后著重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說的主題來體會小說所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再美讀課文,細細咀嚼品味作品蘊含著的詩一般的意蘊。需要用到預習指導法、問題引領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學法。
三、三維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我確定我的三維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小說情節鋪設上運用順敘、補敘的敘述手法,在時間的回環往復中使作品情節銜接得天衣無縫的寫作特點。
2.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語言鑒賞能力并認識翠翠、爺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過環境對描寫的分析了解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閱讀發現為線索,教師的閱讀提示為指導,培養學生整合閱讀信息的能力。
2.閱讀興趣的激發與閱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閱讀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翠翠這個人物是“愛”與“美”的化身的含義。
教學難點
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四、教學過程
導入:人類的真愛有什么?(親情 愛情 友情.親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 祖孫情 手足情等)
一總體感知
1.文表現的是什么感情?(愛情和親情中的祖孫情 手足情.)
2.具體怎樣表現的?
祖孫情:爺爺:疼愛孫女:勸其莫坐熱石頭,怕她生板瘡;
關心孫女:述說故事,解其孤獨
教育其做人”不許哭,要扎實一點,結實一點”
關心其婚事,親到城里去探
為她唱歌,幫其傳情
翠翠依戀爺爺: “到門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來”“祖父不理會”她“很覺得悲傷”“我要你”
爺爺來慢了就哭
“爺爺,我一定不走” 孝敬爺爺:為爺爺“安排晚飯在燈光下跑來跑去” 不敢生爺爺的氣
愛情:儺送愛翠翠:拒絕團總女兒的碾坊,站在高崖上為她唱了半夜的歌 翠翠愛儺送:在他又軟又纏綿的歌聲中做有趣的夢,“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 獨守渡船癡心地等待離去的情人歸來
手足情:大老(兄):喜歡翠翠卻離開家鄉成全弟弟的愛情
儺送(弟):為手足情而暫時舍棄愛情
二重點研討
1.“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一語中“哀”作何解,“樂”作何解?
“樂”在各人都是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地為對方付出
“哀”在爺爺愛孫卻不能陪她到老;
翠翠愛爺爺卻不能長與其廝守;
大老愛翠翠卻只能孤獨地離開,闖灘而死;
儺送愛翠翠卻痛失仁兄,愛情與手足情不能兩全
翠翠愛儺送卻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獨地苦等
2.他們之間的感情表現了什么?(人類心靈的明凈,人性的純美)
3.“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說明了什么?
------“愛”是純潔的無私的,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甘愿犧牲。它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純美的人性發生于什么環境下?
---------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的湘西。
5.文中具體是怎樣表現的?
黃昏時:白塔 桃花色的薄云 杜鵑叫個不停 溫柔美麗平靜
深夜時: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 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
一只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 歌聲又軟又纏綿 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
三課文總結
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作者推重湘西人的這種人生方式,意在借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這對現實社會中自私、虛偽、卑鄙之人生有很深刻的借鑒意義。
四布置作業
① 閱讀《邊城》全文
② 以“愛”為主題寫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