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二選修《13、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文

發(fā)布時(shí)間:2017-01-13  編輯:feiyi 手機(jī)版

  《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dòng)谥T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shí),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jì)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huì)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qiáng)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tái)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據(jù),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

  廉頗是趙國的優(yōu)秀將領(lǐng)。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做趙國的大將去攻打齊國,把齊國打得大敗,奪取了陽晉,被任命做上卿,憑他的勇猛善戰(zhàn)在諸侯各國之間出了名。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shí)候,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到了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fù)Q取這塊寶玉。趙王跟大將軍廉頗一班大臣商議:想把這塊寶玉讓給秦國吧,恐怕秦國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騙;想不讓給秦國吧,又擔(dān)心秦國的大軍馬上打過來。(因此)商量不出結(jié)果來,想找個(gè)可以出使去回復(fù)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下客藺相如可以擔(dān)任這個(gè)差使。”趙王問:“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jīng)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我的門下客藺相如攔阻我說:‘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訴他說,我曾跟著大王到邊境上與燕王相會(huì),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gè)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qiáng)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xiàn)在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投靠燕國,燕國害怕趙國,他們勢必不敢收留您,反而會(huì)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這個(gè)人是個(gè)勇士,又有智謀,應(yīng)該可以擔(dān)當(dāng)這個(gè)差使。”

  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藺相如說:“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fù)Q我的和氏璧,可以給他嗎?”相如說:“秦國強(qiáng)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yīng)。”趙王說:“拿了我的璧,(卻)不給我城池,怎么辦?”相如說:“秦王用城池來換寶玉而趙國不答應(yīng),理屈的是趙國;趙國給了寶玉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理屈的是秦國。比較這兩個(gè)對策,寧可答應(yīng)(給秦國璧),使秦國承擔(dān)理屈(的責(zé)任)。”趙王問:“誰可以擔(dān)當(dāng)這個(gè)使者呢?”相如說:“大王如果實(shí)在找不到合適的人,我愿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池給了趙國,就讓它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一定將璧完完整整地帶回來。”于是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出發(fā),到秦國去。

  秦王在章臺(tái)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獻(xiàn)給秦王。秦王高興極了,把璧遞給宮中美人以及左右侍從們看,大家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池抵償給趙國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說:“這寶玉有點(diǎn)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藺相如于是握著璧后退幾步,靠殿柱站著,氣得頭發(fā)都要豎起來了,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的大臣來商議,都說:‘秦王貪婪,仗著他勢力強(qiáng),用空話來詐取寶玉,那些說要交換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給秦國和氏璧。我以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騙,何況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寶玉的緣故惹得強(qiáng)大的秦國不高興,也不好。于是趙王就齋戒了五天,派我來獻(xiàn)和氏璧,在朝廷上親自拜送了國書。為什么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yán)以表示敬意啊。現(xiàn)在我來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宮殿上接見我,態(tài)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寶玉,把它傳給美人看,用來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誠意把城池交給趙王,所以我又把寶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腦袋今天就與和氏璧一齊在柱子上碰個(gè)粉碎!”

  附《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字詞知識(shí)梳理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雙手捧著。)

  ⑶ 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wù)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⑹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孰,通“熟”,仔細(xì)。)

  ⑺ 設(shè)九賓于廷(賓,通“儐”,接引賓客的人,儐相)

  ⑻ 肉袒伏斧質(zhì)(質(zhì),通“鑕”,鐵鉆)

  ⑼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語氣詞,嗎)

  二、古今異義

  1.指示:

  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

  古義:遵守約定(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 ;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

  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

  古義:第二年(明年復(fù)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jìn):

  古義:上前進(jìn)獻(xiàn)(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今義:向前行進(jìn)

  6.宣言:

  古義:揚(yáng)言((廉頗)宣言曰);今義: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賤:

  古義:地位低下,見識(shí)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今義:卑鄙下賤

  8.以往

  古義:從這里到那里,指地點(diǎn)(指以往十五都予趙);今義:表時(shí)間,從前,過去

  9.因而

  古義:趁此就……;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10.親戚

  古義:內(nèi)親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親屬等;今義:跟自己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

  11.所以

  古義:……的原因;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12.美人

  古義:妃嬪;今義: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義:平民;今義: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義:跑;今義:行。

  15.去

  古義:離開;今義:跟“來”相對

  三、一詞多義

  1.負(fù)

  ① 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依仗,憑借)

  ②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辜負(fù),對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違背)

  ④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承擔(dān))

  ⑤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背著)

  2.使

  ①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 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zhuǎn))

  ④ 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動(dòng),拉開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 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③ 則幸得脫(僥幸)

  5.以

  ① 以勇氣聞?dòng)谥T侯(憑,憑借)

  ②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用,拿 )

  ③ 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來,連詞,相當(dāng)于“而” )

  ④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用以,用來 )

  ⑤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yàn)?)

  6.徒

  ① 徒見欺 (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7.于

  ① 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連詞,同)

  8.見

  ① 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 大王見臣列觀(動(dòng)詞,接見)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jīng)由)

  10.顧

  ①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 顧吾念之(只不過)

  ③ 顧野有麥場(《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顧妻子(《報(bào)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xué)》)(反而)

  四、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間,從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負(fù)荊(肉:把上身,作“袒”的狀語)

  2.名詞作動(dòng)詞

  ① 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 乃使從者衣褐,懷其璧(衣,穿;懷,懷里藏著)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豎起)

  ⑥ 趙王鼓瑟(鼓,彈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獻(xiàn)上)

  3.動(dòng)詞的使動(dòng)用法

  ① 歸璧于趙(歸,使……歸)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寧許以負(fù)秦曲(負(fù),使……承擔(dān))

  ④ 畢禮而歸之(畢,使……完畢;歸,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詞的使動(dòng)用法

  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5.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6.形容詞作動(dòng)詞

  ① 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yán),形作動(dòng),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為秦聲(善,擅長,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①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也)

  ③ 我為趙將(為,譯為“是”)

  (二)倒裝句

  1.狀語后置句

  ① 拜送書于廷(于廷拜送書)

  ② 君幸于趙王(君于趙王幸)

  ③ 使不辱于諸侯(使不于諸侯辱)

  2.賓語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語后置句

  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求可使報(bào)秦之人)(中心詞+定語+者)

  (三)被動(dòng)句

  ① 而君幸于趙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fù)秦曲。(省略代詞“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詞“之”)

  ③ 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介詞“于”)

  ④ 請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詞“于”,狀語后置句,請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與秦王會(huì)(于)澠池。(省略介詞“于”)

  (五)固定句式

  1.孰與 / 與……孰:跟……相比,哪一個(gè)(誰)更……

  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其 / 吾與徐公孰美 / 孰與君少長

  2.獨(dú)……哉:難道……嗎,表反問

  例:獨(dú)畏廉將軍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語

  完璧歸趙 怒發(fā)沖冠 負(fù)荊請罪 刎頸之交


相關(guān)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中文理论 | 亚洲日本香蕉电视频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尤物视频在线国自产视频 |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 香蕉在线手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