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單元試題可以幫助同學(xué)們了解自己對所學(xué)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guān)學(xué)習(xí)。下面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練習(xí)卷,歡迎過來練習(xí)。
序號:1
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yùn ( ) 色 chāi ( ) 使 suǒ( ) 屑 沉 jì( )
慍 差 瑣 寂
序號:2
下面同語是廣告設(shè)計中的諧音仿詞,請改正故意用錯的字,恢復(fù)其本來面目。
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廣告) ( 改為 )
閑妻良母(某洗衣機廣告) ( 改為 )
雞不可失(某烤雞店廣告) ( 改為 )
萬室俱備(某房地產(chǎn)公司廣告) ( 改為 )
(1) 衣一依(2) 閑一賢(3) 雞一機(4) 室一事
序號:3
解題老師:jiao1993
城闕輔三秦,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fēng)煙望五津 王勃
序號:4
,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
落紅不是無情物 龔自珍
序號:5
無為在歧路, 。(王勃《 》)
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序號:6
解題老師:jiao199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中最能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襟,并且已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名句是: 。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序號:7
依照例句,再寫出三個表明你對“語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是 ,讓人 。
語文是 ,讓人 。
語文是 ,讓人 。
(示例) 色彩繽紛的花園 流連忘返
意境深遠的油畫 驚嘆不已
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 聽之動容
序號:8
5. 用一句話概括下面文字的內(nèi)容。
據(jù)報道,在5月31日韓日世界杯足球賽揭幕戰(zhàn)中,首次參加世界杯的塞內(nèi)加爾隊制約了中場一向強大的法國隊,塞內(nèi)加爾中場隊員迪奧普在比賽進行到30分鐘時攻入一球,最終以1 : 0戰(zhàn)勝強大的法國隊,爆出了世界杯賽歷史上的一個冷門。
5. 韓日世界杯揭幕戰(zhàn)塞內(nèi)加爾隊1 : 0戰(zhàn)勝法國隊。
序號:9
閱讀《我的母親》選段,完成6〜8題。
當(dāng)我八歲的時候,二弟六歲,還有一個妹妹三歲。三個人的衣服鞋襪,沒有一件不是母親自己做的。她還時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紅來做,所以很忙。記得有一個夏天的深夜,我忽然從睡夢中醒了起來,因為我的床背就緊挨著母親的床背,所以從帳里望得見母親獨自一人在燈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親的勞苦,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很想起來陪陪母親。于是想出一個借口來試試看,便叫聲母親,說太熱睡不著,要起來坐一會兒。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親居然許我起來坐在她的身邊。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 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射吸。我心里暗自想念著,為著我要穿鞋,累母親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說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著陪陪母親,似乎可以減輕些心里的不安。當(dāng)時一肚子里充滿著這些心事,卻不敢對母親說出一句. 現(xiàn)在我的母親不在了 .她始終不知道她這個小兒子心里有過這樣一種不敢說出的心理狀態(tài)。
6.由“深夜,母親在燈下做鞋底”這一生活場景,你會聯(lián)想到哪句古詩?請你默寫下來。
7.“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一句中,“呼吸”怎么能聞到?你是如何理解的?
