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聯的手抄報內容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春聯吧,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那么,怎么去寫春聯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聯的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文1:
春節里,家家戶戶門口貼滿了春聯,我不禁對春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忍不住向爸爸問這問那。爸爸靈機一動,給我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任務——采春聯,想讓我親身感受一下春聯的奇妙啊。
家鄉的春聯真多啊!有四字聯、五字聯、六字聯、七字聯,還有九字聯、十一字聯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對聯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有寫春日美景的,有寫豐收喜悅的,有寫祈財送福的,也有頌揚時代新風的,真可說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瞧,這邊門楣上寫了幅“物華天寶”,那邊門楣上對上一幅“人杰地靈”;左邊門框出了幅上聯是“春風春雨春色”,右邊門框則對了幅下聯“新年新歲新景”,對得多么工整啊!“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說出了農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愿;“人有鯤鵬志,國呈龍虎姿”、“國盛國昌憑國策,龍飛龍騰靠龍人”道出了人們立志強國的心聲:“喜看今春花千樹,更盼來年桔滿倉”卻以白描的手法勾畫出了鄉村桔農渴望豐收的情懷;“處處紅花處處紅,重重綠樹綠重重”則精妙地點寫出了山鄉的美景:“玉兔歸時深慕人間春色美,金龍起處喜看華夏藍圖新”一幅長聯更是說出了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著一幅幅春聯,我不禁浮想聯翩,豪情滿懷,決心更要發憤讀書,將來為國爭光。正所謂“華夏年年騰駿業,新春歲歲展宏圖”。
作文2:
春聯,又叫作"對聯",它是每年春節的重要標志。表達了人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爺爺每年過春節的時候都要去給別人寫春聯,他所到之處,人們都非常喜歡他寫的春聯。爺爺的春聯不僅字寫得瀟灑漂亮,而且寓意很到位。前幾天他還去了臨潼的一個貧困小村莊,幫那里的每家每戶都寫了春聯,鄉親們都非常感激他。
今天我跟爺爺到人人樂去寫春聯,我太開心了。
只見爺爺兩腿岔開,握住筆,用懸肘的方法寫著蒼勁有力的大字。爺爺說:“寫春聯要流暢,不要斷斷續續,這樣才可以讓字看著更美觀。”說完,爺爺讓我寫了一幅,我按照爺爺給我說的要求嚴格去做,字變得非常好看。原來,爺爺寫毛筆字也有方法呀!我真佩服爺爺。
爺爺還說,寫字不僅要有方法,還要靠勤奮的練習,光有天賦也不行。有耕耘,才能收獲!爺爺寫毛筆字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了,不然他是寫不出這么好看的字的。爺爺一直孜孜不倦地練字。他經常五點就起來,拿起筆,龍飛鳳舞的寫起來。
我要向爺爺學習,努力練好毛筆字!以后每年春節也要去寫春聯。
今天,我收獲滿滿,自己不光毛筆字進步了,而且我寫的春聯也可以貼到門上去了!
作文3:
除夕將近,年味像和著糖著面一般,隨著一點點變暖的天氣發酵著。我已經嗅到了這種甜美,卻認為“他”少了一點墨水的氣息,于是,我又開始了寫春聯。
一早起來,清醒清醒意志,就給年味準備添點兒東西。在筆洗中,接上涓涓清流,把等待著吸飽墨汁的毛筆輕輕浸濕,毛筆浸在墨中,貪婪的享受的吸收著墨,這如夜般黑的墨,滋潤著柔軟的羊毫。深呼吸,吐一口濁氣,右手手指把毛筆輕輕扣住,左手在紅彤彤的春聯上輕輕一拂飽吸著墨的毛筆散發著淡淡的墨味,就在聯子上慢慢地扭轉著,轉動著,滑動著。柔軟的筆尖,想穿著烏衣的少女,在紅色的舞臺上轉動著腰肢,跳著柔美的古典舞。
剛開始寫,手指如冰一般的手僵硬的扣住筆桿,有點顫顫巍巍的,寫出來的東西,也是僵硬,沒有靈魂的。慢慢的,暖陽撒在紅聯子與黑墨之間,溫暖了紙,筆,手,漸入佳境。最終,在紅聯子上優美地展示了散發著淡淡墨香的聯聯妙句,我在陽光中恍惚間看到一點墨色的氣體從聯子上悄然飄出。我猜,這就是墨味吧,慢慢融入甜甜發酵著的年味里。
作文4:
馬上就要過年了,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冒著刺骨的寒風來到市場上買春聯。
一到大街,頓時被眼前紅的海洋包圍了:大紅的春聯地上鋪的、墻上掛的長長的一大片,紅彤彤的燈籠、紅艷艷的中國結、漂亮的紅辣椒更是好看,眼前的世界裝扮的十分喜慶,眼前一片明艷。
我邊走邊看,我邊走邊寫。這些春聯可真好看呀!有的是紅底黑字,有的是紅底金字,有的是摸起來絨絨的,漂亮極了。這里的春聯可真多呀!有祝平安,有祝喜慶,還有祝財運,有祝小家的,還有祝國家的,真是數不勝數。我看得眼花繚亂,仿佛數不清的春聯都在圍著我轉:“選我吧、選我吧。”一陣刺耳的聲音打斷了我,原來是刺骨的寒風將遮風用的塑料紙吹起發出的聲音。
