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歷史的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4-03-07 15:06:26 偲穎 手抄報 我要投稿

關于歷史的手抄報內容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能有效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歷史的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歷史的手抄報內容

  資料:

  唐玄宗改元天寶后,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

  李林甫死后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于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很快就攻陷了首都長安,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嚇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唐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圣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于建中元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后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余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作文1: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色。比如說白族,它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蒼山洱海風景秀麗,民族文化較為發達。服裝顏色搭配鮮明,對比協調,崇尚白色。

  除了民族特色,還有悠久的歷史。中國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比較強盛的朝代有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瓷器享譽世界,它是民間工藝美術完美結合的產物。不管是刻花、剔花,還是貼花、印花,都均極盡繽紛艷麗。

  瓷器還承載豐富的文化,它的彩繪內容來自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也有“龍鳳吉祥”、“十全十美”等寓意豐富的圖案。它不僅圖美,詞句也優雅,讓人感受到無限的韻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愧是文明古國。中國,好一個古老的中國啊!

  作文2:

  這幾天,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漢中,感悟兩漢三國文化。

  因為高鐵還沒有開通,我們坐的是長途汽車,當車穿行在秦嶺一座連著一座的隧道里,我心里想:這的山洞怎么這么多啊!

  我們住在漢江邊上,晚上江上的燈都亮了,好漂亮!我們還看了江上的音樂噴泉,和大雁塔的不一樣哦。爸爸帶我去了拜將壇,這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地方;去了古漢臺,這里是劉邦當漢王時王府的遺址,現在是漢中博物館。通過參觀,我真的是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第二天,爸爸的朋友開車送我們去了諸葛古鎮,這里是三國文化,爸爸在馬超墓前留了影,我和媽媽不知道馬超是誰,看來我們還是要多學習歷史文化知識!

  到了一個新地方,當然最少不了的當屬品嘗當地美食啦!漢中的特色是熱米皮、菜豆腐、花生稀飯,我都十分喜歡,我們還吃了寧強核桃饃、麻辣雞,略陽罐罐茶,當然還有媽媽最愛的串串!

  出來玩真是太好了,我還想去其它的地方吃、玩、逛!

  作文3:

  我們班來到了位于松江博物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旨在讓同學們回顧歷史,了解歷史,銘記歷史。

  松江博物館的珍品陳列由序廳、浦江晨曦、史河波光、藝海丹青四個部分組成。“浦江晨曦”通過歷史發展的脈絡,以四個古文化展示了松江先民早期的社會生活。“史河波光”展示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松江地區地面文物、墓葬出土文物和館藏文物的精品,再現古代松江經濟的繁榮發達。“藝海丹青”展示了松江地區自晉至清末涌現出來的一批藝術家的書畫作品。

  通過此次參觀,同學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首先,對于古人的生活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認識;其次,糾正了大家的一些認識誤區;也讓大家對于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充滿了崇高的敬意。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句話的真切意義,對我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了全新的認知。同學們表示,要在以后的生活中,盡自己所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作文4: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可前些日子,我去爬長城時,看到一些很不和諧的場景。在長城上,有些不自覺的人把塑料袋、礦泉水瓶、廢紙、果皮等垃圾隨地亂扔,還有的人竟然在城墻上亂涂亂畫。當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處和通往長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設梯子,設點收費。

  面對這些現象,我覺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在兩個烽火臺之間安排一名志愿者,對亂扔垃圾、亂涂亂畫的游客給予罰款處罰。二、沿路多做一些警示牌,隨時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為。三、我想給長城管理員叔叔寫封信,把這些情況告訴他們,讓他們能加強管理,保護好長城,讓長城更加整潔。

  愛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能使長城永久地保存下來。

  學習方法1:

  1、以史為論據,理清線索

  歷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誤差也在所難免,但是我們要以我們書本上講述的為依據,雖然有的時候會出現錯誤,但是這種情況不是很多,應該是少之又少。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以史為論據,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們需要的線索,不要斷章取義。

  2、唯物的歷史觀,辯證的思維方式

  首先以史實為依據是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更加應該掌握史實,尊重史實,這些才是我們解答歷史學科問題、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當養成從具體的歷史背景去出發,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評價歷史的問題思維習慣。此外,歷史也是一門內容比較豐富的社會學科,涉及我們人類的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外交等重大活動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關內容,所以在學習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中西的結合比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學科的結合比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脫離具體歷史背景和世界歷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問題。

