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聊城小城手抄報內容
聊城呱嗒
聊城經典名吃。創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支出《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知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正在制造時,先用燙面和呆面,隨時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制,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后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滋味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倍受群眾歡迎。正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終年有設攤者供應。
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藥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高唐老豆腐(是咸的豆腐腦哦)
高唐老豆腐又稱豆腐腦,制造精細,配料共同,別具作風。為魯西一名吃。其特性是豆腐純真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豆香、油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食后回味悠長。
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制造。將黃豆去皮打成豆昔 子放入經陽光長時照曬的貯存水(污染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豆豆昔漲足后,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后,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后裝入桶或者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老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參與鹵和油等配料即可。
鹵和油的制造有獨到之處。鹵用優秀醬油和精鹽加水入鍋,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余種佐料熬制;油用優秀棉籽油正在文火上熬,邊熬邊除去油沫和雜物,數小時后,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還為愛食辣者備有用劣等紅辣椒剁碎制成的辣椒油。配料入碗時,縮小批味精。
魏氏熏雞
被老舍教員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于清嘉慶十五年創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歷史。歷史上的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云集。為便于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制成這種可以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造,供全年出售。魏氏熏雞選料優良,制造精細。熏雞選用外型飽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擊正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物,放正在鋸末煙火上熏制而成。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共同,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聊城小城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走進聊城的手抄報內容資料08-30
讀書的感覺手抄報內容內容08-30
法制手抄報內容09-18
消防手抄報內容09-24
誠實的手抄報內容09-17
責任的手抄報內容09-01
讀書手抄報內容08-14
讀書的手抄報內容10-27
法制手抄報的內容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