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高爾基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云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斗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到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些烏云,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狂風吼叫……雷聲轟響……
一堆堆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在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這些閃電的影子,活像一條條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動,一晃就消失了。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簡析
一、結構清晰。
全文分三部分。1至6段為第一部分,7至11段為第二部分,12至16段為第三部分。
二、對比明顯。
文中有兩種敵對勢力,一種是以狂風、烏云、響雷為代表的邪惡勢力,一種是以海燕、波浪、大海為代表的正義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間的斗爭日趨激烈。
在斗爭的第一階段,“狂風卷集著烏云”,風“狂”云“烏”,開篇即造成一種緊張局勢。而海燕無所畏懼,“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他要用叫喊表達“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在斗爭的第二階段,“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雷聲轟響”、“震怒”,“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沫。”一個“直壓”,一個“惡狠狠地”“甩”,一個“轟鳴”,狼狽為奸,聲色俱厲。然海燕仍在飛翔,“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在笑烏云的虛張聲勢,笑烏云的色厲內荏,因為“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是遮不住太陽的”。波浪則用飛沫“跟狂風爭鳴”,表達自己的憤怒。
在斗爭的第三階段,“狂風吼叫……雷聲轟響……” “一堆堆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閃電也來助紂為虐。但是蒼茫的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海燕——這個勝利的預言家,仍在高傲的飛翔,它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三、象征寓意。
文中的海燕,憑借弱小的身子,面對狂風、烏云、響雷、閃電的恐嚇、威脅,一直高傲的飛翔、抗爭,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儼然是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的斗士的化身。大海無聲,卻毫不猶豫地將閃電的劍光熄滅,波浪無語,卻憤怒地和狂風爭鳴。它們是海燕的生活背景,也是海燕的戰斗背景。它們就像廣大的人民群眾,默默無聲然而積極的參與到斗爭中來,給了海燕這個斗士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面對海燕勇敢的挑戰,狂風、烏云、響雷、閃電感到自己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它們一味恐嚇,步步緊逼,妄圖摧毀海燕的斗爭意志。顯然這一切并不奏效,連它們自己也感到“困乏”,它們只有用更大的聲響掩飾它們的恐懼。
以海鷗、海鴨、企鵝為代表的軟弱派,被緊張激烈的斗爭嚇破了膽。除了無病呻吟、戰戰兢兢外,它們要么到處亂竄,要么明哲保身。它們不像海燕為戰斗而生,“享受不到戰斗的歡樂”,它們時刻考慮的是自己是否安全。為了安全,它們寧可被統治階級欺侮、傷害。
四、場面壯觀。
以大海為背景,雄渾壯闊;以對比推進情節,扣人心弦;風聲、雷聲、閃電、烏云、白浪、滄海、海燕,音響色彩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