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時間:2021-08-09 18:35:17 八年級上冊 我要投稿

《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一、抓課題,隱含主題。

  (生背古詩,最后背《墨梅》。)

  師:“不要花開好顏色,只要清氣滿乾坤。”看你們,坐得大大方方,規規矩矩,說得更是字正腔圓。我呢,也是這樣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學們面前。這樣吧,彼此之間鼓勵一下自己,送給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話。(課件出示:“規圓矩方”的牌匾。

  [看似簡單的交流,而教師那充滿深情的語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了他們探究的欲望,正所謂“入境始與親”。--余)

  師:注意觀察“矩”字,和你平時寫的有什么不同?

  生:“矩”的筆畫都是橫平豎直的。右邊的“巨”里多了一點。

  師:想象一下,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點?

  生:是不是要強調自己規矩多一點?

  生:是要告訴自己一定嚴格要求吧。

  [這個牌匾和這四個字,一直是我比較費解的地方,總感覺有些牽強,畢竟課文中只有一處提到“規矩”兩字,而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等教育意義在文中也并不明顯。至于“矩”上多一點的生發,自然也顯得有些一廂情愿,遠達不到有些評說者所說的“已經深深印在了孩子們心間”。--王]

  師:這個“點”正如同學們說的一樣要規矩多一“點”兒。對外呢,要更講規矩,懂禮節。比如對這個人(晏子)--本來他叫晏嬰,為什么稱“晏子”?

  生:古代對有貢獻的人的尊稱。

  師:我是女性,假如竇老師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竇子”?(生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對古代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牌匾的解讀既營造了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又巧妙地組織了教學,引出了本課教學的課題。--余)

  師: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殺三士》、《越石父》。

  師:還有《金壺箴言》等。同學們可以讀讀《晏子春秋》,你會知道得更多。今天,我們就走進晏子的一個故事--“晏子使楚”。(出示課題,生讀。)

  [介紹晏子的同時也介紹相關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把小課堂置于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之中,大氣。這跟竇老師的主題教學是一脈相承的。--余)

  師:“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國”)。讓我們讀讀課文。

  (請一生讀第一、第二自然段。)

  師:自評一下自己讀得如何?

  生:(得意地說)還不錯。

  師:的確不錯,比如“大夫”,現在我們一般讀dài fu,這里要讀dà fū。你讀得很準。

  (請一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誰來評價一下讀得如何?

  生:“我在這兒等一會兒”。這句有兩個兒化音,你都讀得不錯。

  (請一生讀第四自然段。然后學生評議。)

  生:“臨淄”的發音要準一些;是“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師:大家很注意聽。讀書一定要讀正確,不能丟字落字。我理解剛才這位同學,她在創造性朗讀呢。請你再規范讀一次,以后表演或復述的時候你就可以盡情創造啦。

  (該生又讀,讀正確了。)

  (請一生讀第五自然段。讀后學生評議。)

  師:注意,這里出現了兩個成語,是哪兩個?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學生把這兩個成語畫下來。)

  師:通過全篇朗讀,我們發現,第一次,楚王讓晏子鉆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齊國沒人了;第三次,楚王諷刺齊國人在楚國偷盜。

  師:晏子作為使節出使楚國,按理,雙方一定要做到講規矩,各方都要規矩多一點。然而他卻沒有得到尊重。

  師:但,不管怎么樣,最后的結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讓學生再齊讀課文的最后這句話,并板書。)

  [直奔文尾,與后面的再顧文首一樣,是對文本的大氣的解讀,整個文本成為教師與學生閱讀與討論的“小小寰球”,而非“盲人摸象”。--王)

  師:“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說出“敬重”、“佩服”之意)。

  師: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學們啊了一聲,該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視。

  師:“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師:那就直接寫了唄,為什么還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師讓學生把“不能不”送進句子中,變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送進去”仿佛已是玫瑰課堂上的口頭禪,雖只聽過她兩節課,已能感受她偏好的語言方式,再如“掌聲”、“謝謝孩子們”,似乎有人批評過玫瑰的這種“掌聲四起”,我則認為應視為個性化教師的“招牌動作”,只要與教師本人的個性、形象、追求等相協調即可。--王)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

  [在教師的牽引和巧妙點撥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點,通過“不敢不”和“不能不”的換詞訓練,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文味極濃。--余)

  師: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么呢?

