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7蝸牛的獎杯 | 課時:第一課時 | 課型:閱讀課 | 教學時間: | ||||
教學目標 |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 ||||||
教學重點、難點 | |||||||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蝸牛的頭飾、獎杯 | ||||||
教學流程 | 輔助手段 | 教師活動預設 | 學生活動預設 | 設計意圖 | |||
一、看圖激趣,復習導入 | 1、(出示蝸牛圖片)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嗎? 2、大家談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嗎,在很久很久以前,蝸牛還長著一對大翅膀呢。看,(出示長翅膀的蝸牛圖)多可愛的小蝸牛啊。 3、看到這兩幅圖,你有什么疑問嗎?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讀題 | 自主介紹蝸牛 看圖 提出疑問 讀題 |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圖片,先請學生對現在的蝸牛進行介紹,在運用圖片進行對比,以激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急切地投入學習,即以疑促學。 |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句自己想辦法解決。 2、做摘果子游戲:出示“果子”(字卡)的果樹圖。請學生摘果子。如果這個小朋友字音讀準了,下面的小朋友迅速舉起自己的字卡就說明這個果子成熟了,并要求這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好的方法及時推廣。 3、把難讀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小組內的小朋友聽。如果讀不通的,一起探討探討,直到全讀通為止。 4、再讀課文,你都讀懂些什么? |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做摘果子游戲 讀難讀的句子或段落 再讀課文 | 《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這里從情趣認字入手,鼓勵學生探究發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讀通課文,為感悟朗讀和拓展閱讀提供了可能。 | ||||
三、分析字形,練寫生字 | 1. 認讀生字:翅 膀 2、學生交流: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哪個生字? 3、觀察生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 | 認讀生字 學生交流 突出注意點 學生書空、描紅 | |||||
教學反思: | |||||||
課題:蝸牛的獎杯 | 課時:第二課時 | 課型:閱讀課 | 教學時間: | ||||
教學目標 |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榮譽,應把榮譽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 ||||||
教學重點、難點 | |||||||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蝸牛的頭飾、獎杯 | ||||||
教學流程 | 輔助手段 | 教師活動預設 | 學生活動預設 | 設計意圖 | |||
一、復習鞏固。 | 1、 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 給生字擴詞,最好是成語。 3、 同桌分角色練讀,指名練讀,評價。 | 開火車認讀 擴詞 分角色讀 | 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 ||||
二、情境體驗,品味課文 | 1、(出示有翅膀的蝸牛圖)大家看看這幅圖,準備回答問題。 ⑴很久很久以前的蝸牛是什么樣的? ⑵在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它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 ⑶如果你有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的飛翔,你的心情怎樣? 2、(出示帶硬殼的蝸牛圖)再看看這幅圖。 ⑴這是什么時候的蝸牛? ⑵和以前的蝸牛比比,有什么變化? ⑶在書上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聽。(隨機出示句子:“沉重的獎杯變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勉強地從硬殼中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指導讀好詞語“勉強”、“慢慢地”及句子,鼓勵學生分組比賽讀。) 3、(出示獎杯)過渡:這獎杯是怎么得來的?課文中哪一小節告訴你的? ⑴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有哪些動物參加比賽?(媒體隨機演示:飛行比賽場景) ⑵指名讀。討論:哪些詞能說明蝸牛能得冠軍?(相機指導朗讀“遙遙領先、甩、所有”等詞語) | 在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 談體會 看圖 討論 比較 找出句子 找句子 自由讀 指名讀 | 任何事只有當自己有了切身體會后才會有深刻的感受。教師用語言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空間,去體會,去感受,真切地感悟課文語言。 具體的情境是語言的發源地。這一環節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交際情境,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說話中,積極地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 ||||
⑶齊讀第二自然段。 ⑷如果你是這只獲勝的蝸牛,你愿意接受老師的采訪嗎? ①今天,你獲得冠軍心情怎樣?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4、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處駛句式:蝸牛得了 ,反而不能在空中 ,變得只能在地上 。 ⑵根據上面的一句話,你最想提出什么問題?(如:為什么蝸牛從能在空中飛變成只能在地上爬了呢?) ⑶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哪些句子得出答案,同桌交流。指名讀有關句子。 ⑷現在你就是那只洋洋得意的蝸牛了,跟你的好朋友一起演演看,蝸牛當時的神態、動作是什么樣的。 指名一人戴上頭飾演。(你背著獎杯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師配音。 5、結果呢? ⑴指名讀:“天長日久,蝸牛和獎杯粘在了一起,一對翅膀也退化了。” ⑵你覺得這只蝸牛怎樣? | 齊讀 談話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提問 同桌交流,指名讀有關句子。 跟好朋友一起演演 指名演 一部分學生讀,一部分學生演 | 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一說、演一演,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出蝸牛獲獎后的自滿自足、不思進取。 | |||||
三、深化體驗,拓展說話 | 1、采訪班級中比賽獲過獎的同學。 模擬采訪:你得的是什么獎?你獲獎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第一名你會怎么樣? 2、故事后續:有一天,老蝸牛帶著小蝸牛一起出來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舉行飛行比賽。老蝸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飛行的蜻蜓、蜜蜂、蝴蝶……嘆了口氣說:“哎……” 討論并思考:老蝸牛會對小蝸牛說什么呢?小蝸牛會怎么說呢? | 模擬采訪 ÷聽故事 討論、思考 | 現在的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的學習活動必須充滿童趣,必須以兒童的方式進行,必須是體驗型的。“采訪”是個挑戰,而被“采訪”更是榮幸,對學生來說有興趣、有表達的欲望,這讓學生躍躍欲試,體驗成功的喜悅,更在不知不覺中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榮譽,應把榮譽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可謂“一石多鳥” 這一環節巧妙的將學生由“畫外人”變成“畫中人”。讓學生想象說 | ||||
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思維,同時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寓意的獨特的體驗。 | |||||||
四、課外延伸,選擇練習 | 1、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家人或小伙伴聽。 2、課后查資料,找找有關蝸牛的資料。 | 講故事 課后查資料 | |||||
第三課時: 完成《練習與測試》 | |||||||
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