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初二漢語文教材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游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向我們介紹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字里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初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阿里山紀行》,對游記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此時的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所以根據這些將本節課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①通過課文感知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② 根據收集到的內容寫一則簡單的導游詞向同學們介紹.
③了解運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①結合文中相關注解,理解文章內容.
②倡導學生課前查找收集關于版納的資料.
③課堂中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3.根據教學目標和本班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了解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②根據收集到的內容寫一則簡單的導游詞向同學們介紹.
難點:①感受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②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說教學方法與學法
教法
教學中可以通過圖片,音樂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直觀地欣賞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感受當地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想才能體會得出.
另外,我們現在提倡的教學是注重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因此,要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性地開展學習.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學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①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閱讀,并掌握在快速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②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并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 歌曲導入,聆聽美
(播放音樂)首先,播放音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感染學生的情緒,接著以充滿激情的開場白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
(出示教學目標)完成教學目標是學生課堂的主要任務,也是課堂的主線.接下來教學目標的顯示就會把學生帶入更新的學習境地.
二 走進版納,感受美
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第一次讀課文之后的感受 牽出神奇秀麗心馳神往這條明線后,再要求以"《西雙版納 》美在……"說說版納的美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征.
三 瀏覽版納 ,品味美
(課件展示)西雙版納是我國的風景勝地,有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接下來的板書讓學生了解本文作者從眾多可寫材料中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的方法.了解這三個小標題從三個方面突出了總標題中的"美麗"二字.了解 "美麗"既點出了版納的特點,又在文中起照應題目,總領全文的作用.
(課件展示)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學習任務,內容需要形式來表達.因此,還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和欣賞作者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精彩之處.這一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朗讀,說說他喜歡的畫面是如何表現美的 學生找出之后,再請他們有感情地讀一讀,以此感受那種神奇,秀麗的美.
(課件)作者以豐富,優美的語言介紹了美麗的西雙版納,然而我們的學生大部分并沒有親自感受到.因此選擇大量的圖片,并配以生動的解說直觀的展示西雙版納的美麗風景及民風民俗,這樣會使學生對西雙版納有直觀的印象.
四 深入探究,展現美
人文景觀的美
(課件)如果說自然景觀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文中多處信息向我們展示了傣族質樸意深的民風民情. 讓學生閱讀課文從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 人文景觀的美.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風俗文化,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的人文景觀的美.
暢游西雙版納
漢語課畢竟不同于地理課,僅僅使學生感知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這種自然美及人文美,學會用文字來表現美的方法
(課件展示)這個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收集到的內容寫一則簡單的導游詞向同學們介紹. 這樣的設計既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延伸,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又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五 歸納總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文章的認識已從開始的感知形象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