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選修《仁者愛人》教案

發布時間:2017-01-04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一、導入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在《論語》一書中出現了100多次,(幻燈.顯示幾則仁的語句)仁的內涵也極廣泛,但是無論如何去理解,假如要歸原,或許可以用“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來解說。(引入本標題)

  “一”為道,“二”為天與地。

  “仁”為人與天地、人與人的親密和美關系。

  二、過程

  1、先給予學生一定時間結合翻譯大體把握幾則片段的大意,幻燈顯示重點字詞,落實局部字詞的讀音、含義等(其余具體字詞的落實穿插在片段的具體分析中)

  2、研讀第一個片段,分析,想要成為仁者,他首先需要做到什么?然后還需要做什么?

  孝悌為儒家仁愛之根本,先愛家人,才能泛愛眾(引入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認為孝悌為根本的相關資料——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注釋】

  (1)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歲,一說小33歲。后一說較為可信。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鮮:音xiǎn,少的意思。《論語》書中的“鮮”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古代漢語的句法有一條規律,否定句的賓語若為代詞,一般置于動詞之前。

  (6)務本:務,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還有一種解釋,認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譯文】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如何愛人?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v 忠 恕 中心之為忠,盡己之心為忠。推己之為恕,如心之為恕,如同自己的心,也就是將心比心。

  v 比如,作為老師,我竭盡全力地教書,你作為學生,竭盡全力地讀書,這就是忠。

  4“求仁”的三個層次

  v 第三層次是孔夫子本人的仁,即“安仁”。他要使全社會,包括老人、朋友、兒童、少年各得其仁。就是使社會各種人等都能得到仁之光輝的普照,仁之雨露的滋潤。這是一種最博大的胸懷,博施仁義于天下,就是把整個的天下裝到自己的心里。

  v 因為它揭示了整個人類社會賴以存在、運行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軟平臺”,或者說是最基本的價值理念設施。

  v 第一種境界是“子路”之“求仁”的境界,即“捐助自物以求仁”,把自己的錢財捐助出來供別人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會抱怨。這是基礎的一個檔次的“仁”。這是把個人的物質財富貢獻出來以利于別人的一種仁義。

  v 再高一點的第二層次就是顏淵的“不違仁”。顏淵又進了一步,他不但能捐助己物,進而達到“求仁”的境界,并且“我做了好事(包括把自己的錢財捐出去),不夸耀自己”,不表白自我。

  5這些“愛人”的小故事里,哪一件最讓你感到光明溫暖?為什么?

  倉卒之間,以人為急,偶未遑馬耳,非真賤畜,置馬于度外,以為不足恤而不問也。

  ——朱熹

  6除了愛別人、朋友、弱者,孔子認為還要愛哪些?

  方式:讓學生自由閱讀,提出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分析,字詞的落實也穿插其中)

  參考:言志一則讓我們看的到孔子的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所表現的仁愛行為,體現了他對具體人(仆人、殘疾人、身處悲傷中的人)的愛,。再由人及物,最后升華為大愛——愛護天下百姓,這種仁愛不拘泥于小恩小惠,小節小義,所以一方面他否定管仲“知禮”,但又看到了他對天下百姓做的大貢獻

  (1)⒌12』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

  所及也。”

  ——愛自己

  (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 禮運》

  ——愛民眾

  (3)愛自然。孔子有“樂山樂水”的生態倫理情懷,因而他對山中的鳥、水中的魚都能持一種節用態度,反對亂捕亂殺。

  孔子的節用觀是跟儒家“愛人”、“惠民”的政治倫理思想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儒家主張統治者以德治國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念。孔子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7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持天下一統方面的貢獻,肯定其為“仁者”。由此可以窺見孔子怎樣的仁愛觀?

  附: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仲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文: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么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備。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

  三、總結:仁者無敵

  v 敬人者,人恒敬之。

  v 愛人者,人恒愛之。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 自拍偷亚洲产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亚洲牛 |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 日本v亚洲v精品v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