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路的樹》評課稿匯編

發布時間:2017-02-08  編輯:飛藝 手機版

  《會走路的樹》評課稿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是秣陵小學語文教師周發強,今天能非常榮幸地參加了江寧區小學“新技術、新模式”學科整合優質課展示活動,內心感觸頗深。我感覺這次活動搞得非常成功,非常有意義,更感覺到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課堂給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效益。

  在本次活動中,我用心聆聽、觀摩了上元小學盛書霞老師的《會走路的樹》一課,收獲多多。以下是我聽完課后的一些粗淺體會,在此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有效導入,以疑促讀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盛老師的課堂導入中沒有任何拖泥帶水,在揭示課題以后,利用電子白板技術,隱藏題目,凸顯生字“路”,同時引導孩子,“你是怎么認識它的?”當學生回答道,“我認識路川,路川的‘路’就是這個‘路’。”繼而自然地點出,“同學的名字是認字的好資源。”當生再次回答道,“我們這邊的一條路叫上元路”,由此再自然地點出要到生活中去認字。這個環節的處理非常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有關“閱讀”的要求,“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樣,盛老師在無形之中告訴了學生,生活處處皆語文。

  在接下來的質疑環節中,盛老師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能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老師也高度有效地整合了孩子們的問題,使低年級的孩子能夠帶著明確的問題去思考,有很強的目的性、方向性。

  二、巧妙對比,化解難點

  在掃除字詞攔路虎這個環節中,盛老師利用電子白板的遮屏功能,讓學生巧妙對比“好一會兒”與“一會兒”詞語的意思不同,由于有了強烈的對比效果,孩子們很快就辨別出了兩者的不同,“好一會兒”比較長一點,“一會兒”比較短一點,并且在接下來的讀詞中,學生讀得很有感覺,可謂效果顯著。

  在釋疑這個環節,盛老師運用電子白板PPT演示窗口,在恰當的時機呈現“馴鹿”和“小鳥”的圖片,使學生的觀察興趣高漲,使學生有了很深的直觀印象,符合低年級孩子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同時,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也較好地明白了小鳥為什么會把“馴鹿”當成“會走路的樹”的原因,有效地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讀貫全文,放飛想象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盛老師十分重視朗讀的訓練,讀貫全文,能抓住重點句子,重點詞語,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形式也很多,有指名讀、自由讀、齊讀、配樂讀、表演讀等,同時還注意加強了學生自讀自悟的訓練。在具體的評讀過程中,不是簡單的“你真棒”式的廉價評點,而是直抵學生心靈深處的評點,可謂是恰到好處。

  《會走路的樹》一文教學中有許多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間。如,教學“小鳥跟著小樹去了哪些地方?看見些什么呢?”,盛老師就很好地引導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說會帶小鳥去看蝸牛,并知道蝸牛的一些相關常識;有的說會帶小鳥去動物園看獅子,讓小鳥自己要會保護自己;有的說會帶小鳥去虎穴,讓小鳥以后不要惹老虎;有的說馴鹿會把小鳥帶到蝴蝶谷去看蝴蝶,讓它以后千萬不要碰那些花粉;有的說會帶小鳥去森林認識一些有毒和無毒的蘑菇;還有的說會帶小鳥去獵人的房間看獵槍,注意以后要提防獵人的獵槍。總之,學生在這樣扎實的訓練中,放飛了想象,激活了思維,為以后學生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音樂渲染,品味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催化劑,適時地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可以渲染現場氣氛,使學生能夠很快地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如,盛老師在教學“小鳥和‘小樹’告別的情景”這部分時,首先出示,“小鳥來和小樹告別了,她說:‘( )。”的句式,并同時播放了舒緩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想象小鳥來向小樹告別了,會對馴鹿說些什么。學生情感的閘門被迅速打開,有的體會到小鳥對馴鹿的不舍,有的體會到小鳥會永遠記住馴鹿對她的愛,有的體會到小鳥以后會從南方飛回來看小鹿;有的體會到她們之間的依依不舍,有的體會到小鳥要感謝馴鹿教給她許多知識。學生的情感都融入到這離別的場景中去了。在這里,沒有空洞的說教,學生在無形之中就品味到馴鹿和小鳥之間的那份真摯的友情,有效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五、積極互動,勇于范寫

  在盛老師的整個課堂教學中,很好地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低年級的孩子由于受到其認知規律及個性體驗的影響,他們在談感悟時肯定是多元化的且不一定是按照老師預設的順序呈現的。而我們傳統的多媒體只能按教師的預設亦步亦趨,顯得有些機械、僵化。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克服了普通媒體的不足,有效地實現了師生的積極互動,能夠及時地把學生感悟到的詞語或句子進行批注。如,具體學習相關重點句子時,學生隨機談到的“金色”“走來走去”“好奇”“熱情”“爽快”“高興”“興奮”“天天”等詞,都做到了及時批注。這樣的課堂才是靈動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

  勇于范寫,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尤為重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傳統的示范書寫,孩子不能清楚地看見老師書寫的運筆軌跡,無法輕松地模仿。但盛老師在學生練寫后,再運用電子白板中“改變背景紋理線”的功能后,并大膽范寫 “陪”,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也留有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描紅,使寫字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盛老師的課真正地做到了“從文本走向生本,在童話的情境中學童話”,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高效理念,是一堂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下的“新技術、新模式”的全新課堂。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會走路的樹》評課稿二

  高老師說:閱讀是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他認為,一節好的閱讀課要發揮好文本的積極性。文本是第一學習資料,最重要的對話伙伴,學習言語交際的最好范形,要充分發揮文本的例子作用。要扣讀導悟,以讀見悟。悟與不悟全表現在學生的讀中。教師不要說的太多,在課標的階段目標中有兩個要點:1、讓學生喜歡閱讀。這是目標是任務。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開始學習默讀,借助圖畫來讀。這是核心任務,其中,借助圖畫來讀是策略。在教學中不要人為的復雜化,拔高對理解的要求。對理解的要求是:結合上下文,生活經驗了解詞語的意思,對一些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和人交流。

  針對提出的對理解的要求,高老師請大家想一想,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讀的學生有幾個?老師能多少能達到此項要求。因此,不要拔高對理解的要求,不要人為的復雜化。他又講到,認讀過程是1、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2、字詞句訓練的過程。3、規范書寫語言,改造孩子不規范口語的過程,是語言內化的過程。在《會走路的樹》這節課上老師說的還多了些,讀的還欠缺些。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主張分段、歸納中心,但老師心中要有段落層次,引導讀時先讀出“語”(字組成詞,詞組成段)再讀出“感”。引是層次的引導。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色性爱福利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 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