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并梳理出文章的結構層次
2、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論據并說出他們的表達效果。
3、明確人得高貴在于靈魂的道理,努力塑造自己高貴的靈魂。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論據并說出他們的表達效果。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如果將人和“高貴”一詞聯系起來,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什么樣的形象?學生各抒己見。
(預設:美麗的女子,穿著華美,氣質雍容……)這是同學們對“高貴”的理解。
作家周國平對此也有過自己的思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哲理性議論文《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二、整體感知、把握中心
(一)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然后說說作者關于“人的高貴”提出了什么樣的觀點?
學生大聲朗讀全文,然后畫出觀點性語句。
(1、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標題;
2、“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薄谝恍」;
3、“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在于他有靈魂生活。人的高貴卻在于他有靈魂生活!谝恍」)
小結:原來,周國平認為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在作者看來,人的高貴與否并非我們以前淺薄的認識,她不是衣服的華貴、人的出身、物質財富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人的內心世界。
(二)大家閱讀全文后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論點,聯系之前學過的幾篇議論文,你覺得怎樣能比較準確地找到一篇議論文的觀點?學生思考后總結。
(先看標題,再尋開頭,后找結尾。)
三、探究寫法、深入理解
(一)作者是一位哲學家,他能夠形成這樣的認識當然源自于他對“高貴”的深刻思考,但這樣思考也是建立在具體的事例上的,他博覽群書,閱歷無數,究竟精選了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并用簡潔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
學生瀏覽2-6小節,概括事例。
(1、阿基米德面對即將劈向自己的劍,依然專心想著他正在研究的“圓”。
2、第歐根尼置亞歷山大大帝的詢問于不顧,繼續他陽光下的“沉思”。
3、王爾德在海關人員詢問出境有什么東西要報關時說:“除了我的才華,什么也沒有!
4、一個少女置身鬧哄哄的車廂,旁若無人,全神貫注地讀自己的書。)
(二)在這些事例中,“靈魂”這個詞并沒有出現,但在他們的言行之中,在他們最在乎的、追求的東西中,靈魂的光彩已經折射出來了。由此我們可以小結一下,“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這里“靈魂”的內涵是什么?
(愛思想勝于愛自己的生命;靈魂比權勢更高貴;有豐富的精神財富;有一種純正的追求。)
(三)這些事例是怎樣與作者表達的觀點發生聯系的?是否僅僅羅列了事例,只是在講故事?學生思考。
(否,文章每列舉完一個事例,都有一段精要的分析。)
過渡:對,文章每列舉完一個事例,都有一段精要的分析。讓我們找一找這些內容,選擇你最有感觸的語句,寫下你的理解。學生找議論性語句,并在頁面空白處做批注。
(事例1分析:“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寶貴的!
事例2分析:“在他看來,面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 戰功顯得無足輕重。”
事例3分析:“使他引以為豪的是,他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才華!
事例4分析:“據我觀察,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隨著年齡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于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在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學生全班交流。
(列舉完1、2兩個事例后,揭示了事例所蘊涵的道理:在有著思想的偉人面前,無論是能奪取生命的屠刀還是至高無上的亞歷山大大帝,都是那么無足輕重、不屑一顧;在這些有著高貴靈魂的偉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無價值。
事例3后的分析中“才華”指自己精神和靈魂所寄托的一切。對于獻身于文學藝術的人,總是把它們看做寄托自己靈魂所在。
事例4后的分析表明有著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的確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
小結:所有這些分析和議論,就如一條條紐帶,把事例和論點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事例與論點必須緊密聯系,文章才具有說服力。
四、聯系生活、體會高貴
(一)本文的語言是十分嚴密準確的,這也有助于作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這個標題“高貴”能不能換成“高尚“?學生討論
(“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內容主要不是提倡一個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較高的審美趣味,“高貴”雖然也指人的品質,但說人的高貴,又不限于品質這一個方面,本文的“高貴”主要強調的是人要“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二)人的高貴雖然也指人的品質,但還含蓋了豐富的內涵——精神的追求、內心世界的豐富、純真的追求。作家周國平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其實,“靈魂的高貴”還有很多的內涵——比如對工作對事業的追求、責任心、對別人的愛心、一種堅強不屈的毅力等等很多方面。那就讓我們以鮮活的事例,形象地闡釋“靈魂的高貴”還可以表現在哪些方面吧。
學生講述偉人、平凡人身上的動人光彩。
