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2、3、4自然段所描寫的夕陽下山的過程。
教學難點:
感受夕陽下山的瑰麗景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壯 這個生字,你認識嗎?它的偏旁是什么?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你能給“壯”找找詞語朋友嗎?
2、出示:深藍 燦爛 起伏 這一組新詞認識嗎?
課文向我們描繪了—— 出示深藍的( )燦爛的( )起伏的( )
這些詞組你能讀準嗎?光讀準還不夠,還要能讀好,注意“的”這個輕聲,還要注意停頓,這樣就能讀好了,誰來試試?
3、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在夕陽的映照下,那深藍的天空,燦爛的霞光,起伏的西山顯得十分壯麗,吸引了爺爺奶奶還有我,讓我們一起去看日落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引讀課題)。
二、精讀感悟。
(一)精讀第二自然段——品悟夕陽的“壯麗”
1、 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發現?這時的太陽與中午相比,有什么變化嗎?看了中午的太陽,你有什么感覺?
出示句子:太陽已經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引導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
誰來讀一讀?(這時的太陽不再刺眼,看起來是那樣柔和美麗)
2、天空什么樣呢?
出示句子:天空一片深藍。
你能想象這像什么嗎?(像大海那樣廣闊無垠)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看看有沒有一望無邊的感覺。請同桌讀 。
3、出示生詞“連綿起伏”。課文中寫什么連綿起伏?連綿起伏是什么意思呢?請小朋友們看黑板,看著老師一邊畫一邊想想詞語的意思。這些山呀,有的高,有的低,一座連著一座,這樣高高低低、連續不斷的群山就叫——。(貼詞:連綿起伏)
4、太陽下山時,發出柔和的光芒,就是——余暉。
藍天下,所有的山都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中,就像披了一層薄薄的金紗,這時,你覺得景色怎樣?(壯麗)(你能用上課文的詞語嗎?真會讀書)
特別壯觀特別美麗就是十分壯麗,放到句子中,相信你們一定能把西山的壯麗讀出來,自己練練吧。
指名讀,齊讀。 (一邊讀一邊想象著美麗的畫面,會讀得更好)
5、太陽西斜時,柔和的光,深藍的天空,起伏的西山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壯麗的圖畫,讓我們把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一讀,再次感受太陽西斜時壯麗的景色。
出示第二小節 男生讀。
(二)精讀第三、四自然段——感受霞光的“燦爛”
1、引讀第3自然段。
2、小朋友們,你們的臉什么時候會漲紅?(開心、激動、生氣、運動完……)
夕陽呀,也跟人一樣,這時,它的臉也漲紅了,你們說這個時候太陽是高興還是生氣呢?為什么呀?(太陽把大自然裝扮得這樣壯麗,他應該是高興、自豪)
3、引讀第2句。只有這幾種顏色嗎?還有……還有許多我們說也說不上來的顏色,他們都躲到省略號里去了。這么多的顏色鋪滿天空,作者都寫不完了,你會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嗎?你們真有本事,我們再說什么要是說也說不完用什么辦法?
太陽真了不起,不僅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且把身邊的云染成各種顏色,誰能把顏色的又多又美讀出來? 出示句子
4、剛才作者是從顏色上描寫天邊的云朵,下面,我們變換一種形式,看看大家能不能和作者寫得一樣棒。
出示句子:天邊五顏六色的云,紅的像( ),黃的像( ),紫的像( )……美極了!
5、這些美麗的景色都是太陽這個魔術師給變出來的,請女同學一起來讀讀第3自然段。
6、太陽聽到大家的夸獎,不好意思了,它的臉更紅了,一點一點地往下沉,走啊,走啊,走到了西山的背后,我們看不到它那紅撲撲的臉蛋了,這時,他留給我們什么樣的景色呢?誰來說一說?(用上書上的句子)
7、讓我們送送夕陽吧。 出示第四自然段。
太陽的臉
變得
更紅了
它
輕輕地
走向
西山的背后
把
燦爛的霞光
留在
遙遠的天邊
瞧,這一自然段老師把它稍微改了一下,多像一首詩啊,怎樣把這段話讀成一首詩呢?自己先試試。 指名讀,齊讀。
讀好這首詩要讀出節奏,讀出詩的韻味來,聽老師來讀讀。自己再試試
指名讀 齊讀
8、學到這里,你能用“先……然后……最后……”連起來說一說嗎?可以看著老師的板書,可以聯系課文內容,也可以說說你自己的句子。
(三)精讀第五自然段——體會內心的“愉快”
夕陽真是個頑皮的孩子,不停地往下落;夕陽又是個害羞的小姑娘,紅著臉蛋悄悄地躲到西山的背后;夕陽還是個神奇的魔術師,把周圍的景物變得那么美。爺爺、奶奶帶著我去看日落,看到這一切,(引讀)爺爺——,望著奶奶說——
爺爺為什么會滿面紅光呢?(夕陽映紅了臉;身體健康;晚年生活幸福,太高興了)
你能了解爺爺的心情嗎?誰來讀一讀爺爺的話?
