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請求”、“懇求”、“優秀”的意思。
3、重點學習2、3、自然段,體會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孤兒。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孔繁森的高尚品質的品質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憑借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想象體會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孤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人。(出示圖)他的名字叫孔繁森。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一起寫寫他的名字。(寫好后說一說“孔”是生字,左邊是“子”字旁,橫變成提。右邊是豎彎鉤。)
【設計意圖:出示圖片畫像,使學生對孔繁森這個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認識,并把他的親切平和的形像銘刻于腦海。】
(2)誰來讀準他的名字?(3人讀)
(3)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故事,一起讀課題。(標:16)
(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①我想知道孔繁森是個什么樣的人?(幾個人一樣時)
哦,大家都想知道孔繁森是個什么樣的人,來,讓我們自由地讀讀課文。
②我想知道孔繁森做了什么事?(你真會思考)
是呀,孔繁森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小朋友們想知道,讓我們帶著問題來讀讀課文。把書翻到105頁,自由地讀課文。
【設計意圖:理解課題,引導質疑,激發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
師:(1)別著急,聽清老師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別忘了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三、檢查自讀情況
師:小朋友們讀得真認真,這些詞語你會讀嗎?
1、出示:漢族 藏族 藏胞 援藏
誰來讀?(2人) 評:你都讀準了,真棒!你也不錯,你的聲音真好聽。
①小朋友,我國有56個民族,我們大多屬于漢族,孔繁森就是漢族人,藏族是少數民族之一。
②漢族和藏族親如一家,我們親切地稱藏族人民為“藏胞”。
③當時,藏族比較落后,我們漢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兒幫助他們,支援他們,這就叫——援藏。
一起來讀好這幾個詞語。(齊讀)
2、出示:曲尼,曲印,貢桑,拉薩市
這組有點難,誰愿意來讀?
曲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第一聲,這個小朋友讀準了。就請你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
3、出示:優秀 獻血 營養費 勉強答應
這組呢,你來讀。“應”是輕聲,你讀準了。誰也來讀一讀。
4、去掉拼音,打亂順序,我們一起來讀讀。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后,和學生進行交流,其間,相機出示文中相關的生字詞,把詞語的認讀與理解相結合,既自然又不單調。】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小朋友,通過讀課文,你知道孔繁森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我們了。找一找。
出示: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點紅
① 小朋友,“優秀”是個新詞,你在哪里見過優秀?
作業本上,那是因為——? 我的字寫得好。
我們班被評為優秀班集體,
你們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
你的習字冊上得了優秀,說明你的字寫得好,你的美術作業本上得了優秀,說明你畫畫很棒,你的成績優秀,說明你的成績很突出。那么文中說孔繁森是優秀的援藏干部,就是說孔繁森是個——(出色、很好)的援藏干部。哦!也就是說孔繁森援藏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非常好。
來,我們一起讀好這句話。
板書:優秀的援藏干部
【設計意圖:這是全文的總起、中心句。突出“優秀”一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說話,使學生對孔繁森獲得一個總體印象。】
2、第二自然段
①為什么說孔繁森是個優秀的援藏干部呢?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一起走進1992年的拉薩市。
出示:1992年……成了孤兒。 師讀
紅顯
② 小朋友,怎樣的孩子稱為孤兒呢?
