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
閱讀柳宗元《小石潭記》,完成6~10題。(共17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字詞。(4分)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以其境過清
(3)乃記之而去 (4)心樂之
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2)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8.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合理的一項是( )。(2分)
A.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 空游/無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C.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9.填空:(4分)
課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其藝術(shù)手法主要有:①點(diǎn)面結(jié)合。如寫石:“ ”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diǎn)。②遠(yuǎn)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yuǎn),“ ”是近。③動靜結(jié)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 ”是動。④虛實(shí)相生。如“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魚,實(shí)為寫 ,以實(shí)寫虛,虛實(shí)相映成趣。
10.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jié)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參考答案:
6.(1)向西(2)因?yàn)?3)離開(4)以……為樂
7. (1)潭以整塊的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2)四周竹樹環(huán)抱,孤寂得沒有一個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8.C
9.全石以為底 下見小潭 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 水
10.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1分)。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1分);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1分)。
蘇教版有答案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
閱讀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節(jié)選),完成6-10題。(共14分)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短語和加點(diǎn)詞語。(4分)
(1)佁然不動( ▲ ) (2)往來翕忽 ( ▲ )
(3)斗折蛇行( ▲ ) (4)以其境過清( ▲ )
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
8. 選文第②段明寫魚,暗寫水,寫出了潭水 ▲ 的特點(diǎn),從描寫角度來看,這屬于
▲ 描寫。(2分)
9.在第①②段中出現(xiàn)兩個“樂”字,請說說分別是什么給作者帶來這兩次“樂”。(2分)
▲
10. 文章第④段寫出了小石潭怎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分)
▲
6.(4分)(1)愣住的樣子(或“呆呆的樣子”);(2)來來往往輕快敏捷;(3)像北斗星(那樣);(4)因?yàn)椤?一個1分)
7.(4分)(1)石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2)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一句2分)
8.(2分) 清澈(1分)側(cè)面(1分)
9.(2分)水聲悅耳 游魚逗人(2分,每點(diǎn)1分。意思對即可。)
10.(2分)寫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圍(1分),表現(xiàn)了作者悲涼凄愴(孤獨(dú)、憂傷、痛苦)的心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