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解說】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序”是一種文體,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靶颉庇袝蚝唾浶騼煞N。書序比較早,多為敘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文體,內容多為勉勵、稱許、推重之辭。
【走進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著有《宋學士文集》、《孝經新說》等。
【背景鏈接】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也在京城,就讀于“太學”。馬生回鄉探親,宋濂寫了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以身作則,勉勵馬生刻苦學習。這篇贈序不是板著面孔說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身說法,針對時弊以加針砭,因而寫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辭流暢,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
【字詞全解】
⒈生難字詞
弗之怠(dài) 被(pī) 綺(qǐ)繡 燁(yè)然 缊(yùn) 袍敝(bì)衣 廩(lǐn)稍裘(qiú) 遺(wèi) 謁(yè 撰(zhuàn) 贄(zhì)
、蔡撛~
、僖裕
(1)連詞:相當于“而”,譯為而,來(計日以還;俯身傾耳以請;無從致書以觀)
(2)介詞:把,用 (以衾擁覆;生以鄉人子謁余;以書假余;撰長書以為贄)
(3)因為(以中有足樂者)
、谥
(1)結構助詞:的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2)代詞 (走送之)
(3)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當余之從師也)
(4)無實義 (無鮮肥滋味之享)
③而:
(1)表轉折:但,卻(足膚皸裂而不知)
(2)表修飾:(久而乃和)
、惩僮
①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四肢)
、谕嵘员痪_繡(被:通“披”,穿)
、凼种覆豢汕(屈:通“曲”,彎曲)
、垂沤癞惲x
、匐羧顺譁止 (湯:古義為熱水;今義指湯水)
、诟F冬烈風(窮:古義為深,今義為貧窮,窮盡)
、蹏L趨百里外(趨:古義為快步跑,今義為趨勢)
、苋赵偈(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多次)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是:古義為這,今義為判斷動詞,是;假:古義借,今義與真相對)
、萦覀淙莩(xiù) (臭:古義:香氣 今義:(chòu)臭氣,氣味難聞)
、抻兴緲I、博士為之師(博士:古義:大儒,博學之士 今義:碩士后的學位)
、唛T人弟子填其室(填:古義:擠滿 今義:填滿 填充)
⒌一詞多義
⑴患:①擔憂,憂慮,動詞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②憂患,名詞(無凍餒之患矣)
、频溃孩賹W說,名詞(益慕圣賢之道)②說,動詞(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⑶至:①周到,形容詞(色愈恭,禮愈至)②到,動詞(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⑷質:①詢問,動詞(援疑質理)②本質,資質,名詞(非天質之卑)
、缮孩(臉色(未嘗稍降辭色)②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③顏色(課外)
、首洌孩偻扳А。倉促,急速(行西逾隴卒)②突然 (則亡以應卒)③死、芡戤叀、萁K于
、四剑孩傺瞿(益慕圣賢之道) ②羨慕(略無慕艷意)
、对~類活用
①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佩戴。)
、谑肿怨P錄。(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鄞髦炖t寶飾之帽。(寶:名詞作狀語,用珠寶;朱纓,名詞作狀語,用紅纓)
④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莶槐厝粲嘀咒。(手:名詞作狀語,用手)
、拊⒛媛。(寓:名詞作動詞,寄住)
、邿o鮮肥滋味之享。(鮮肥:形容詞作名詞,鮮魚和肥肉)
、返寡b句
、俑ブ(否定句,代詞“之”作賓語,動詞后置。“之”代筆錄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書這件事”。)
、诿考俳栌诓貢(介詞(于)+名詞(家)=介賓 作 狀語 是狀語后置 原來應是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甘÷跃洌
、僖允侨硕嘁詴(于)余。②余則缊袍敝衣處(于)其間。③撰長書以(之)為摯。
【句段解讀】
文中描寫和議論語句,并說說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剖析】描寫:“未嘗稍降辭色”形象地寫出了老師嚴肅的神態;“俯身傾耳”形象地寫出了學生奇案功德姿態;“燁然若神人”形象地寫出了同舍生華麗的外表;“缊袍敝衣”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粗陋的衣著。
議論:“余雖愚,卒或有所聞”點名虛心請教的好處;“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點明不恥惡衣食的原因;“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點明段旨;“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表明段旨;“是可謂善學者矣”點明馬生的為人;“余故道為送至難以告之”點明段旨。
(文言文里的句子包含特殊句式、重點句子翻譯)
【重點探究】
宋濂的求學經歷,告訴馬生什么道理?雖然時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學精神,我們還有哪些值得借鑒?
