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感受朱德同志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愛戴之情。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扁擔圖,讓學生觀察,這是什么?(板書:扁擔)指生認讀。仔細觀察,你知道這是誰的扁擔嗎?補全課題:朱德的扁擔,指生認讀。齊讀課題。
2、指生介紹朱德,師進行補充。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涵:
1、課題為“朱德的扁擔”,他用這根扁擔做什么嗎?(挑糧上山)為什么要挑糧上山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3、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觀察這根扁擔,你發現了什么?(朱德記)他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學生再讀課文,找出答案)
體會“藏”
1、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戰士們為什么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1)朱德同志是軍長,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課件出示,學生看圖片試著說一說。)
(2)教師小結:是啊,清晨,當戰士們還在睡夢中時,朱德同志可能已經在察看地形,進行作戰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務。白天,他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和戰士們一起耕田種地。晚上,當戰士們都進入了夢鄉,他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思考,研究戰略,可能一工作就會到天明,他的工作這么忙、這么苦,卻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學生再讀課文,找出體現挑糧累的句子
課件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1)五六十里:單靠兩只腳要走上以整天!路遠嗎?誰來讀好這個數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課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岡山,學生想象:這樣的路會怎么難走呢?誰來讀出山的高,路的險?指名讀。
體會“同甘共苦”
過渡: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身強力壯的年輕小伙爭著去,搶著去,作為總司令的朱德同志,當年已經四十多歲的他,也和戰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課件出示插圖)
1、看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一說)教師相機出示草鞋、斗笠。
2、說話練習: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讀文: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話,學生齊讀。
4、同學們,故事學到這兒,你們認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樣的人呢?(板書:同甘共苦)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敬佩,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這么辛苦,也難怪戰士們會這樣想------(課件出示)
5、這句話該怎么讀出戰士們的心情呢?試一試。(自由讀,指名讀)
6、帶著你的擔憂、你的心疼齊讀。
體會“勸”
1、在這種情況下,戰士們都勸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戰士們會怎么勸說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貼心的話呀,朱德同志聽勸了嗎?他會怎么回答戰士們好心的勸說?(交流)
體會“做扁擔”
1、在大家勸說不成的情況下,只好決定把他的扁擔藏起來,戰士們認為只要朱德同志沒有扁擔了,就不能再挑糧食了!這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戰士們的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不料)
2、讓紅軍戰士們沒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夜那么深了,可他還在煤油燈下用力地劈、認真地削、仔細地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個晚上,當第二天早晨,他拿著扁擔走出來的時候,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樣子?(交流)
3、看到朱德同志連夜趕做的新扁擔,戰士們還忍心再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嗎?因為大家知道,他們藏了,朱德還會再做,這樣只會讓他更累,戰士們不忍心啊!而且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齊讀)不料,朱德-----三個字。所以大家見了(引讀)越發敬愛-----他的扁擔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個和戰士們(指板書)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戰士們在一起。
三、拓展延伸:
朱德爺爺的這根扁擔,讓我們永遠記住了朱德爺爺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偉人,永遠學習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相信,讀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和小朋友一樣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樣感動。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