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閱讀試題
閱讀觀禮臺
一、 山水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里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 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2分)
A 設計者和匠師們修建成功的園林各各不同。
B 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
C 設計者和匠師們的一致追求。
D 蘇州園林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2、說明對象的特征是( )(2分)
A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蘇州園林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C 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實感。
D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 、這段文字的結構形式是( )(2分)
A 總──分 B 總──分──總 C 分──總
4、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2分)
5、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它們排列的順序是( )(2分)
A 從概括到具體 B 從整體到部分
C 從主要到次要 D 從原因到結果
6、文中加黑詞“一切”“都”“決不”用得準確,簡析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哲思山。閱讀《荷包蛋》,完成下面1——5題。(11分)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來,父親問兒子:“吃那一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臥蛋的那碗。“讓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親說,“孔融7歲能讓梨,你10歲啦,該讓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讓!”兒子態度堅決。
“真不讓?”“真不讓!”兒子一口把蛋給咬了一半。“別后悔?”“不后悔!”兒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兒子吃完,父親開始吃。當然,父親碗里藏了兩個荷包蛋,兒子看得分明。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
兒子顯出一臉的無奈。
第二次,那是個星期天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笑著端了無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兒子說得堅決。
兒子吃到底,也不見一個蛋。父親的碗里,上臥一個,下藏一個,兒子看得分明。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
第三次,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還是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兒子手一揮做“紳士”狀。
“那就不客氣啦!”父親端過上邊臥蛋的那碗,兒子發現自己碗里面也藏臥著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你吃虧!”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
1、請概括出小說3個情節的共同點,然后填空。(2分)
做面→( )→( )→總結
2、父親說“孔融7歲能讓梨,你10歲啦, 該讓蛋吧”的意圖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簡要分析兒子3次借用“孔融讓梨”典故的意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親3次總結性的語言之間有著遞進關系,文中能夠顯示這種遞進關系的詞語依次是 、 、 ,這是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 之情。(2分)
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2分)
三、愛國情。閱讀《木笛》,完成下面1——5題。(13分)
木 笛
南京樂團招考民族器樂演奏員,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應試者人頭攢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
招考分初試、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后,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
房門開處,室中探出一個頭來。探身者說:“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頭,他看見空蒙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茍言笑,那個態勢,與其說是藝術檢測,倒不如說是法律裁決。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遠揚的丹麥大師。
大師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種神色,仿佛羅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并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謙恭地從臺上走下來,把那張卡片遞到朱丹手中。
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
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里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
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時,主考席有些茫然失措起來。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么?”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
大師問:“為什么?”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說:“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 ,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說:“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么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頑強果決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么,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涌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小心謹慎地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
沒有目的,也無需目的,朱丹追隨雪片又超越雪片,開始他孤獨悲壯的石頭城之別。
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一個自發的群體而不是一支組織的隊伍。堅忍是童稚的堅忍,緘默是天真的緘默,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一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紅寶石般的淚。
紀念碑呈橫臥狀,像天壇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墻。石墻班駁陸離,像是胸膛經歷亂槍。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寬闊,仿佛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于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大師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著一支燃燒的紅燭。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
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朱丹問:“為什么------”
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1、用簡要的語句概括文章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主人公出場時寫到了“梅”,又幾次寫了入夜的“雪”,請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就寫“梅”或寫“雪”的作用作簡要的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上下文,說說“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這個句子在文中的具體含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朱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孩子方陣”中的一員,在當時的情鏡中,你地有什么感受,請寫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詩海潮。閱讀杜甫的一首詩,回答下面的問題。(12分)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偉大的_______________主義詩人杜甫早年的作品。(1分)
