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作《孩兒塔》序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7-02-06  編輯:飛藝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體會作者字里行間熾熱、深沉的思想感情

  2. 把握關鍵語句、語段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讀懂文章,體會作者熾熱、深沉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資源

  多媒體

  預習作業

  1. 課前回顧《為了忘卻的紀念》、《回憶魯迅先生》兩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冊)。

  2. 讀白莽的詩《別了,哥哥》,記下自己的點滴感受。

  3. 熟讀文本,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1. 標題釋義

  學生板書并解釋標題。

  Ppt:序,即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說明寫書的宗旨和經過或介紹、評論書的內容。有自序與他序(代序)。

  2. 問題研討

  教師預設(1):魯迅先生為什么要代白莽寫這篇序?

  學生細讀課文2、3、4節后回答。

  參考答案:(1)白莽已“就義五年”了,“死得太快”。

  (2)魯迅先生是“有情有義”之人,白莽是他的“亡友”,他也“有做序文之類的義務”。

  (3)白莽的詩有“別的意義”,值得“流布”。

  說明:在先生筆下,白莽是個堅定、樂觀而執著的青年革命者,他的家世本來不錯,“第三回”出獄,不去找航空署長的哥哥,毅然決然的和“哥哥”“別了”,卻來找魯迅先生。在本文中,魯迅用寥寥幾筆,以白描手法將白莽樂觀而執著的革命青年形象勾勒出來,令人印象深刻,就“像活著一樣”。但這樣的青年,就義時不過22歲,所以作者說“死得太快”,語言中滿是悲憤與痛心。

  教師預設(2):魯迅先生在代寫這篇序時,是怎樣的心情?

  學生快讀全文后回答。

  參考答案:(1)有惆悵。天氣不好,冷;整天的下雨,凄涼;對于“亡友”的詩“不能”說;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本文寫于1936年4月,先生卒于36年10月)。

  Ppt:1936年3月2日,魯迅的肺病轉劇,體重已下降至37公斤。但一代文學大師仍筆耕不輟,3月10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得齊涵之信。”3月11日,又寫道:“為白莽詩集《孩兒塔》作序。”3月13日,便寄出稿件,有言:“午后復齊涵之信并寄詩序稿。”于是乎,魯迅“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瀝,愴然有懷,便力疾寫了一點短文……”

  (2)有欣慰。誦讀、體會、理解第四段中的感情。

  學生質疑:篩選、整合學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問題。

  3. 學法小結

  要有文體意識,掌握了文體知識相當于拿到了快速、準確解讀文本的鑰匙。

  學會溫故知新,善于遷移舊知,解決新的疑惑,把它們串起來。

  讀書細致小心,標題、注釋、關鍵詞(或重復出現的)都是解讀文本的切入口。

  課后作業

  1. 再讀《別了,哥哥》,你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嗎?請寫下來。

  2. 限定創作:魯迅 凄涼 惆悵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在线免费看网站午夜 | 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 |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顶级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