  生:讀了這篇課文,我認為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華。

  師:晏子靠什么來表現他的才華?

  生:表現在晏子說的那些話,也就是說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辯的口才。

  二、抓文字,鋪墊主題。

  師:那好,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大家讀讀,看看晏子的話給你什么印象。(學生自由讀,而后發言。)

  生:我說說第二個故事中晏子的這句話:“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沒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陣雨?袖子舉起來,真的就連成一片云?用夸張手法啊。楚王不是說我們國家沒人嗎,這樣一來,楚王沒話說了。

  師:晏子的修辭手法用得真好。(生笑。)這是古文中晏子的話:“齊之臨淄三百間,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后人從中概括了三個成語,結合課文,看看是哪三個?

  生:有“張袂成陰”,意思是“大伙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有“揮汗成雨”,意思是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

  師:快把這兩條成語寫在課文相應的意思下面,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還有呢,誰再說?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這句話對應的成語就是“摩肩接踵”。

  生:(脫口而出)還可以說成“比肩繼踵”。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讀別的書讀到的,我平時看書看得多。

  師:哎喲,你真用心!謝謝你給同學們提個醒兒,要多看書,注意積累。同學們趕快把這同一意思的兩個成語寫下來。也要工工整整地寫,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啊。

  [既有詞語的積累,又有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一舉多得。--余]

  生:第二個故事中晏子還說了這句話:“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說我們國家的規矩,然后再說我最不中用,最后呢,就得出結論--“楚國是最下等的國家”,所以只好我來了:

  師:晏子的話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為”。

  師:用上“因為”說說這句話;

  生:因為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這個“因為”還可以放在哪里說?

  生: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生:晏子說話真有藝術,避免了“因為”的重復使用,語言不羅唆,理由還充分。

  生:我說第一個故事中晏子說的話:“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晏子綿里藏針,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給我開了一個小門,像狗洞一樣,那我就將計就計,把它說成狗洞,推理出楚國是狗國。這樣聽著好像很有根據。

  師:那就請你給同學推理一下。[課件出示:“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 ),楚國讓我鉆狗洞,所以楚國是( )。”)(學生填出“狗洞”、“狗國”,大笑。)

  生:我說第三個故事中晏子的話:大王難道不知道嗎?橘樹種在淮南,結的柑橘又大又甜?墒且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盜賊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現象說明環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長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這個道理。我覺得晏子的知識真豐富,拿這個比喻反駁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國的風氣不好才使人變成盜賊。他沒明著說,而是做了個比較,不能說是比喻。

  師:這叫類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話當作典故。老師給同學配的補充教材中就有這句話。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教師讓學生把這句背下來。)

  師:請總評晏子的語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厲害伶俐,能說會道。

  生:晏子運用夸張、類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

  生:晏于驗證了一句話: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師:你可真會運用語言,讀到補充教材上的這句話,在這里評價晏子,就不僅僅是積累這句話了,而是運用語言,表達你的觀點。(讓學生再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時,他們的語氣堅定多了。)

  三、研文學,深化主題。

  師:然而,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卻這樣認為(課件出示):晏子的語言,雖給人的感覺是有理有據,但感覺是在做語言游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這個外交官和后面的歷史學家的評論一樣,屬于對文本的“反思性解讀”。兩個“然而”,如同重磅炸彈,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現場學生及觀摩老師的反思與討論。而能提供這樣的評價材料(不管是否確有這樣的外交官和歷史學家),也證明了玫瑰學養的深厚,難怪有人這樣評價她:從偶像型向實力型跨越。--王)