2、這里描寫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還是人工美化,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詩句可以表現出來?(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寫出了泰山之高;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詩人望岳心情的激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解釋下列句子中“絕頂”的不同含義。(3分)
(1)會當凌絕頂。( )
(2)曉云絕頂聰明。( )
(3)吳老師博學多才,可是才30多歲,頭頂上的頭發就掉光了,同事們開玩笑說他真是聰明“絕頂”。( )
5、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絕頂嗎?試言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B
2、D
3、B
4、 打比喻。
5、C
6、 十分準確的表示了蘇州園林全部如此構成圖畫美,而絕無例外的情況。
二、1、詢問 吃面
2、借用典故教育兒子要有謙讓精神,不要貪圖便宜。
3 ①強詞奪理,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 ②巧言善辯,還想占便宜 ③受到教育,真心相讓
4、告誡 教育 意味深長 關愛
5、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
三、1本文通過愛國青年朱丹寧可失去考試的機會也不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演奏歡樂樂曲的事,表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起到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的作用。
3、這句話表明了要悲壯樂曲的襯托下所表現出來愛國主義精神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4、朱丹是一個既有出色的音樂才華,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5、略
四、1、現實主義
2、造化鐘神秀
3、一覽眾山小 蕩胸生層云
4(1)最高峰(2非常、特別)(指禿頂)
5、略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閱讀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題。(14分)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7.解釋下列文言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念無與樂者( ) ②懷民亦未寢( )
③相與肯于中庭( )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 )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相與步于中庭 / 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治水必躬親》)
C.庭下如積水空明 / 如好逸惡勞,計利而忘義(《治水必躬親》)
D.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 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治水必躬親》)
9.翻譯下列句子。(2分)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10.本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
11.本文第(2)段三句話,描寫了什么景色?這樣描寫有怎樣的妙處?(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題。(15分)
奇妙的克隆
一個細菌經過20分鐘就可以一分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變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幾塊,每塊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莖,一年內就能長數百株草莓苗……凡此種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出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的英文名稱叫“Clone”音譯為“克隆”。實際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臘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條”繁殖。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來自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后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
自然界的許多動物,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依靠父方產生的雄性細胞(精子)與母方產生的雌性細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經過一系列細胞分裂長成胚胎,最終形成新的個體。這種依靠父母雙方提的性細胞、并經兩性細胞融合產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們用外科手術將一個胚胎分割成兩塊、四塊、八塊……最后通過特殊的方法是一個胚胎長成兩個、四個、八個……生物體,這些生物體就是克隆個體,而這兩個、四個、八個……個體就叫做無性繁殖(也叫克隆)。
可以這樣說,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拔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猴子變猴就是克隆猴。
12、“克隆“的含義是什么?作者在說明其含義是用的是什么說明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選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簡要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樣按照這種順序行文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什么叫有性繁殖?用的是什么說明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選文最后一段寫道孫悟空的故事,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題。(16分)
我說,你聽
木鈴
她曾經可以做到,連續數小時說個不停,且是站著說,微笑著說,聲情并茂的說。她也會讓身邊的人開口說話,無論你多木訥、多膽怯,她都有辦法讓你開口。
有人說她的提問方式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溫和的一種。時間久了,即使是最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也會被她的課迷住。
有一個學生,恰好轉到她的班。因剛到新地方,上課有點走神。她正在臺上講作文,說到細節描寫的話題。她說:“譬如,那位新同學的頭發天生的黑而純,可以說黑得像緞子,也可以說順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齊向那個新同學的頭發看,新同學的臉微微發紅,心立刻回到課堂上。
她若無其事地繼續說:“你們大家看看我,能說說我的一些特點嗎?不許恭維我啊。”大家聽了都笑。
那個新同學先獲得了發言的機會。
她鼓勵說:“我剛才說了你的頭發,你現在可以說我的某個特征。看,你可以后發制人,主動權更大。”同學們又笑。
氣氛輕松活潑了,新同學也不怕了,她果斷地說:“老師,你的眉心有顆紅痣,圓圓的,像一枚紅豆鑲在那兒,泛著柔潤的紅暈。”
她大聲說“好”。
那位新同學漸漸發現,她們班有一個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別喜歡語文學科,這與她的教學方式密切相關。
那個當年的新同學就是我。后來,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學習教書的藝術。
有一年,學校考慮顧她快退休了,沒有給她排課,只是讓她負責年級學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氣。那次,是我第一次見她生氣。她說:“不上課,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學校只好繼續讓她授課。就這樣,她一直工作在講壇第一線。從教幾十年,沒有缺過學生一節課,也從未對學生發過一次火。最后,她是從講臺上退休的。
可是,現在她不會講話了,經常一個人長時間靜坐。別人問她話,她也不理。醫生說她是腦梗,大腦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個擅長語言的人,并且是一個讓語言散發魅力的人,會失去語言。
也許,她是講累了,一旦有機會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對她,呼喚“老師”的時候,她坐在輪椅上,頭微低,沒有任何反應。我的眼淚噴涌而出。
她家的茶幾上有不少中學語文課本,是醫囑進行刺激治療的道具。
我打開一本書,輕輕對她說:“老師,以前,我聽你講了許多年。今天,我來說,你聽。”她沒有一點反應,保持原姿態坐著,雕塑一樣。
“她的頭發天生的純,可以說黑得像緞子,也可以說順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顆紅痣,圓圓的,像一枚紅豆鑲在那兒,泛著柔潤的紅暈。”
她的頭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變化,似乎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顫抖著用微弱的聲音說:“好!”
