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棗核》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17-10-06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一文是蕭乾先生通過寫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生棗核試種,以寄托思鄉之情的故事,表現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民族情感的民族。課文比較淺顯,學生閱讀難度不大,所以我覺得應從語言探究和思維訓練兩方面入手,力求淺文深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思維意識。

  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沉入文本的閱讀中,我首先播放了音樂《月之故鄉》,讓學生在深情凄婉的歌聲中感受到那種思念家鄉的感情,良好情境的創設很快地喚起了學生的共鳴:在品讀文章語言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文章,把自己的認識完整地表達出來,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朗讀來感悟主人公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落實教學中的情感目標,應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朗讀是通過讀出詞語和句子的聲音,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把儲存信息的文字符號載體變成帶有朗讀者情感色彩的抑揚頓挫的語音,往往會還原出作者本身所要傳達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使學生受到直接的感染。所有的這一切都寫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無一句華麗的辭藻,卻把這位友人依戀故土之心寫得那么細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選材獨具慧眼,裁剪精當,表現了深邃感人的主題:“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文章教學到這兒,似乎已經把全文的內容和主題思想都已經講解學習得比較到位全面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應該是很不錯的了。可學生究竟有沒有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海外游子殷切的思鄉之情呢?這么一個又大又比較抽象的情感在基本沒有離開父母家庭經歷的初二學生身上真能得以落實,實現情感目標的內化嗎?

  韓愈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我們的語文課不能只是知識的傳授課,它應該有多個目標,是復合型的,教育專家們稱之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目標,都是我們語文教學應該完成的。

  教育家呂型偉先生也曾意味深長地指出,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教育教學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識從這個頭腦搬運向那個頭腦,教育教學如果沒有情感的濡染,是有缺憾的!一切生成都應指向于人,都應飽含著生命的氣息,人的整個生命的和諧發展是教育教學及課堂生活的最高目的!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色婷婷在线播放看片 | 中文а∨天堂在线 | 自拍亚洲日韩一区 |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