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紀行》教學案(蘇教版初二上冊)

發布時間:2017-12-15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欣賞如畫的阿里山風光。

  2、 學會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3、 品讀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知識儲備:

  1、 認識阿里山:

  阿里山在臺灣省是國家森林游樂 區,位于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2000公尺以上,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四周高山環列,氣候涼爽,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 溫6.4度。阿里山國家森林游樂區全部屬于國有林班地,總計面積高達1400公頃。 阿里山的鐵路可與“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稱“五奇”。鐵路全長72公里,卻由海 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舉世罕見。火車從山腳登峰,似沿“螺旋梯”盤旋而上,繞山跨谷鉆隧洞,鳥雀在火車輪下飛翔。登山途中,從高大挺拔的桉樹、椰子樹、檳榔樹等熱帶古木,到四季常綠的樟、楠、櫧、櫸等亞熱帶闊葉樹,再到茂密的紅檜、扁柏、亞極和姬松等溫帶針葉樹,到了3000米以上,則是以冷極為主的寒帶林了。這些奇木異樹,在阿里山上匯成一片綠色的海洋。山風勁吹時,山林如驚濤駭浪,發出轟天雷鳴,形成阿里山著名的萬頃林濤。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譽稱 三大奇觀。這里所產的是世界罕見的高級建筑木材,如臺灣杉、鐵杉、紅繪、扁柏和小姬松,稱為阿里山特產“五木”。

  2、 寫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吳功正1997年7月初寫的,當時,他應一批臺灣學者的邀請,赴臺灣講學,交流兩岸文化。臺灣學者為他接風洗塵后就陪伴他游覽了臺灣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風光深深陶醉。他想應該把阿里 山描繪出來,介紹給大陸讀者,讓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國后寫了《阿里山紀行》,發表于是1997年12月4日的《人民日報》,編入教材時作者做了修改。

  3、 作者簡介:吳功正:當 代作家、美學家、文學評論家。

  課時安排:

  擬1—— 2課時

  一、初讀課文,自主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風靡( ) 咣( )當 秘( )魯 隧( )道 山嵐( ) 迂( )曲 鱉( )幢( ) 紅檜( ) 雄踞( ).一泓( ) 莽莽( ) 溢出( ) 鑲嵌( ) 靜謐( ) 孕生( )

  2、解釋詞語

  匹敵:

  驟然:

  恍如隔世:

  靜謐:

  龐然大物:

  堪稱:

  諦聽:

  山嵐:

  3、本文是一篇游記,游記大都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謀篇成文?焖贋g覽課文找出表作者行蹤的短語或句子。(在文中畫出)

  二、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精讀課文3-9段。思考:作者怎樣描寫到阿里山神木的經過及所見到的風光?

  課文第3段是________。這一段先用設問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進入神木的經過;第4段,寫譚水清澈;第5段,________;第6段,寫 山間的青苔路;第7段,________________;第8段,描寫看到的神 木;第9段,________。

  (要把握文段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阿里山的風景優美如畫,你能讀出課文中描繪了哪些風景圖嗎?(可以自己找出或小組討論)

  3、這幾幅風景圖非常用美,讀一讀這些語句,看看語言美在哪里?

  4、從美景中我們體會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通過本節學習,我們如何寫出美文,應該做到哪些?

  三、拓展檢測,知識鞏固。

  1、閱讀《阿里山紀行》的節選部分,回答問題。

  幾乎在樹身之間穿行,我們終于看到了神木。它是臺灣著名的紅檜,木有香氣,高達58米,胸徑6.5米,可以說是罕見的龐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樹齡約有三千年,被發現的歷史近一個世紀了。這些或許是它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吧。同時,我也明白了,沒有那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這樣的樹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臺的前幾周,一聲焦雷,從神木貫頂而下,一劈為三,中間全成枯焦。兩段橫臥地上,一段還站著。即令受此巨創,被用碗口粗的鋼索系在另幾棵原始大樹上,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雄踞山間,無可匹敵。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志、靈魂。

  (1)用四個字概括臺灣著名的紅檜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的“約”和“或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神木”已遭雷劈,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標志、靈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神木“巨創”中,作者發現了豐富、深邃的內涵,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聯系全文內容,你認為選文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語言的準確性上去品析。圍繞神木百折不撓的精神去領悟。)

  2、仿句練習: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灑下了一片綠陰, , ;

  , 。

  3、吳功正寫出如此的美文,是他獨特體驗的凝聚和噴發。請你以“黃菊、紅葉、征雁、秋蟲”這四個詞語擴展成一段話,寫出你對秋的體驗。(50字左右)

  學后反思: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区 |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a免费v网站 |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