爺爺奶奶為爸爸媽媽,為我們操心了一輩子,我們應該怎樣感謝他們?
人生就像太陽,你們現在好比是早晨的朝陽,爸爸媽媽呢,就好像是中午的太陽,而爺爺奶奶呢,就是夕陽了,他們年紀大了,俗話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是有小朋友們的一片孝心,爺爺奶奶的晚年一定會像這夕陽一樣,很紅很紅,很美很美!
(引讀)爺爺看著這美麗的景色,開心地說——
爺爺想起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望著奶奶情不自禁地說——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西山看到的夕陽非常美,你們知道嗎?站在江邊、曠野、樹林里看到的夕陽也很美。
播放課件
2、夕陽也經常在詩人的筆下出現。
出示 《登鸛雀樓》 《暮江吟》 《使至塞上》
四、指導寫字。
看看電腦老師是怎么教我們寫字的?看結構分析
藍:范寫 第一橫要寫在上半格的中間,要有力,要長;中間部分要寫在橫中線上,這里是點;“皿”的橫也要拉長,與草字頭的這一橫要差不多。三個部分要勻稱,這樣寫的字才漂亮。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漲:范寫 三點水要窄,寫在左半格的中間,“張”要大,“弓”要窄,三個部分要靠攏,最后的捺要有力。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五、布置作業。
動手畫一畫美麗的夕陽,并涂上顏色,如果能用上學過的詞寫上幾句話就更好了,再送給自己的長輩。
附板書:
西斜 十分壯麗
23 夕陽真美 下沉 五光十色
落山 霞光燦爛
(簡筆畫)連綿起伏
《夕陽真美》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夕陽真美》生動的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而富有變化的景色,語言生動形象,讀來自然流暢。抒發了人們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滲透著強烈的美育因素。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傍晚時分太陽慢慢落下、變化的過程寫出來了,并通過寫夕陽照耀下的其他景物的變化來表現夕陽之美。這些段落描繪出來的如畫美景適合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來理解和感悟。全文給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感。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在上這堂課時,我努力地挖掘和提示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和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老師的語言感染,有表情的朗讀等方法,把課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點化了出來,呼喚了出來,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課文所蘊涵的情感之美,顯得特別真切,特別自然。
1、憑借語言,展開想象,引入美的情境。2、引導品味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語感。語感是讀者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能使語文課的思想教育收到實效。3、利用簡筆畫勾勒,引起學生聯想,既理解了文本,又陶冶了情操。
第二段的教學,我指導學生通過讀,發現美的句子,并通過交流感受畫面之美,再讀課文品語句之美,重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三四段的教學,我放手引導學生自學,給出要求,小組合作,重點體會太陽下沉時自身及其周圍云朵色彩的變化,感受夕陽落山后留在天邊的霞光的燦爛景象。利用畫面,展開想象,圖文結合,美美地讀中理解感悟。二三四段的教學緊扣課題“夕陽真美”,三幅畫面連綴成一幅連貫的動態的畫面,對日落有個整體的感覺,有身臨其境的美感。最后又整體感知課文,配樂朗讀全文,優美的課文、動人的畫面深深打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使文本傳遞的信息,銘刻于學生內心;這樣充分調動學生全身心配合閱讀,學生通過課文教學,基本能夠背誦課文,而且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了樂事。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體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經常給學生進行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讀出音樂般的節奏,優美的旋律,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使他們真切地感受課文中所蘊涵的感情。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老師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的需要,采用或個別朗讀,或集體朗讀,或讀句,或讀段,或讀全文等多種朗讀形式,并且注重讀前指導與讀后品評,努力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品評中接受情感的體驗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