隨著我抄寫完春聯,我們東挑西選,也選好了一副春聯,上聯是:迎新年年年興旺;下聯是:辭舊歲歲歲平安;橫批是:吉祥如意。希望我們家今年平安如意,喜氣盈門。
回到家,我又上網查找了一下春聯,原來早在秦漢以前,我們民間就有了掛桃符的習俗。“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出現最早的一副春聯。沒有想到春聯也有這么多的來源,我們中華民族真是了不起,連這小小的春聯也如此豐富多彩!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作文5:
要說新年,貼春聯可真是一件頭等大事。寓意是:鎮邪驅魂、祈福納祥,來年大吉大利。
這不,這天還躺在被窩里做美夢的我,突然被姑姑叫起來,說是要去貼春聯。沒辦法,我只好照做。
首先,我們先精挑細選地選了一幅春聯。這幅春聯它是用金色的粗體大字以歐體字端端正正地寫著。我們挑好了春聯,接下來就好辦了。我先從屋里拿了個凳子,還有雙面膠,把它們放在大門口。等到我們確認東西拿全了,我和姑姑便來到門外,“啪”地一聲把大門關上,開始了貼春聯。
只見姑姑給我調整好了凳子,然后拿著雙面膠,找個地方放下春聯。把雙面膠在春聯的四周“繞”了一周,貼上去。后來再把春聯上的雙面膠一面撕下來,交給我,來完成最后一關。我便接過春聯,先打量著,確定了位置之后輕輕地把春聯從上往下慢慢地貼下去。“嗯……”我看了看,還不錯,也不怎么歪。
接著,我又把下聯和橫批貼好了,連成了一句通順的詩句——“八方進寶鴻福到”、“四季平安好運來”,橫批“吉星高照”真是一句好詩呀!
春聯貼完了,但是地上卻多出了許多紙屑。我及時地把它整理好,恢復了原樣。
作文6: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受中華兒女的重視。到了這個時候,人們合家歡聚,買年貨、貼春聯、包餃子、吃團圓飯、放鞭炮、拜年、看春晚等等。
我最喜歡貼春聯。
臘月二十七上午,我和爸爸到年貨大街買春聯。各式各樣的春聯讓我眼花繚亂,字的顏色有沉穩大氣的墨黑,還有華麗的金黃,字體有工整的楷書,有瀟灑的行書,紙張有普通的紅紙,還有絨布的。
有位老爺爺,在現場寫著春聯,我和爸爸覺得很有趣,便走進觀看,只見他把手上的毛筆點滿墨汁,凝神運氣,兩腿略微彎曲,然后彎腰抬臂,運轉手腕,筆走龍蛇,運筆如風。不一會,老爺爺完成了一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橫批“鳥語花香”圍觀的叔叔、阿姨都拍手稱贊“老爺爺的書法真是妙極了!”老爺爺見我年級最小又看得很認真,便隨手拿起一張正方形的紙給我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我開心極了,連聲道謝,旁邊的人都羨慕極了。爸爸對我說:“你以后要像爺爺一樣,努力學習書法。”
我帶著爺爺送的春聯高高興興的回家了,我把它貼在門上,時時激勵我學習書法。
春聯:
【橫批:吉祥如意】
上聯:迎喜迎春迎富貴
下聯: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年年順景則源廣
下聯: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迎新春江山錦繡
下聯:辭舊歲事泰輝煌
【橫批:財源不斷】
上聯:占天時地利人和
下聯: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新春大吉】
上聯:日日財源順意來
下聯: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山河壯麗】
上聯:壯麗山河多異彩
下聯:文明國度遍高風
【橫批:心想事成】
上聯:高居寶地財興旺
下聯:福照家門富生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上聯:百世歲月當代好
下聯: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福喜盈門】
上聯:春歸大地人間暖
下聯:福降神州喜臨門
由來: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郁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后來,桃符不斷規范化,演變成為用于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郁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后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寓意:
1、繼承傳統習俗: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種延續。
2、祈福民俗:春聯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傳統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書寫要求:
春聯借鑒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
意義:
為春節增添喜氣的氣氛,春聯都是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字,加之各種紋飾,符合新春的喜慶和歡樂,為春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聯中的紋飾,如魚,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語言,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美好的祝福語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渴望。
民間說法有避兇免難的作用。這一說法來源于“年獸”的傳說,據說年獸怕紅,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就是為了驅除年獸,因此貼對聯的習俗流傳至今,表達了人們避兇免難的愿望。
貼春聯的規矩有哪些:
一、沒貼橫批
春聯,必須是有上聯、下聯和橫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聯。
橫批就是掛在門楣中間的四字吉語。照古人書寫習慣,四字由右往左書寫,今天也有從左往右排列的,無傷大雅吧,貼在門框上方中間位置即可。
二、春聯平仄不對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在對聯中,節奏相應、平仄相諧是對聯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平仄,也就沒有對聯。
普通話中,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換句話說,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但在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這三聲為仄。
平仄相對,要求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即上聯字是平聲,下聯字就要是仄聲,反之也如此。
貼春聯,一般要貼單數,單數象征吉祥。以常見的七字春聯為例,上下聯平仄格式有:
(上)平仄仄平平仄仄(下)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下)仄仄平平平仄平
由于對聯和律詩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系,對聯也適用律詩的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實際上并不一定要求上下聯整個對應字的平仄相對,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即可。
漢字的絕大多數音步為二字音步,或者詞組為二字,所以就在上下聯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對,十分分明。所謂音步位,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
同時,平仄相對的對聯的,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字,也就是“仄起平收”,十分嚴格。
所以,在七字春聯中,看上下聯的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相對,上下聯是否仄起平收,就明了對聯是不是對仗工整了。
不過,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對聯行文的句式,還有詞、曲、賦、駢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領字、專有名詞等的運用,又出現了更為復雜的平仄相對的格式。
三、上下聯貼反
根據古人習俗,上聯要貼在上方位,就是當你面對家門時,上聯貼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聯就貼在左方。根據對聯的“仄起平收”的常識,末字“仄”聲字的上聯,貼在門右邊,末字“平”聲字的下聯貼在左邊。都這樣看著比對,就不要再貼反了。
四、內容不貼切
什么春聯,還要看貼在什么人居住的屋室或活動場所,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就要貼在年長老人家的門上。“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就不要用在學校、醫院等場所當中。給正在上學念書的青少年,就要貼“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更見得貼切。如果意思不符,就會貽笑大方。
五、貼春聯時間不恰當
“二十四,寫大字”,這是流傳百年的民俗諺語,意思是過了臘月二十四,就可以寫春聯了,但什么時候貼春聯也是有講究的。
從前人一些記載來看,貼春聯最看好的時間是除夕下午到傍晚這段時間。除夕當晚,古人都有一個隆重的祭祀儀式,其實貼春聯,也是其中一個程序。因為過了除夕,萬象更新,所以趕在除夕晚上貼好春聯,寓意最好。
現在人,在除夕當晚,都忙著做年夜飯、看春晚,有的還要祭祀,事情較多。趁著下午晚飯前這段空閑時間貼上春聯,光線也好,應該是最合理的時間了。
六、福字貼法不當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并不是都要倒著貼。一般家里的大門和室內的主要房門,都講究貼正“福”,要端端正正地貼,才有“出門見福”、“福入家門”的彩頭。只有房中屋角或不通暢的地方,福字倒貼著個,寓意“福氣到了”。