  3、加強訓練,注重總結

  歷史學習注重理解和記憶,更注重看待和分析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過適當的練習強化對基本史實、概念和觀點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們的練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對重點知識、重點內容、重要結論、重要線索、典型題目、解題規律方法以及小專題的總結和掌握,以及注意對知識的理解和概括,進而得到升華。

  學習方法2:

  一、知識筆記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記筆記,對老師講課的思路進行整理,同時結合自己對教材的認識,把學過的內容整理出來。筆記整理好了,復習的時候就更方便了,可以隨時拿出來進行復習,復習的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筆記在整理的時候要注意思路清晰、問題明確、字跡工整,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否則不利于以后進行復習。筆記不能只整理,整理好之后要進行記憶,對于不完整的內容還要進行適當的補充,讓筆記更加完整。筆記法進行學習,要能夠長期堅持,注重不斷積累,以后在考試的時候就有了第一手復習資料,有助于更好復習教材知識點。

  二、思維導圖法

  教材知識點都有一定的邏輯關系,我們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制作或利用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自己制作,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據教材的核心關鍵詞,把教材的內容進行整理出來。制作思維導圖要注意仔細閱讀課本,善于總結教材內容,把課本的主要知識點都能夠整理到思維導圖上,這樣就有助于形象記憶教材內容,也可以對教材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思維導圖也可以利用別人制作的,可以選擇資料上的、老師上課的板書、同學寫的思維導圖,只要思維導圖比較好,都可以借鑒和使用。

  三、同學互助法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有時候可以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助,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我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可以和同學做同一道題,然后分別講解自己的審題過程和解題的方法,每個人的方法盡量能夠不同,看誰的方法更好。通過相互討論,發現各自答題的優點,相互借鑒,就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合作學習,也是我們平時上課經常使用的,老師講課的時候經常讓我們去討論問題,合作去探究問題的答案,這樣就能夠集思廣益,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相互啟發,從而共同提高。學習不能光靠一個人進行獨來獨往,要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善于借鑒別人有益的答題思路,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和進步。

  高中歷史基礎學習方法6

  高中歷史課本采用了政治、經濟和文化按照模塊化分冊的組織方式,這樣會讓我們在學習時不容易走神或是出戲。但是我們在閱讀和背誦歷史課本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歷史事件看做是一段又一段需要死記硬背的枯燥材料,而應該看作是一個個立體而生動的故事,就不會像直接拿著課本背那樣感到枯燥乏味了。

  1、分解內容

  將高中歷史課本從目錄上分為大的模塊和知識環節,諸如:中國古代史、古羅馬史、古希臘史,或是中國現代史、世界現代史等等。

  然后再將大模塊細分為小模塊,比如將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分為三國、兩晉和南北朝;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等等。

  2、整理材料

  先按照課本,依據時間順序整理出歷史事件年表,最好將頁碼標注在每個知識詞條后面;然后將時間和事件從大模塊細分到小模塊,再結合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背景,串聯起來做成歷史關系思維導圖,讓材料活起來。

  以歷史事件年表和歷史關系圖為基礎,找到不同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讓不同的歷史事件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鏈。

  3、學會講故事

  先看著歷史事件年表上的知識詞條,試著把歷史事件的故事梗概講下來。如果感到非常吃力,就翻到我們前面整理細分的知識模塊和思維導圖,然后回過頭去翻課本,查資料,通過查漏補缺,把不明白的地方挑出來做標記或是整理出來,一有時間就反復翻看記憶。

  直到可以看著知識詞條將高中歷史的重大事件講下來,而且越來越精細,能把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點、背景和影響全部講出來,就可以進一步嘗試以朝代或是國家,按照時間順序來講專題故事。

  注意事項:

  1、強化對歷史基本知識的記憶。初中歷史測試題雖以能力測試為主導,但畢竟仍注重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所以課堂上要敢于給學生留時間,強化歷史基本知識的記憶。能力立意,不是不要記憶知識,該記的還要記,而且要記牢,只是不要一味地死記硬背就好。在學好知識的同時,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綜合能力。

  2、處理好“導、學、講、練、測”之間的關系。首先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重視學生學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老師的導和必要的講解,該講還要講,而且要講到位,不能走極端。

  3、在教學目標上,不必每課時都一味追求“三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時目標不同于課程目標,一定要精當,備課時首先要明確,本節課主要解決什么問題,目標不必一味求全。