8.文中畫波浪線句說作者不敢對母親說心里話,作者的心里話是什么呢?現(xiàn)在請你以“我”的口吻對母親說幾句心里話。
6.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7.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突出當(dāng)時夜深人靜,也表明 “我”此時此刻感受到了深深的母愛。
8. 略
序號:10
一碗牛肉面
讀大學(xué)的那幾年,我每逢雙休日就在姨媽的小飯店里打工。不為生計,只是為了磨煉自己,體驗一下生活。
記憶中,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黃昏。店里來了一對特別的客人——父子倆,說他們特別,是因為那父親是個盲人:一張密布著重重皺紋的黝黑的臉上,一雙灰白無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視著前方。他身邊的男孩小:地攙扶著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來歲,衣著樸素寒酸,身上卻帶著沉靜的書卷氣,是個正求學(xué)的學(xué)生。男孩把老人攙到一張離我收銀臺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著,我去開票。”男孩放下手中的東西,來到我面前。
“兩碗牛肉面。”他大聲地說著。我正要開票,他忽然又朝我搖搖手。我詫異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身后的價目表,告訴我,只一碗牛肉面,另一碗是蔥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著恍然大悟。他叫兩碗牛肉面是叫給父親聽的,實際上是囊中羞濕,又不愿讓父親知道。我會意地沖他笑了笑,開出了票。他臉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廚房里很快就端來了兩碗熱氣騰騰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親面前,細心地招呼:“爸,面來了,小心燙著。”自己則端過那碗清湯面。
老人卻并不著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來探去。好不容易夾住了一塊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兒子碗里夾。
“吃.你多吃點。”老人慈祥地說,一雙眼睛雖無神,臉上的皺紋卻布滿溫和的笑意。
讓我感到奇怪的是,那個男孩并不阻止父親的行為,而是默不作聲接受了父親夾來的肉片,然后再悄無聲息地悄悄把肉片夾回父親碗中。周而復(fù)始,那父親碗中的肉片似乎永遠也夾不完。
“這個飯店真厚道,面條里有這么多肉。”老人感嘆著。一旁的我不由一陣汗顏,那只是幾片屈指可數(shù)又薄如蛘翼的肉片啊。做兒子的這時趁機接話:“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裝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終于夾起一片肉片,放進嘴里慢慢咀嚼起來,兒子微微一笑,這才大口呑咽他碗里的面。
姨媽不知什么時候也站到了我身邊,靜靜地凝望著這對父子。這時廚房的小張端來了一盤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姨媽,姨媽努嘴示意,讓小張把盤子放在那對父子的桌上。
男孩抬頭環(huán)視一下,見自己這一桌并無其他顧客,忙輕聲提醒:“你放錯了吧?我們沒要牛肉。”
姨媽微笑著走了過去:“沒錯,今天是我們開業(yè)年慶,牛肉是我們贈送的。”
一聽這話,我左顧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顧客的不滿,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沒注意到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問。他又夾了幾片牛肉放入父親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裝入了一個塑料袋中。
我們就這樣靜靜地看他們吃完,然后再送他們出門。
這對父子走后,小張去收碗時,忽然輕聲地叫起來。原來那男孩的碗下,還壓著幾張紙幣,一共是六塊錢,正好是我們價目表上一盤干切牛肉的價錢。一時間,我和姨媽都說不出話,只有無聲的嘆息靜靜地回蕩在每個人的心間。
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記這對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們今天可好。那樣的兒子一定能為父親和自己營造出一份溫馨的生活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9.文中有幾處寫到男孩出乎意料的舉動.請在原文上用波浪線畫出三處。
10. “老人卻并不著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來探去。好不容易夾住了一塊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兒子碗里夾。”這一段描寫,對刻畫兒子的形象起到什么作用?
11.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理解“好在大家似乎都沒注意到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問”這句話的意思,然后再看看下面的說法中哪一項不恰當(dāng)( )
A. 句中用“似乎”一詞表明,并非大家真的都沒注意到這一幕,男孩不再提問是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反而使老板為難。
B.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這一幕,他們沒有表示不滿,是因為他們都被男孩的孝順體貼感動,因此都支持老板的做法。
C.男孩的笑表示對老板關(guān)心的感謝。“不再提問”是為了不讓父親起疑心。
