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 古詩三首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 | 1 | |
學 習 目 標 | 1.了解詩歌的一些表達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 |||||
課 前 預 習 | 學 法 指 導 | 如何分析古詩表現手法: 1. 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以“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寶貴。 2.托手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意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 3.渲染:渲染氛圍,抒發情感,即借助景物把氣氛渲染得濃濃的,為下文抒情作鋪墊或融情入景中。 4.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 ||||
相 關 鏈 接 | 1.《望岳》的背景: 杜甫青年時期先游吳越,次游齊趙,可以認為是增加閱歷、開擴眼界的必不可少的行動。天寶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適在河南洛陽相識,隨后,結伴到河南東部和山東游歷,并與李、高二人同宴于北海太守李邕家。在他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錢塘湖: 2. 4.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 5.王安石 | |||||
知 識 預 習 | 《望岳》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 | |||||
課 堂 探 究 | 一.學習《望岳》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到暮,產由望岳懸想站將來的登岳。 ①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①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樣呢?“夫”,語氣詞在這里無實在意義,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夫如何”,非常傳神地抒發了詩人乍見泰山時激動喜悅、驚嘆揣摩之情。 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郁,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未了”,三字,構思奇特,生動形象,富于動感,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郁,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曉”的景象寫泰山高聳云端、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偉壯觀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造化”,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寫泰山的神奇秀美。“鐘”,聚集的意思,一個“鐘”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傳達出計人對泰山販鐘愛、贊美之情。
“割昏曉”寫泰山的雄偉闊大。一個“割”字用得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曉”是泰山“割”開的,寫出了泰山雄偉高峻的氣勢。這一聯虛實結合,化靜為動,使靜止的山峰充滿活力。 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蕩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決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這里用“鳥”這細物來烘托空廓寥遠的大景,有點睛傳神之妙。這一聯以云和鳥烘托泰山的高大雄偉,并寫出詩人長久望泰山的出神和內心洶涌的豪情,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 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表現了詩人登臨泰山的決心和豪邁氣概。“絕頂”,最高峰。“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萬物的雄心壯志,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一覽眾山小”化用《孟子·盡心上》“,登東山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語,十分巧妙,而使之更富有詩意,更勁拔有力。 全詩緊緊圍繞詩題“望岳”中的“望”字著筆,重在描寫望山所見所感,以簡勁的詩句寫出了泰山的雄偉氣勢,顯示出詩人蓬勃向上的朝氣和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二.學習《錢塘湖春行》 1: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 四.讀尋覓春蹤: 1.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2.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1.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愛”) 2.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六.想像練習:用優美的語言把整首詩描繪的內容講述一遍。 的聲調念)在一個明麗的早晨,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的西邊。云同湖面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上似的。而湖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堤岸齊平了。遠近都有黃鶯婉轉的啼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上飛過去;不知是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剛能夠遮住馬蹄。神把花掛在樹,把草鋪在地,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白堤靜靜地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我流連忘返了。 三.學習《登飛來峰》 前兩句“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千尋,言高。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意思是“高的飛來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聽人說早上公雞鳴啼時,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麗景觀。”
第二句以“見日升”,從一個側面襯寫古塔高聳,直入云霄,能聽見雞鳴,這還是寫塔高。兩句都是寫塔高,為下文直抒胸臆蓄勢。 | |||||
鞏 固 訓 練 | 當 堂 練 習 | 1.《望岳》這首詩是如何緊扣“望“字來寫所見所感的? 全詩不著一個“望”字,但句句都在在寫向岳而望。就距離而言,“望”自遠而近,首聯寫遠望,頷聯寫近望,頸聯寫細望;就時間而言,“望”是自朝至暮,進而由望岳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情狀。全詩緊扣一個“望”字著筆,描寫望泰山所見所感,使一“望”字貫穿始終,成為全詩紅線。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詩有什么深刻含義?說說這兩句詩對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有什么啟發。 含義:這兩句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這兩句詩,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萬物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 啟發:作為今天的年輕人,我們要學習杜甫心胸開闊、敢于進取、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學習杜甫從小樹立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萬物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 3.《錢塘湖春行》這首詩突出一個“春”字,處處透出早春的信息。說說詩中哪些詞表現了“早”。 例如“初平”的“初”,說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剛剛漲平。“早鶯”的“早”,“新燕”的“新”,說明春季剛剛來臨,最早出現的黃鶯在爭搶暖樹,剛從北方飛來的燕子在銜泥筑巢。“漸欲”的“漸”,說明野花逐漸開放還不到姹紫嫣紅開遍大地的時候。“淺草”的“淺”說明春草初生,僅能遮沒馬蹄而已。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中的“浮云”比喻什么?你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
課 后 作 業 | 積累: 一.寫早春美麗景色的詩句: 1.風吹新綠草芽坼,雨灑輕黃柳條濕。——白居易《長安早春旅懷》 2.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登池上僂》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4.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城東早春》 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二.寫西湖的詩句: 1.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宋】林升 《題臨安邸》 2.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 4.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唐】白居易 《杭州回舫》 5.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宋】歐陽修 《西湖念語》 三.帶有哲理的詩句: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 沉舟側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8.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9.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0.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 |||||
反 思 總 結 | ||||||
格言警句: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 ——盧梭 |
《望岳》《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導學案 (蘇教版八上)
發布時間:2017-12-14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上一篇:初中古詩《登飛來峰》精品教學設計
下一篇:初中古詩《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相關推薦
精彩搶先看New Top
1
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學案設計2
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內容摘要3
杜甫《望岳》學案設計4
初中古詩《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5
《望岳》《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導6
初中古詩《登飛來峰》精品教學設計7
精選《都市精靈》導學案二篇8
《蘇州園林》導學案設計(蘇教版八上)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