(選自《小小說選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動)
16、圍繞老師,文章前后詳寫了兩件事情。請簡要概括并填寫在橫線上。(2分)
① →②學校讓她負責教研,她卻堅持上課直到退休→③ 。
17、閱讀下面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探究括號中的問題。(4分)
⑴她若無其事地接著說:“你們大家看看我,能說說我的一些特點嗎?不許恭維我啊。”大家聽了都笑。(老師為什么是“若無其事”的?)
⑵我的眼淚噴涌而出。(“噴涌而出”體現了“我”怎樣的情感?)
18、下面是當年課堂上師生精彩的對話。請選擇其中一句,任選一個角度賞析。(3分)
①“她的頭發天生的黑,可以說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說順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顆紅痣,圓圓的,像一枚紅豆鑲在那兒,泛著柔潤的紅暈。”
選擇第 句。賞析:
19、“好!”在文中出現了兩次,從這兩個“好!”上,你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得老師?試分別做簡要概括。(3分)
20、結合自身的經歷,寫出你感受最深的與老師在課堂上的一次交流。(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21~23題。(10分)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3.
4.
6.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資料——成語
7.
[!---empirenews.page--]客家人與柏樹
①客家人很喜愛柏樹,客家人的居住環境離不開柏樹。只要留意, 不難發現, 凡是客家人居住的村莊,及村莊周邊的廟宇、社壇、寺廟、祖祠必有虬干曲枝的參天柏樹。據說,我們客家人的祖先從中原南遷時, 攜帶之物除了公雞、母雞之外, 還捎帶了各類樹種、樹苗, 樹種、樹苗中便有柏樹。
②客家人很喜愛柏樹, 客家人的文化生活離不開柏樹。客家人常愛把“柏”與“百”相聯系。只要留意, 但凡客家人操辦的紅白喜事, 許多對聯都與“柏”(百)有關。如:祝壽的就有“柏翠松蒼,人壽年豐”、“柏節松心宜晚翠,童顏鶴發勝當年”、“童顏鶴發壽星體,松姿柏態古稀年”、過年的就有“歲寒松柏茂,春暖杏花紅”、結婚的就有“松柏常青,百年好合”、造新屋喬遷新宅的就有“鳳舞鸞飛龍吟虎嘯,竹苞柏茂枝秀蘭芬”、紀念或悼念先人或革命烈士的就有“松柏長春, 永垂不朽”、“一生獻忠心南山松柏常蒼翠, 九天含笑意故園桃李又芳菲”……至于有關“柏”(百)的詩詞、文章、歌曲、書籍就更加不勝枚舉了。
③客家人很喜愛柏樹, 客家人的鄉土民俗離不開柏樹。客家人向來崇尚真、善、美, 而柏樹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客家人總是希望總能有“五星” (指福星、祿星、壽星、吉星、喜星) 相照相伴, 而這“五星” 都分別寄托在北斗、蟠桃、仙鶴、松樹、柏樹、瑤池、南岳(南山)、椿萱、芝蘭、桂蘭、青鳥等等的身上。這其中的柏樹, 也就有了長命百歲、百年歸老、百子千孫、白頭到老、百年好合、百病消除等多種含意。因此,客家人的迎親嫁娶、喬遷志喜、慶賀壽誕、擺滿月酒、逢年過節甚至辦喪事都要折一些柏枝柏葉掛在門楣上, 以示吉利。有的客家鄉村至今還保留、沿襲著除夕晚用柏葉煮水洗澡的傳統, 謂之洗滌舊年穢氣, 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壽延年之說。
④客家人很喜愛柏樹, 尤喜愛柏樹的精神與風格。柏樹是四季常青的喬木, 木材質地堅硬, 是建筑的上好材料。用柏樹鋸糠制成的衛生香, 格外芬芳, 令人心曠神怡。柏樹生長在村莊里、寺廟旁、高山上, 不怕驕陽酷暑,不怕嚴霜寒雪,不怕狂風暴雨, 不怕雷鳴電閃,無憂無慮地頑強生長, 瀟瀟灑灑地活上百年、千年……客家人愛的就是柏樹無私奉獻的精神與頑強不屈的風格。
21.選文從哪些方面談客家人對柏樹的喜愛?(4分)
_______ __
22.請對本文第四自然段劃波浪線的句子提出一個語文方面的有探究性的問題并作簡要回答。(提示:只能提一個問題,如果提出兩個問題,則只評改第一個問題)(4分)