D. 男孩其實心里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因此順勢接受了老板的好意,體現(xiàn)出男孩的善解人意。
12.“我和姨媽都說不出話,只有無聲的嘆息靜靜地回蕩在每個人的心間。”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把“我” 和姨媽的心理活動描摹出來。
13.聯(lián)系上下文,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那樣的兒子一定能為父親和自己營造出一份溫馨的生活,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9.①“兩碗牛肉面。”他大聲地說著。我正要開票,他忽然又朝我搖搖手。我詫異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身后的價目表,告訴我,只一碗牛肉面,另一碗是蔥油面。②那個男孩并不阻止父親的行為,而是默不作聲接受了父親夾來的肉片,然后再悄無聲息地悄悄把肉片夾回父親碗中。③他又夾了幾片牛肉放人父親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裝人了一個塑料袋中。④原來那男孩的碗下,還壓著幾張紙幣,一共是六塊錢,正好是我們價目表上一盤干切牛肉的價錢。
10.襯托作用,襯托出兒子的善解人意。
11.B
12. 略
13.略
序號:11
我生平有一樁事:一些孩子無緣無故地喜歡我,愛我;我也無緣無故地喜歡這些孩子,愛這些孩子。
大約在50年代,當(dāng)時老祖和德華還沒有搬到北京來,我暑假回濟南探親。我的家在南關(guān)佛山街。我們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一兒兩女,小女兒名叫華子,我們把這個小名又進一步變?yōu)閻鄯Q“華華兒”。她大概只有兩歲,路走不穩(wěn),走起來晃晃蕩蕩,兩條小腿十分吃力,話也說不全。按輩分,她應(yīng)該叫我“大爺”;但是華華還發(fā)不出兩個字的音,她把大爺簡化為“爺”;一見了我,就搖搖晃晃跑過來,滿嘴“爺”“爺”不停地喊著。走到我跟前,一下子抱住了我的腿,仿佛有無限的樂趣。她媽喊她,她置之不理。勉強抱走,她就哭著奮力掙脫有時候,我在北屋睡午覺,只覺得周圍鴉雀無聲,恬靜幽雅。 “北堂夏睡足”,一枕黃粱,猛一睜眼:一個小東西站在我的身旁,大聲不出。一見我醒來,立即“爺”“爺”叫個不停。不知道她已經(jīng)等了多久了。我此時真是萬感集心,連忙抱起小東西,連聲叫著“華華兒”。有一次我出門辦事,回來走到大門口華華媽正把她抱在懷里。她說,她想試一試華華,看她怎么辦。然而奇跡出現(xiàn)了:華華一看到我,立即用驚人的力量,從媽媽懷里掙脫出來,舉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媽媽說,她早就想到有這種可能,但卻沒有想到華華掙脫的力量竟是這樣驚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卻在笑中想流眼淚。有一年,老祖和德華來京小住時提起,聽同院的人說,在上著鎖的西屋門前,天天有兩個“小動物”在那里蹲守:一個是一只貓,一個是已經(jīng)長到三四歲的華華。“可憐小兒女,不解憶長安。”華華大概還不知道什么北京,不知道什么別離,天天去蹲守。她那天真稚嫩的心靈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望眼欲穿而不見伊人。她的失望,她的寂寞,大概她自己也說不出,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了。
到了今天,華華已經(jīng)超過40歲了。按正常的生活秩序,她早該“綠葉成蔭”了,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我這“爺”?
14.下面對文中有關(guān)稱呼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dāng)( )
A.華華“爺”“爺”的叫喊聲貫穿全文,造成一種先聲奪人的藝術(shù)效果。
B.文中“小東西”“小動物”是一種親昵的稱呼,表達了作者對華華的喜愛。
C.作者對華華的稱呼由“華子”“華華兒”到“小東西”“小動物”,這種稱呼的變化也就是感情的深化。
D.作者把對小姑娘的愛融于稱呼的變化之中,看似隨手拈來,其實是匠心獨運。
15.下面對文中畫線句的理解,哪一項是符合原意的( )
A.大家為華華力量驚人地大而高興我”則被她的驚人之舉感動得想流淚。
B.大家為結(jié)果的如人所料而高興,“我”也被華華天真的舉動深深感動。
C.大家為華華掙脫的力量之大而驚奇,“我”則為這樣做傷了孩子的心而內(nèi)疚。
D.大家為奇跡的出現(xiàn)而興奮,“我”則為人們愚弄了可愛的華華而傷心。
16.下面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dāng)( )
A.首尾呼應(yīng),表示“我”對華華的思念并未因彼此失去聯(lián)系而淡化。
B.篇末點題,強調(diào)牽掛源于愛,彼此的牽掛使生命充滿了無限樂趣。
C.“綠葉成蔭”是“我”美好的猜想,也是“我”由衷的祝愿。
D.—個“爺”字情深意長,滲透了“我”對華華的思念與牽掛。
17.你認為文中的哪個細節(jié)最感人?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小姑娘怎樣的特點?
18.本文與《背影》都寫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它們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14.A
15.B
16.B
17.細節(jié):“蹲守西屋”或“床頭待醒”。小女孩的特點是天真、稚嫩、淳樸、可愛。
18.語言樸實、簡潔。
序號:12
寫作
19. 題目:家庭給我的 。家庭給我們的有愛,有溫暖,有歡樂,有教益,也許還有煩惱和痛苦……請將題目補充完整后寫一篇記敘文,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求:寫作前編列寫作提綱。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