  4、在教學中,“課本、導學案和多媒體課件”要有機結合。課本是最好的資源,不要完全拋開課本去另搞一套。同時也要積極開發課外資源,設計好導學案,適當利用好教學課件。

  5、現今的初中歷史測試題更加突出學科人文特點和時代性,更加突出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初高中銜接。因此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對比與聯系(包括聯系現實熱點),注重指導學習方法,循序漸進,扎實改革,注重實效,多媒體使用應適當,不搞花架子。

  6、在著力培養優秀生的同時,要搞好中等生優化、學困生幫扶,爭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典故1:

  大禹受舜的禪讓而繼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據說大禹活到了一百歲,死后葬在會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領鯀的兒子,據傳為顓頊曾孫,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君。

  大禹幼年時便隨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堯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實際上是一個封國國君。當時中原鬧水災,堯帝便叫鯀治水。因為治水的組織是半軍事性質,號令很嚴,所以鯀的地位和權勢迅速上升,以致發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壞氏族社會“禪讓制度”的地步,堯帝看到了這種威脅,便命舜以“治水無狀”的罪名,把鯀處死于羽山。

  大禹的父親被殺之后,舜又向堯推薦說:“可以讓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職,繼續治水。”禹深知這里面隱藏的政治意圖,因此,他“薄衣食,卑宮室”、“聲為律,身為度”、“左準繩,右規矩”、“疏九河,陂九澤”、“度九山,開九州”,為平定水患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忠于職守,克勤克儉,身先士卒,埋頭苦干,還把地域劃定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僅如此,大禹還功成不居,好讓不爭,謙卑自律,責躬罪己,仁厚愛民。以前,大禹的父親鯀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墻來保衛自己,使得自己屬下的部落及族人紛紛離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認為有機可乘,都虎視眈眈地等待著機會。大禹當上首領后,注意到這個情況,就馬上派人拆掉了城墻,填平了護城河。不但如此,他還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大家,毀掉兵器,以道德來教化人民。大禹帶領部下,因地制宜,教民眾學種稻谷、種雜糧,發展農牧業生產。這時候天下安定,國富民強,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夠好幾年吃的糧食,國庫中的貯備也足夠用好幾十年。

  大禹帶領整個部落的人都各盡其責,別的部落相繼來歸附。大禹在涂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有上萬人。舜也覺得大禹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的賢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

  多行不義必自斃

  釋義: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一個稱“莊公”,一個稱“共叔段”。

  鄭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可是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莊公聽了,卻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指:一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丙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于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積兵,并讓其母親姜氏里應外合,攻下鄭都。

  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斗,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后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

  典故2:

  孫權(公元182—252),字仲謀。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19歲就繼承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后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后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并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后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非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后再安全駛回。他“博覽書傳歷史”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貓于吳。"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采納魯肅的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后,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黃初二年(公元21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于指揮對蜀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黃龍元年(公元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權規劃并建造了建業都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建業城中建有壯麗的宮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頭城、丹陽郡城,還有人口集中和商業繁榮的市場。孫權創建的建業成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為日后南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權對開發建業和整個江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他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勵發展生產。他“親自受田”,將駕車用的八頭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農業生產。并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時征調農民服徭役,以保證生產期間,又興修水利,疏浚和擴大秦淮河水道,開破崗瀆、運瀆、東渠、潮溝等。當時建業城有數千名技術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從事絲織、冶鑄生產。孫權還發展了航海事業,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領兵萬人航行到夷州(今臺灣省),又派人出使遼東半島及海南諸國,有的使者到高句麗、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等地。公元247年,還為西域僧人康僧會建造了建初寺,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孫權統治江東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吳國創業的黃金時代。到他的晚年,有才華的太子孫登不幸早逝,其他兒子們為了王位明爭暗斗吳的元氣大傷。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權,這位雄踞江東的杰出政治家在失望中與世長辭,終年71歲,葬在蔣山之陽(今紫金山梅花山)。

【歷史的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歷史內容手抄報05-10

歷史手抄報資料內容08-30

歷史手抄報的內容圖05-07

走進歷史的手抄報內容12-19

有關于歷史的手抄報內容08-31

高一歷史手抄報內容10-25

歷史手抄報內容:絲綢之路08-30

初二歷史手抄報內容資料08-30

日照歷史文化手抄報內容10-3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 | 亚洲综合网国产精品一区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亚洲国产91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