五、課堂總結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年老還是年輕、偉大抑或平凡,我們都能找到高貴的靈魂。這印證了一句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愿同學們擦亮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用心去感受靈魂的高貴,并努力使自己成為高貴的人。
板書: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周國平
事例 “高貴“的內涵
阿基米德 愛思想勝于愛自己的生命
第歐根尼 靈魂比權勢更高貴
王爾德 有豐富的精神財富
少女 有一種純正的追求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教學反思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币馑际钦f一個人只埋頭學習,而不深入思考、研究就會感到困惑重重。套用孔子的話,我認為:教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一位教師只是一味的教學,卻不思考之后得失,就會感到迷茫、困惑。因此,我認為一位善于思考的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之后,要不斷總結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這樣,才會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為此,在基本功結束之后,我對教授《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篇課文進行深入思考。反思之后,有得有失。下面我先總結幾點收獲:
第一:本課我成功的突破了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本文選取事例的典型性和論證的嚴密性,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在教學中設計這么一個環節,我與學生一起探討刪去普通人的例子行不行,學生很快理解此課重點。加上普通人的例子更全面、嚴密的證明的觀點,也說明了本文選取實力的典型性。
第二:本課還攻破了教學難點。本課教學難點是論據如何證明論點,為此,我引領學生深入分析五個事例,先概括五個事例內容,然后理解他們高貴的靈魂世界,這樣水到渠成的推出本文的論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第三:本課有課內到課外,對學生進行拓展思維的訓練,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我設計一個問題:請舉出中外精神上有追求的例子。學生積極性很高,舉的例子五花八門。
有收獲也有不足,不足之處是:(1)課堂時間把握不足。(2)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缺少大膽創新。(3)教學中品味語言不夠。
(4)對教材的挖掘程度不夠
周先生在文章中并沒有正面為我們闡述什么是“靈魂”,但他于另一篇哲理散文《靈魂的在場》中給出了定義,靈魂就是“普遍性的精神在個體的人身上的存在,或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北疚闹凶髡咚隙ǖ陌⒒椎隆皭壑腔蹌儆趷垡磺邪ㄗ约旱纳本褪沁@種“普遍性的精神”;第歐根尼“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就是“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周先生數月前給圣?颂K佩里的《要塞》的中文版寫了一篇序言,題為《走進一座圣殿》。序言的開篇說:“那個用頭腦思考的人是智者,那個用心靈思考的人是詩人,那個用行動思考的人是圣徒!痹谥芟壬劾,阿基米德用頭腦窺探著宇宙的秩序顯然是智者,第歐根尼與王爾德用心靈觀照這個世界顯然是詩人。在思考中他們均擁有了自己的“麥田”,自己的精神家園,實現了對日常的平庸生活的超越。 本文的篇尾,作者用近乎祈禱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的一份祝愿,祝愿那個列車上埋頭讀書的少女能“保持著純正的追求”。說是祝愿,其實更多的是憂慮,惟恐她被功利至上、精神貶值的社會所裹脅,所吞噬,成了虛榮、金錢、功名的犧牲品,直至最后成為“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停的軀體”。我們身處的世界的確是一個實用價值高于精神價值的世界,如何立足于庸常的生活又能在庸常的生活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呢?這是周國平先生對少女的那份憂慮,同時也是他自己的憂慮。對這樣的憂慮周國平先生曾用一段寓言般的文字幽默地表達了出來: “一個小女孩坐在灑滿陽光的臺階上,瞇縫著眼睛,一個朦朧的疑問在她的小腦瓜里盤旋:‘我怎么會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我悄悄走過她的身旁,回到屋里,把所有的哲學書籍都藏了起來! 小女孩向自己的提問,表達的正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也是一個永恒的人生命題,即“人應該尋找我自己”。古希臘黃金時期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我尋找過我自己!”這是周先生極為欣賞的一句話。周先生面對一個向永恒的人生問題提問的女孩,羞愧地將自己的所有哲學書籍都藏了起來,這是為什么呢?答案或許就是我們成年人反而往往迷失于外在的事物,進而失去了內在的靈魂世界,周先生是為這而羞愧。周先生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哲學家。喜愛周先生的文字的讀者,會發現“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是他的眾多作品中一以貫之的思想內核,你會發現周先生不停地用他的文字提醒著自己,同時也提醒著我們,提醒著我們的孩子。《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就是他為孩子們在麥田的懸崖邊緣筑起的一道柵欄,護衛著孩子們,以免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墜入空虛與物欲的深淵。
這是我在教完這節課后,在反思時結合網絡資源對作者對于“靈魂”的真正理解。所以,我感覺在我教這節課之前我還是對課文的內容挖掘不過,尤其是在資源上使用不夠。
總之,這次基本功講課我的收獲很大。它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種種不足,今后我會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創造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