沒有爸爸(媽媽)就是孤兒嗎?再讀讀這句話,好好想一想。(一個親人都沒有)是呀,一個親人都沒有就是孤兒了。
【設計意圖:說到地震,學生一定是有所了解的,新聞中也出現過相關報道,所以可讓學生自由地交流,同時再出現幾幅地震過后一片狼藉,生靈涂炭的畫面,學生頓時是談地震而“色變”。然手回到課文,學生心中充滿了對地震中遭難的三個孩子的深深同情和傷心。此時趁熱打鐵,對“孤兒”一詞展開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而在這次地震中,曲尼,曲印和貢桑(三個藏族孩子)成了孤兒,此時此刻他們多么需要
多么需要 多么需要
(爸爸,媽媽)(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的——)
是呀,這個時候,他們需要親人的關愛和親人的溫暖。
③ 正在他們急需幫助的時候,市委書記孔繁森來到了他們身邊。他是怎么做的?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有關的句子。找到了嗎?你來說。
出示:孔繁森把他們……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撫養他們。
哦,孔繁森就是這樣做的(紅顯)“像……撫養他們”。
④ 小朋友回想一下爸爸媽媽撫養我們的情景,然后來說一說孔繁森究竟是如何來撫養孤兒的。(同桌兩個小朋友可以互相說一說)
a、學生先說,再出示:當曲尼發燒了,孔繁森 。
b、先出示:老師來幫助你,當曲尼發燒了……
是啊,那么當曲尼生病了,曲印學習退步了,小貢桑吵著要爸爸媽媽時,孔繁森是怎么做的?(同桌兩個小朋友你說我聽,我說你聽)
評:孔繁森就像他爸爸。 孔繁森就是一位慈祥的爸爸
孔繁森就是這樣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的。
來男生來讀這句話,女生也來讀一讀。
①這句話該怎么讀。②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請你再來讀讀。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孔繁森是市委書記,白天有許多工作要忙,到了晚上,還要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照顧三個孤兒,可以說他是一位可親可敬的父親!也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父母關愛自己的小故事,體會父母對親生兒女的小故事,體會父母對親生兒女的愛,又是一種情感體驗;想象孔繁森對三個孩子的細致關懷,這既是說話練習,更是一種情感的遷移,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孔繁森對三個本不是自己孩子的真切關懷。此時,這一自然段的有感情的朗讀就成了學生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了。】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小朋友,告訴你們,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困難的藏胞們,都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有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交不起。自從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這時候,他又是如何來撫養三個孩子的呢?請你們讀讀3、4自然段。
a、 誰來說:①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三個孤兒上學讀書。
②孔繁森到醫院請求獻血。為什么藥獻血呢?
是呀,為了撫養這三個孤兒,供他們上學讀書,他想到了獻血。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來到醫院,請求獻血。出示第3自然段。
b、 請一個同學來讀讀。
能不能簡潔些,讓人一聽就明白。
c、 請大家想一想,孔繁森為什么在夜里,悄悄地來到醫院?
①白天工作忙。說得對 ②不想讓別人知道(是呀,要是被鄰居,被孩子知道了,肯定不會讓他去)
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就請你來讀好這句話。(想一想,悄悄地該怎么讀,你再來讀。有進步!
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d、 孔繁森來到醫院獻血會怎么說呢?(我是醫生,你怎么向我請求?)
哦,像這樣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別人答應,這就叫“請求”。
可是,醫生見他——(引讀)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同意。
此時此刻,孔繁森心里會想些什么?會怎樣向醫生請求呢?
你的請求非常誠懇,但作為醫生,為了你的健康,我不能同意。
孔繁森就這樣走了嗎?(沒有)你來說。
像這樣一次又一次誠懇地請求就是“再三懇求”讀一讀這個詞語,經孔繁森再三(請)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
捧起書一起讀讀第3自然段。
e、 小朋友,讀到這兒我們明白了,孔繁森再三懇求獻血是為了——
是呀,他這么做完全是為了撫養這三個孤兒,老師告訴大家,孔繁森曾三次獻血,要知道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他把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全部用于這三個孩子的學習生活。
同學們,學到這兒,你想對孔繁森說些什么?
(偉大,優秀,了不起)
追問: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為什么呢?能具體說說嗎? ( 老師聽出來了,你是發自內心的敬佩他)
總結:①是呀,孔繁森就是這樣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的。(指著說)
孔繁森他是一位漢族干部把西藏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他不愧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擦掉?)
②讓我們懷著敬意來記住他的名字。一起讀(課題)
③同學們孔繁森的故事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大家,也感動了藏胞們,他們會怎么想,怎么說,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課文通過具體事例的講述,體現出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好干部。教師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思考哪些地方寫出孔繁森的優秀品質,抓住關鍵詞句反復研讀、造句,利用分角色表演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理解,使學生對孔繁森的優秀品質有更為具體的、深刻的認識。】
五、學習生字
這節課,我們學了很多生字,來我們先來學習這兩個字。
“優秀”先讀一讀,怎樣寫好它呢?
師范寫,生描紅 “優”什么結構,左窄右寬。
“秀”什么結構,下面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板書:
16孔繁森
優秀的援藏干部
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孤兒
教學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突出了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本環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的理念,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積極倡導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而整個課堂是生動的,開放的,充滿著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