問題:
答案:
23.結合文段內容,下列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文章開頭引用傳說,體現了客家人對柏樹的喜愛。
B.“一生獻忠心南山松柏常蒼翠, 九天含笑意故園桃李又芳菲”這副對聯可用于紀念或悼念革命先烈。
C.客家鄉村至今都保留著除夕晚用柏葉煮水洗澡的傳統,謂之洗滌舊年穢氣。
D.選文的每一自然段都以“客家人很喜愛柏樹”開頭,這樣能使文章層次分明,主題突出。
參考答案:
7、、①想,思考 ②睡 ③共同,一起 ④清澈透明
8、B 9、譯文: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10、本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惆悵與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1、第一問:描寫庭中月色。第二問:運用比喻手法,以“積水”比喻月色,表現“空明”的特點,以“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寫月影交橫,非常新穎而又貼切,巧妙地表現出寧靜淡雅的境界。
12、列數字 下定義 13、邏輯順序 ,從現象到本質 從具體到抽象
14、舉例子 下定義
15、引用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的精彩描述,進一步具體說明什么是“克隆”,而且把“克隆”這門學科寫得生動有趣
16、 ①“我”上課走神,老師引導“我”集中注意力并積極發言。②老師腦梗嚴重,仍記得當年的教學情景。評分:共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7、⑴因為老師已經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學生,若無其事,正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不想讓學生尷尬,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巧妙的交流藝術。
⑵看到老師的病情,傷心,難過之情難以控制,體現了“我”對老師深深的愛憐、痛惜。
18、示例一:第①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學生頭發的美,字里行間流露出贊美之情。從而表現了老師高超的語言藝術,也表現了老師的細心、愛心,對學生的觀察細致入微。 示例二:第②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師的親切溫和,表現了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對學習內容的領悟,也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關愛心領神會。等等
19、第一個“好”表現的是一個善于鼓勵學生的老師;第二個“好”表現的是一個熱愛本職工作的老師。
20、示例略。( “交流”能較好地體現“感受深”,表達通順即可。)
21、從客家人的居住環境、文化生活、鄉土民俗和柏樹的精神與風格這四方面來談客家人對柏樹的喜愛。
22、示例1:問題: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答案:增強了語言氣勢,更加突出了柏樹頑強不屈的風格。示例2:問題:句中的“無憂無慮”“瀟瀟灑灑”為什么不能刪去?答案:因為這兩個短語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柏樹積極樂觀的心態。示例3:問題:劃線句子中,“雷鳴電閃”是否有邏輯錯誤?答案:有邏輯錯誤,因為打雷時,閃電在先,響雷在后,應為“電閃雷鳴”。(說明:如果學生提出兩個問題,則只評改第一個問題)
23、C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3.
4.
6.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復習資料——成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