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解: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整首詩展現(xiàn)了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愛的蟈蟈的情景。婆婆因“盲”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我”想到送一只會唱歌的蟈蟈給盲婆婆,讓寂寞的她分享田園情趣,喚起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回憶,真是一首充滿童趣又寄意深遠的好詩!
目標預設: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感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文字的美。
2. 認識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正確書寫其中的“婆、綠、鄰、居”四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用朗讀展現(xiàn)。
3. 通過自身體驗,課文誦讀,感受詩中的那份童真,激起學生的愛心。
過程與方法:
觀察書中的兩幅插圖,學會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等想象練說,在誦讀中感受詩中的歡樂的情緒,想象助人的美好。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學會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關愛他人、尊老助殘的美好意愿。
2.體會詩中人物扶弱助殘,尊老敬老所表現(xiàn)出的善良和美好,得到助人者快樂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發(fā)揮想象力,體會和表達助人者和得助者其樂融融的和諧詩意。
設計理念:
1.緊扣新課標要求,將情景教學、聯(lián)想教學等有機結合,循循善誘、寓教于樂,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學生人格培養(yǎng)和品德教育。
2.配圖朗誦。讓學生產(chǎn)生生動形象之感。誦讀更有情感,激發(fā)學生誦讀情趣。
3.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抒發(fā)兒童的童真童趣,讓兒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開想象的翅膀,感悟詩的題旨。
設計思路:
于漪老師說過:“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因此,教學生閱讀,千萬不能支解,不可嚼爛,千萬不能將秀氣和靈氣教去了。如果把靈動的、活潑的詩詞教僵了,就使他們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置入生活情境中,重視整體感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并能外化為朗讀時的語調(diào)、表情、動作。讓學生在觀看插圖,聽了范讀后再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從而達到體會感情,積累語言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昨天,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那就是讓小朋友們閉著眼睛做幾件事,看看自己碰到什么困難了,心里又有哪些感受呢?
2、 學生交流后,老師板書“盲婆婆”這個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盲”是什么意思嗎?再讀“盲婆婆”,你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3、 指導識記“婆”, 女作偏旁和作底的時候,書寫的變化,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4、 剛才小朋友們讀“盲婆婆”時充滿了同情,但通過昨天你對第五課的預習,你有沒有讀出文中“盲婆婆”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學生回答完之后,老師緊接著問他預習時讀了幾遍課文,并及時給與評價。)
5、 盲婆婆的高興來之于蟈蟈,來之于文中那位具有愛心的小朋友。老師完整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課文中的生字朋友都認識了嗎?我們來認一認。
綠色 鄰居 田野 樂呵呵 喜滋滋
童年 帶領 難忘 代替 您好 清波
2、長句檢查: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1、這首詩歌有幾個小節(jié)?
三、潛心會文
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指名學生讀第一小節(jié)。(你讀這一節(jié)有什么心情?從哪些詞語知道的?)
2、引導看圖,從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理解“喜滋滋、樂呵呵”。你還會送一些詞語給這位盲婆婆嗎?學生積累詞語:樂呵呵、笑呵呵、喜滋滋、美滋滋、喜洋洋、甜滋滋。
3、婆婆年紀大,又是殘疾人,更是需要幫助的人。所以這個小朋友是樂呵呵、喜滋滋的提著蟈蟈去看盲婆婆。
4、這兒有個詞語“鄰居”,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俗話說:鄰居好,賽金寶。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住它,老師板書,學生書空。
4、指導朗讀。
過渡: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它給盲婆婆帶來了什么樣的歡樂呢?
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
1、學生自讀二、三小節(jié)(回答問題)
2、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蟈蟈?指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小節(jié)講講,“綠”是一個生字,是我們要寫的,你用什么方法識記它,老師板書,學生書空。什么樣的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