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學實錄及反思

發布時間:2017-11-02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感悟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誦讀詩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學難點:

  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座樓(出示課件),它叫鸛雀樓,誰來叫叫它的名字(板書,指名讀)。想知道它名字的來歷嗎?請看(出示課件)。說到鸛雀樓,自然會使我們想到唐代的大詩人------王之渙,他的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鸛雀樓,看到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水,想了很多很多寫下的——《登鸛雀樓》(補充板書,并解題)指名讀,齊讀,讀準“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王之渙和他的這首詩吧。(出示課件)

  生:學生自由練讀古詩。

  師:邊讀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師板書詩句、詩人)

  二、新課講授

  (一)、學習生字

  師:老師把這首詩中的生字單列了出來,請你們自己來讀一讀,認一認。(出示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生:學生自由練讀詞語。

  師:你會寫這些字嗎?說說你的記字方法,能為生字找找朋友嗎?重點講幾個難寫字“雀、樓、欲、依、更”。

  生:“樓”把“數學”的“數”換個偏旁就得到了,“雀”把“準確”的“準”兩點水旁換成小字頭等。

  生:說了不少字的組詞。

  生:按筆順描紅一遍,注意“欲“和“樓”的筆順。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出示詩句,理解關鍵詞。(出示課件)

  &學習第一、二行詩句師:自讀一、二行詩句,根據后面詞語的意思來理解詩句。

  師:許多詩中都藏著畫面,讀這兩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畫面?能把它背下來嗎?

  生:我看到太陽了。

  生:我看到那邊有很多山。

  師:閉上眼睛,聽聽詩人的吟誦。你們想讀嗎?試一試,能背一背嗎?(給學生畫好節奏,自讀、指背、賽背)

  生:學生按畫好的節奏自由練讀練背。

  師: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短短的兩句話,就讓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景色,可是遙遠的山那邊的景色是不是更吸引人,大海的波浪是不是更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么辦?

  生:站得更高些吧。

  生:再往上爬吧。

  師:你能用書中的詩句回答嗎?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對,你真夠聰明的!

  2、出示詩句,理解關鍵詞。(出示課件)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師: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師:你們有過站得高,看得遠的經歷嗎?

  生:站在我家的樓上能看到更遠的地方。

  生:站在山頂上看到的才遠呢。

  師: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愿意當小老師來讀一讀這句詩?(畫好節奏多形式練讀)

  生:學生練習朗讀。

  師:“窮”在這里什么意思?“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師:這兩句詩是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意思是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他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還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情懷。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師生齊寫)

  (三)朗讀背誦指導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至今,就是因為最后兩行(齊讀)它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齊讀)現在常用來勉勵自己或朋友。你們想更上一層樓嗎?能把這兩行背下嗎?

  有誰能把整首詩背下來的,自由練背

  小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只有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更開闊。

  三、延伸拓展

  王之渙一生寫下的詩有很多很多,如《涼州詞》、《送別》,讓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吧(出示課件),關于鸛雀樓,不僅王之渙寫過,其他詩人也寫過,有《陽春鸛雀樓》、《盛夏鸛雀樓》、《金秋鸛雀樓》和《瑞冬鸛雀樓》,一起來讀一讀吧。古詩是中國的國粹,希望大家課后,多學習,多誦讀。

  四、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背誦古詩。

  板書: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登鸛雀樓》教后反思

  甘泉小學王金香

  “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登鸛雀樓》這首古詩不少學生早就會背誦了,但他們的背誦是一種機械的記憶,有些學生連書中的字都不認識,字音也讀不準,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讓學生停留在背誦上,還要讓學生理解詩意,體會意境。

  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真正理解字義和詩句內容,深刻感知詩的意境及蘊含的道理。我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在教學古詩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形象直觀的圖與靜態的文字結合起來。為學生劃好詩的朗讀節奏,通過多形式的朗讀體會,讓詩中的畫面能在學生頭腦中越來越清晰地浮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黃河水流入大海的磅礴氣勢,這樣的感悟內化,使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水到渠成。體會詩中蘊含的道理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圖片和切身經歷來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從而悟出古詩所蘊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知道了只有多讀書,多學習,眼界才能更開闊。再通過課外延伸,讓學生對王之渙有更多的了解,也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鸛雀樓的詩,從而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之處:課堂的識字量較大,學生很難全面掌握;作業沒有精心設計,學生做起來有困難;沒有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畫面設計成動態的,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上有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考慮問題更全面,鉆研教材更深入。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精品在线 | 在线Ⅴ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五月天AV女优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洲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