  師:對此,你怎么看?請自己默讀,靜靜思考一下,發表如下觀點(板書:贊成/不贊成/說不準)。

  生:我說不清。這位外交官考慮外交的含義,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國和齊國之間就會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須“繞口令”。不過外交官的話也有道理,晏子有點逞口舌之能。

  生:我懷疑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眾笑。)

  師: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忌妒是說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圣不可侵犯。

  師:人家有不同的意見,你就說是忌妒,是嗎?(教師表情顯示不同意該生意見。)

  生:……是。(學生撓頭,不好意思了。)

  師: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我更相信你的觀點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觀點。

  [正是課堂的民主平等,才會得以支撐學生袒露真實的心路歷程。老師巧妙的引導正是教師育人的高妙之處。--余)

  生:我覺得每個人說話是通過大腦來思考的。在那種情況下,他有智慧,才能說出這一番話。我認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隨機應變,把楚王說得啞口無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贊成。晏子有做語言游戲的感覺,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對話能那樣嗎?要是我的話,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贊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為自己的祖國贏得尊嚴又不傷害對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話,我說不出來,那位外交官怎么能這樣說呢?

  生:我說不清楚。晏子說的的確是有依據地顯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說“晏子是在做語言游戲,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也許外交官說的也是對的,所以我說不清楚。

  師: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我尊重你們的意見。有的同學不贊成,有的贊成,有的說不清。我們的確要思考:越說不清就越需要我們去說說看。如果說晏子是有智慧的,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僅僅停留在語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兒呢?

  師:好,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晏子說的這些話。我們先看這句話:“這是個狗洞……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晏子是怎么說那番話的?(學生說,教師加上“晏子看了看,說”。)

  師:注意這個“看了看”,為什么不說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這能表現晏子思維敏捷,隨機應變能力強,壓根兒就不用太長時間想招兒。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生:其實,“看了看”說明晏子是親眼所見事實之后才說的話,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說的。其實,這個“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師:原來這“看了看”藏著這么多意思啊。同學們請拿出《胯下受辱》。當無賴叉開雙腿,讓韓信從他褲襠下鉆過去的時候,也是--

  生:韓信也是“看了看”。

  師: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韓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辦法,韓信“看了看”也是考慮鉆過去還是不鉆過去。這受辱對晏子和韓信都是一種考驗。不過,韓信看到的是無賴欺負他一個人,而晏子不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還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祖國--齊國。

  師: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師:看課文,課文寫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當于現在的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1米4左右。

  師:“左右”用得好。(和該生的'個頭比較一下)也就這么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點。(生笑。)

  生:矮是爹媽給的,模樣不好是天生的。你說我沒學問,我可以學,但這樣侮辱我,還借著我的個頭侮辱我的國家,要是我會很憤怒。

  師:可課文卻是“晏子看了看”,沒寫出晏子的憤怒。

  生:韓信雖然看了看,但他沒像晏子那樣去反駁。因為韓信是一個忍辱負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氣度的人,他可能是把這件事當作對自己的一個鍛煉。所以韓信能成為一個將領。(教師順勢和學生讀《胯下受辱》最后一段話。)

  生:無賴在韓信心里,根本不算回事。因為韓信有自己的志向,無賴只是針對韓信個人,所以憑韓信的性格,韓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針對晏子個人的話,說不定晏子也會像韓信一樣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節,所以,晏子不能像韓信那樣忍氣吞聲,他選擇了馬上反駁。

  師:好啊,從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么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覺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靜,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后,鎮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這么好的辦法。

  師:是啊,沉著是睿智的保證,勇敢是贏得尊重的前提?此坪唵蔚“看了看”,讓我們看到了小個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從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話有了底氣,這是超越了晏子脾氣和性格的勇氣!回過頭來讀這句話(“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下面的兩個故事中,晏子的語言背后,體現的智慧究竟在哪兒?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聯系上下文讀讀晏子的話,看看這語言的背后究竟藏著什么力量。

  第二課時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