【剖析】在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親自實踐和體會告訴馬生: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學習的內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別,但他所講的道理對我們仍然具有啟發和教育意義。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好學,安于貧賤,不慕富貴的精神和對后學的熱情關懷和諄諄教導的態度,誠實守信、尊師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主旨歸納】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時期在艱難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歷,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讀書,以期有成。
【寫作借鑒】
、闭f理透徹,文字樸素,很有感動人心的力量。作者從自己青少年時期求學的經歷 ,一方介紹學習刻苦,另一方面講求師艱難 ,第三方面敘述求學的艱苦情況。
、 善于運用對比手法。比較明顯的是富家子弟的豪華和作者自己的貧寒的對比。本章的結論便是從這些對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鮮明,很有說服力。
【結構圖解】
送東陽馬生序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不敢稍逾越
求學勤 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余:足膚皸裂而不知 四支僵勁不能動 無鮮肥滋味之享
求學艱 口體之奉不若人而不知
(對比) 同舍生: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燁然若神人
艱苦求學--------------卒有所獲 勤奮學習(自勵;勵人)
【資料集錦】
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后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并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后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與課文相關的詩詞、對聯、名人軼事等)
【積累·語文素養的基石】(23分)
、苯o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
⑴余幼時即嗜學(shì) ⑵未嘗稍降辭色(jiàng) ⑶媵人持湯沃灌(yìng)
⑷燁然若神人(yè) ⑸足膚皸裂而不知(jūn)。⑹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yùn)
、素摵D曳屣(xǐ) ⑻既加冠(guān)
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偎闹Ы﹦挪荒軇( 通“肢” ) ②無從致書以觀 ( 得到 )
、垡允侨硕嘁詴儆( 借 ) ④益慕圣賢之道( 更加 )
⑤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擔心 ) ⑥或遇其叱咄( 責罵,呵斥 )
、唠羧顺譁止( 熱水 ) ⑧腰白玉之環( 腰佩 )
⒊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C )(3分)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B、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C、腰|白玉之環 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从矛F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偬齑蠛幈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天氣非常寒冷,硯中墨汁結了很硬的冰,手指都不能彎曲,我仍不敢放松抄書。
②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答:抄完了,跑著把書送還給人家,不敢超過一點約定的時間。
、弁嵘员痪_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答:同住的同學們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裝飾華貴的帽子,腰間佩戴著白玉環。
、芤灾杏凶銟氛,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答:因為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穿不如別人。
、迪铝斜硎鲋校环衔囊獾囊豁検( B )。(3分)
A.“略無慕艷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心向學的精神。
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是為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
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D.文段內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⒍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 嗜學 與 家貧 之間的矛盾決定的。(摘錄原文回答)(2分)
、纷髡邚哪娜齻方面寫了自己學習的經歷? (3分)
得書之難(抄書之勤)(2)求師之誠(3)求學之苦(生活之艱)
【閱讀·交流對話的平臺】
、彘喿x課文,完8~9題。(22分)
、附忉屜铝屑狱c的詞。(3分)
、偻嵘员痪_繡(通“披”,穿 ) ②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常常)
、蹏L趨百里外( 曾經 ) ④卒獲有所聞( 最終 )
⑤燁然若神人( 光彩照人的樣子 ) ⑥色愈恭,禮愈 至( 周到 )
9.全文從幾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3分)
答:讀書之難,求教之難,行路之難,衣食之難。
10.從文中可以看出,明代太學生有哪些優越的學習條件?(3分)
答:日有廩稍之供,歲有裘葛之遺;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有司業、博士為之師;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
11.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對比。進一步突出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越,從而告誡他們要精其業,成其德。
12.作者寫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作者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進一步勉勵馬生更加刻苦向學。“蓋余之勤且艱若此”概括了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13.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三條理由。(3分)
答:刻苦學習、博覽群書、虛心求教、恪守信用、甘于貧困
14.本文給你有哪些啟示?(4分)
答:①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主觀是否努力,與客觀學習生活條件關系不大。在學習中我們要有苦中作樂,以苦為樂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應該要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優越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努力學習。②應當尊重老師。在老師面前應當恭敬,謙虛。
、骈喿x《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15~14題。(15分)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韓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
、僦浔赜泻弦(代董生,那里) ②風俗與化移易(改變)
③ 而觀于其市(看看) ④ 為我謝曰(致意)
16.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內容。(4分)
答:首段慰勉董生,說此去必有機遇。第二段筆鋒一轉,說此去是否有好機遇還不一定。第三段借臨別囑托表明:有才能之士應出來為“天子”效力而不應歸依藩鎮。
17.寫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勸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說。
18.本文與《馬說》相比,體裁和語言有什么異同?(4分)
答:兩篇短文的內容都是議論性的,但體裁不一,《馬說》是議論文,跟現代的雜文大致相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贈別文章,重在敘述。《馬說》語言奇巧而言辯,文氣暢達而波瀾回轉!端投勰嫌魏颖毙颉氛Z言懇切而意味深長,言外傳意,委婉含蓄。
【綜合·展示個性的綠地】(11分)
19.衛生部于2011年6月1日晚緊急發布公告,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這是繼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劑等事件后的又一場食品安全危機。學校準備組織一次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
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耪埬銥楸敬位顒釉O計一條宣傳標語。(不超過15個字)(3分)
答:參考示例一:食品安全 人人有責 參考示例二:食品安全無小事 群眾生命大于天 參考示例三:食品事關天 安全記心間
(2)對“食品安全”問題,同學們有不同的看法。為此,學校舉辦了一場辯論賽。甲方認為食品安全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只能聽之任之。乙方認為食品安全關系著千家萬戶,我們不能漠然置之。你支持哪一方?請說出你的理由,要求語言連貫、得體。(不超過90個字)(4分)
答:參考示例一:我支持甲方觀點。因為制造商和經營商的運作不規范、食品監管部門的不作為及消費者的不知情、無安全意識等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
參考示例二:我支持乙方觀點。因為食品安全關系著民族的發展、個體的健康,我們應盡己所能去喚醒商家的職業道德,避免其違規運作,利用各種渠道督促食品監管部門積極作為,倡議消費者增強消費安全意識。(結合觀點說出理由,給2分;語言連貫、得體給2分。)
20.《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大鬧__、真假___、三借___。(4分)
(白骨精 天宮 美猴王 芭蕉扇)
【學習本文后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